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又是一个周末,上个周末是小寒,与朋友小聚,围炉煮茶,谈天说地,十分潇洒快哉。
这个周末,天气依然明媚,阳光温暖柔和,适合独处,独自享用一杯清雅白茶。今天选择的是去年采摘制作的白毫银针。

随着沸水注入,厚密的白毫被打湿,附着在绿色的茶芽上,轻盈小巧的银针,吸足沸水,重新回归饱满状态,仿佛也回到了生长在茶树上时鲜嫩油绿的样子。
“白云疑光闪,满盏浮花乳。”
等待15秒左右,即可出汤,阳光下,细密的茶毫在汤水中浮动,杏白的茶汤,如同一湾清泉,平抚冬季的干燥。

不过也有很多茶友认为,白毫银针茶性便寒,不适合在这样一个深冬里去喝,冬天只是老白茶的天下,这是真的嘛?
其实不然,冬天依然可以喝白毫银针。它的饮用时间,并没有特别的季节限制,不管是春夏秋冬,皆可品饮。

在北方,冬天是需要集中供暖的,室外虽然大雪纷飞,室内的温度却如春天般温暖。
长期待在有暖气的屋子里,难免口干舌燥,水分缺失。这时候来一杯清雅鲜甜的白毫银针,正能补水解渴,生津润喉。

另外,冬天气温低,人们为了御寒保暖,更加倾向食用一些滋补类的食物,以补充消耗掉的热量。
火锅、羊汤等,都是冬天喜好的热门美食。不过,这些高热量的食物吃多了,就容易上火。而白毫银针中,富含着多种的氨基酸、茶多酚物质,能够帮助清热降火。

在福鼎医疗还不够发达的时候,上了年份的白毫银针,还可以当做患麻疹小孩的退烧药,据说效果不错。
并且,白毫银针作为白茶的一种,制作工艺天然,茶叶内质保留完整,香气滋味贴近茶叶本身的香气,有花香、草木香等。在食多荤腥的情况下,喝一杯清丽明快的白毫银针,可以很好去除口腔残留的油腻感,舒缓肠胃。
精致的冬天,哪能少了一杯白毫银针作伴?

冬季饮用白毫银针,和一年中的其他季节并没有什么不同。同样建议茶友们用白瓷盖碗进行冲泡,冲泡时,建议投茶量为5克干茶,搭配100-110毫升的沸水。
沸水冲泡白毫银针是最合适的,那一个个看似娇嫩的芽头,其实有一层厚厚的白毫保护着,唯有沸水才能突破它们,直达银针内部,激发内质。

如果想让白毫银针的滋味物质释放的更加淋漓尽致,在冲泡手法上就可以使用环壁注水的方式。
在注水的时候,水柱是由外画圈,逐渐向内,缩小画圈的大小,轨迹好似旋涡一般。这样,才能够让茶叶和水充分接触,内质均匀释放。
白毫银针转化速度较慢,三年以内的银针,滋味自然以鲜爽为主,有明显的鲜笋香、毫香、花香等,并且它的花香是一种杂糅的香气,并不单一。

白毫银针的茶汤淳柔,好似温泉水滑洗凝脂,那股柔滑,清润,绵劲非凡的茶水质地,很别致,恰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陈年银针,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冲泡,经过长期的储存之后,陈年银针的内质含量增长,在香气和滋味上,产生了变化。在内质上,老银针的内质,变得愈加丰厚。
原本的毫香,变成了稻谷香、陈香、可可香等,冲泡后的茶汤,落在白瓷的玉兰杯里,轻晃,泛起淡淡的光芒,极尽润泽感。啜饮的时候,汤水稠的和米汤一样,细腻的滑过齿畔,落入喉咙。

可能与白毫银针的采摘时间有关,白毫银针在白茶中是专属于春天的茶,春天生长、春天采摘、春天制作、春天售卖,让大家认为它更适合春夏去品饮。
并且很多人会觉得白毫银针的茶性应该是寒凉的,冬天天气寒冷,喝白毫银针会寒上加寒,对脾胃不好。

其实不然,当年采摘制作的白毫银针到如今来说也已经转化了将近一年,茶性趋于稳定,温凉怡人,如果实在担心,茶友也可以选择炭焙银针或陈年银针,茶性温和,茶味清和,完美满足茶友需求。
另外,很多茶友喜欢在冬天煮茶品饮。
而新白茶的内质,还处在比较活跃的状态中,不能够直接放进煮茶壶,长时间高温的持续加热,会导致茶叶内的滋味物质,释放过度。

比如,滋味呈现为苦的咖啡碱,和表现为涩的茶多酚,在高温影响下,过多溶出在汤水里。如此,煮出来的茶汤便失去了原本浓淡适宜的滋味,而变得又苦又涩。
所以冬天煮白毫银针,还是推荐以三五年陈的陈年银针为宜,煮出来的茶汤风味柔和、温暖、茶香足,让人沉溺其中。

白茶,可称为“四季养生茶”,一年四季,皆可品饮。
春天,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百花争艳,一杯白茶清丽喜人,飘出丝丝缕缕的香气,和春天蓬勃的生气,相得益彰。
夏天,天气炎热,心情躁动,一杯花香白茶,可以按住躁动不安的心绪,打造一份闲适宁静的氛围。

秋天,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喝一杯香气鲜明,汤水醇柔,甜润适口的秋白茶,可润燥补水,抵御秋燥。
寒冷的冬天,只要茶友愿意,便可以喝上一杯煮白茶的茶汤。让茶汤的温度透过杯子传递到手心,继而传递至身体四肢,整个人都变得温暖。

春夏秋冬,冲泡白茶的时候,并没有年份,品类上的限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皆可。
唯有三个字,需要记得:喝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