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从图书馆借的一本书,讲的是如何通过图画来分析作者的心理。
我的理解从总体来说,要先分析整体,再分析局部
1.画的整体主题,风格,一打眼,整体画会带给你什么感觉,比较潦草,阴郁,还是干净、开心,这反映了作者的一个整体气质
2.画的特别的地方,比如说特别大,或者特别小,特别乱,总之就是一副图画中特别突出的地方。这反映的是作者一些郁结的地方,或者说他特别关注的地方
3.画作的位置,画面的大小
画面是在纸面的偏左、偏右,还是偏上偏下。偏左代表过去,偏右代表未来,这符合平面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的原理,河流从左边流到右边,所以左代表过去,右代表未来。
偏上代表思想浮夸,喜欢飘在天上,想象力丰富;偏下代表贴近地面,比较务实
画占整个纸张的大小,反映的对自我的认知,偏小反映的是自卑,认为自己是世界微小的一部分;偏大,说明比较自恋,更多的只看到自己。
4.笔触线条,看线条的粗细流畅程度,或者涂抹的多少
线条流畅,比较自信,线条断裂,反复涂抹,反映的是不自信,所以总想通过反复涂抹来修正。
5.色彩的运用
6.各个部分的关系连接,反映的是作者认为的各个部分的关系
7、人的表现
画的重点是人,所以人是如何表现的,有没有什么行为动作,重点突出的人的什么部分,这都反映了作者的一部分心理
书的内容1.画面的大小
画面的大小指的是绘画者在一张纸上使用了多大的空间,占据了多大的比例,这与
个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相关。画面超过画纸的4/5,说明画者可能以自我为中心,也可能对周围环境感知无力,内心有紧张、躁动的倾向。画面小于纸张的1/9,说明画者可能内向、自卑,有情绪低落的倾向,缺乏安全感,自尊心弱。画面约占用画纸的2/3时,代表画者自我认知比较好,有一定的自信心,人际交往比较顺畅,环境适应能力良好,等等。
2. 画面位置
如果画面位置处于画纸正中间,说明画者内心可能缺少安全感,以自我为中心,有些刻板,可塑性差,不能客观地认识环境中的人和事,甚至有些自以为是,过分控制自我,不能维持内心的平衡,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
画面位置位于画纸左侧,代表画者比较感性,对过去生活非常留恋,关注感情世界。画面位置位于画纸右侧,代表画者比较理性,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
画面位置位于画纸上方代表画者追求远大的目标,盲目乐观,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画面位置位于画纸的下方代表画者关注现实,缺乏安全感和自信,有恋母情结。
画面四分五裂、靠近画纸边缘代表画者对自己的行动感到不安,缺乏独立性,或渴求得到认可,依赖支持自己的人,具有被动依赖的人格特征。画面在同一直线上,代表画者的行为有时显得比较刻板或人际交往比较封闭,不够灵活 具体
3.笔触线条
绘画者笔触的特征反映了其自控能力、心境与性格特征。长线条代表画者自我控制性强,对行动控制得体:短线条代表画者易冲动、兴奋,待人处事缺乏条理性。直线条代表画者自信、具有攻击性、固执:圆滑线条代表画者心境平和、不受束缚、富有同情心等。
颤抖状线条代表画者精神紧张、过分担心与焦虑:不连续线条代表画者不安定、无忍耐性,可能有患精神病的倾向;重复线条代表画者自信心不足或内心有焦虑不安的情绪。
4.色彩
主要从色彩的丰富度和色彩的冷暖两个方面来解读。画面色彩丰富代表画者内心世界丰富;暖色象征张扬、积极、感性、热烈:冷色象征内敛、理性、安静、忧郁等。
通过解读画面整体,我们就已经可以得到画者的很多信息。这正是绘画分析受到人们喜爱并在心理治疗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而且绘画分析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需要天赋异禀,只要多看画,多练习,就能学会。
除了画面的整体,绘画的过程也有很重要的心理象征意义。绘画过程包括作画顺序、作画使用时间和涂擦程度:作画顺序代表画者意识里所画事物的重要性;作画使用时间则象征画者的做事风格;涂擦程度则是画者内心纠结程度的象征。
举例
图4-12是张爱玲所作的一幅插画,画面大小合适,占用画纸的2/3左右,说明其有一定的自信心;画面位置稍靠左侧,代表画者对过去生活非常留恋,关注感情世界。线条圆滑,以长线条为主,表示出画者较为情绪化但自我控制性强,对行动控制得体。人物为侧面,可能与逃避心理有关,画者希望保持神秘感;面向左侧,可能是比较感性,也可能是比较留恋过去、喜欢追忆过去的时光,还可能是对未来的期望不够,或对未来选择逃避;闭眼,表示画者可能对外界环境和事物不屑一顾;头巾包围着头部,表现出神秘感。这些元素都表达了画者的情绪。

1887年,马克·夏加尔出生在俄国维捷布斯克(今为白俄罗斯东北部城市)一个普
通的犹太人家庭,从小就开始接触绘画。20岁时,他来到圣彼得堡,进入俄罗斯皇家美术学院(现列宾美术学院)学习。
这幅画里的主角正是马克·夏加尔自己。当时,他回到了俄国,刚刚迎娶了爱恋6年的蓓拉为妻。他生日这一天,蓓拉送了他一块粉嘟嘟的蛋糕,还有一把花束。夏加尔把这段回忆放进了画里,还加进去几分疯狂的想法,因为他为了亲吻妻子,居然飞了起来。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蓓拉让他神魂颠倒。这个聪明、有教养、家庭出身比自己好得多的姑娘,居然选择跟自己生活在一起,马克·夏加尔幸福得回不过神来。这是马克·夏加尔第一幅描绘夫妻二人在画面中飞起来的作品,关于这个主题他后来又画了很多幅作品。可以看出,比起学院派沉甸甸的风格,他更看重情绪和自我的表达。从绘画心理学的角度看,红色象征了火热、激情。画中的人物整体向左倾斜,正象征着画者感性的一面。画面中细节花纹的精美,也正显现了画者追求完美的特点。

阿千是一个瘦瘦的大一男生,读法学专业。“从小到大我都比较喜欢和女生相处,但我又想显得有力量一点,所以我选择了法学专业。”阿千这样说。
他画了一幅名为《力量!力量!》的画,如图5-15所示。左上角有四分之一的太阳,下来是一幢带天窗的楼房,墙面和楼顶上都是窗户,有一条鹅卵石小径通向门口。
楼房两边是两棵类似盆栽的小树,树右下角是太阳投射下来的阴影。小路旁边站着一个男孩子,胳膊和腿很纤细,圆圆的躯干看不到肩膀,面向前方站立着。
这幅画最明显的特点是:整幅画面严重偏左,线条断断续续,笔触凌乱,整体给人一种不安稳的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想与人交流,但是又碍于自己力量不足、自信心不够而无法做到的男生,他需要陪伴和温暖。从认知层面上来说,阿千可能存在过于感性、做事易瞻前顾后的倾向。阿千有很多想法,但都显得片面、不太成熟,为此不太容易得到他人的理解。从笔触凌乱来看,阿千平时也不是一个很专注的人,易让人觉得毛躁,总之,就阿千反映在这幅画上的认知特点来说,阿千感性,易胡思乱想,也不太专注。

从整体来看,这幅画大小、位置适中,线条清晰无涂抹痕迹,画面颜色以紫色和粉色为主要色调,整幅画看起来非常清新、可爱。画纸正中间画了一座平面房,笔画简单,中规中矩,房门低矮而紧闭;房子周围画了五棵树代表森林,树干和枝丫都很纤细,看起来更像小树苗而不是森林;房子中一个短发小女孩面带微笑,透过窗户向外看。此外,王贝贝在房顶、树枝上画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心形,认为这样很符合“小女孩”的梦幻的审美。
看到这样一幅画,我们如何从中去分析王贝贝的认知特点呢?
所谓画如其人,王贝贝的画,非常清晰地照见了她自己。画面整体给人一种简单的感觉。平面房、枝丫分明的小树、只露出头的短发女生,除此之外只有爱心,线条分明,画面非常干净。这意味着,这是一个非常单纯的小女生。笔触清楚、仔细绘就的心形也说明其做事情思路清晰、注意力集中。另外,在房树人测验中,房、树和人之间的比例也能说明一些问题。比如这幅图中,木屋占了很大一部分,作为森林的树木却很小,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森林,倒像是一些小树苗。房子和树的比例明显不协调,说明画者在看待问题时可能存在不全面、不成熟的倾向。
从好的方面来说,画者还保持了一种单纯的童真,为人真诚善良,会使得别人愿意接近画者:从不太好的一方面来说,画者的思维可能会显得比较幼稚,难怪画者要躲进森林里去寻求安宁了。大学生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应该学会用成年人的方式为人处事,尽量做到周到全面。
二、附属物解读精要
当动物、植物进入画面中时,它们所代表的特殊意义就是画者潜意识的体现。花比较容易带给人愉悦感,意义也比较正面。太阳通常代表画者渴望得到温暖和关爱。星星、月亮的背景表示画面处于夜晚,相比较白天,夜晚总是会给人孤寂、黑暗的感觉,代表一种负性情绪。水代表情绪,因此画面中天空的降水都是负性情绪的表现。风景画中不同形状的山峰、山谷甚至假山,都是绘画者状态的表示,山代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