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忏悔录》:人最应该服从的,是内心真正的声音

幻翠聊文化 2024-08-31 22:02:32

作家歌德说: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时代。

1712年,卢梭出生于一个钟表匠家庭,出生没几天,母亲就去世了,他从小跟随父亲生活。

更不幸的是,10岁的时候,父亲因无法忍受一贵族欺辱,打伤了贵族,被迫逃亡他乡。

从16岁起,卢梭就四处漂泊,他不满贵族的统治,瞧不起贵族的虚伪欺压,因为他觉得,人类生而平等。

卢梭追求个性自由,但他的观点,无法被当时的人们接受,他观点激烈,为人清高孤傲,又蔑视权贵,所以总是遭到迫害,不得不亡命各地。

最终,因贫病交加去世。

1766年,54岁的卢梭,决定写一本前所未有的书,就是《忏悔录》,他要如实地记录自己的一生,不管是好是坏,是善是恶,就连自己的“露阴癖”,他也不加掩饰地揭露出来。

他说:

我可以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他们去从头至尾地进行批判:我坚信,人们总归会看到一个正直、善良、无怨无恨、与世无争的人,一个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更容易忘记别人过错的人,一个在爱恋温馨的激情之中寻找自己全部幸福的人。

托尔斯泰喜欢读卢梭的《忏悔录》,他赞赏卢梭的真挚和诚实,所以托尔斯泰也写了一本《忏悔录》。

在《忏悔录》中,卢梭写了自己的大半生,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一个朴素的真理,人生最应该服从的,是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

01

1712年,卢梭生于日内瓦,父亲靠钟表匠的手艺谋生。

卢梭出生的时候,先天不足,病病歪歪,刚生下来没有几天,母亲就去世了。

是姑母将他养大,所以,他怀着感恩的心说:

我原谅您使我活了下来。

在卢梭看来,他一生有许多不幸,但出生就是所有不幸中的第一个不幸。

母亲的去世,让父亲痛苦不堪,每当他和年幼的卢梭聊起妻子,父子两人总是免不了大哭一场。

母亲去世后,留下了一些小说,每当父亲思念母亲之时,就带着小卢梭读书,通宵达旦,一直到读完结尾。

有时候,看见屋外燕子已经开始鸣叫,知道天要亮了,父亲才难为情地说:

咱们去睡吧;我比你还要像个孩子。

大量的阅读,让卢梭对人生有了一些奇特而浪漫的看法,这种想法,影响了他的一生。

他们不断阅读,越读越多,在父亲干活的时候,卢梭就读书给他听。

书教给卢梭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自由的思想。

而这种自由,又让他一生受苦。

小时候的卢梭,也调皮捣蛋,他趁邻居不在家,在她的锅里撒尿。

父亲逃亡他乡后,舅舅成了卢梭的监护人。

卢梭被送到一个乡村牧师家里,开始了寄宿学习的生涯,可是他讨厌那种不自由的教育,讨厌胡乱将知识塞进脑袋的教育。

他不爱功课,反而喜欢各种游戏,他热爱乡村,喜欢大自然,大自然也给他提供了无比美好的回忆。

在这个允许一切发生的世界上,平等和欺压都在其中,美好和丑陋都在其中,人的眼睛看到什么,它就会显现什么。

02

卢梭说,人人生而平等。

但人生来就不平等。

卢梭因为身份卑微,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他被冤枉,被惩罚。

可他并没有对不公正屈服,而是努力寻求公正,寻求正义。

有些人自己遭到欺压,便也想去欺压别人,可是卢梭遭遇不平,他却因此憎恨不平,他对世间的很多不平之事,都能感同身受,深恶痛绝。

然而,人很大一部分,是环境造就的。

当一个环境充满了不平等和欺压,人们对坏事已不再觉得可耻,而是开始藏藏掖掖,争辩,撒谎。

这个世界就真的烂透了。

在学校呆不下去,卢梭被舅舅领回了家,十几岁就开始做学徒,学习怎么做刀笔吏,可是卢梭讨厌这份工作,觉得它厌烦乏味,难以忍受。

可是老板觉得,卢梭“愚蠢”“木讷”,无法胜任这份工作。

于是,他又被送去做雕刻学徒,一开始,卢梭觉得挺有意思,他雕刻了一些骑士勋章,和伙伴们一起佩戴。

老板觉得他不务正业,不干正经活儿,说他联系造假币,给了卢梭一顿胖揍。

这份工作,又变得难以忍受。

当他被逼着干活的时候,别人却在自由地享受,为了躲避惩罚,他学会了隐瞒、遮掩、撒谎。

为了生活,他暗自贪婪,还学会了偷窃。

因为偷窃,他总是挨打,可他并没有悔改,他觉得,既然都像处罚小偷那样处罚了他,那就是允许他继续当小偷。

这一切,都是为了钱。

卢梭说:

人们拥有的金钱是自由的工具;追逐的金钱则是奴役的工具。

阅读再一次拯救了卢梭,他再次沉迷于阅读,如痴如醉,一个人的时候,就开始读。

他到小书店去看书,不到一年,就看完了书店里的书。

生活总有黑暗,但我们总要一次次照亮自己。

在没有光的地方,一次次为自己寻找光。

03

一转眼,卢梭就到了16岁。

六神无主,对所从事的职业毫无兴趣,却也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放眼周围看不到任何值得追求的东西。

有一次卢梭走出去玩,走了很远,赶不上第二天的上工时间,又要被打,又要被骂。

卢梭决定,不回去了。

可是要做什么呢?

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

卢梭觉得:

最简单的行当、最不烦恼操心的行当、让思想最自由的行当,就是最适合我的行当,而且也正是我的行当。

然而,越简单的东西,也是越难以得到的东西。

但不管怎样,卢梭觉得自己自由了,成了自己的主人。

他觉得,自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了。

可是真正走进生活,他才知道,要想做自己,没那么容易。

他有一个简单朴素的梦想,找一个有钱的“富婆”,就能在她的庇护下过着美好的生活。

最后,他拿着一封推荐信,去到了瓦朗夫人的身边。

瓦朗夫人花容月貌,两只美丽的蓝眼睛柔情似水,脸色光彩照人,胸脯微露,美丽诱人。

一见到卢梭,瓦朗夫人说:

您这么小,就满世界跑,真是太可惜了。

从此,卢梭“小白脸”的人生正是开启,在瓦朗夫人的推荐下,卢梭去了修道院学习。

可是他看到的,并不是真理,而是束缚,是不自由,是肮脏。

可怕的是,这竟然是世间常态。

卢梭再次逃了,他不能忍受这样的生活。

他四处流浪,打工,努力寻求一些东西,可是最大的梦想还是找富婆。

所以,一听说哪里有贵妇人,就凑上前去。

但卢梭如果只是这样的卢梭,那就跟今天很多白日做梦的人一样,我们就不会读他了。

卢梭之所以是卢梭,是因为他身上有某些让我们感动的东西,是因为他的精神里,有一种不甘被捆缚的自由。

04

卢梭说:

上帝啊,把我的无数同类召到我周围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丑恶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可鄙而羞愧。让他们每一个人也以同样的真诚把自己的内心呈献在你的宝座前面,然后,看有谁敢于对你说:‘我比那人要好!’”

卢梭确实做过不少荒唐的事,在他年轻的时候,欲念渐渐深重,他竟然会寻觅一些阴暗小径,幽深的角落,脱掉裤子,把屁股暴露在陌生女子的眼前。

被抓住了,就撒谎说自己是从家里逃出来的,他说得那么可怜,以至于人们轻易就放了他。

他慢慢成长,也遇见一些优秀的人,教导他安分守己,认识自己,既不迁就自我,也不打击自我。

这番话,让卢梭记了一辈子,受用无穷。

他慢慢认识自己,听从自己内在的声音,慢慢成了自己。

生活,总是在继续的。

“我继续活着,但十分悲伤。”

他不断漂泊,居无定所,可越是见多识广,越是难以适应世事。

有些人见过了世事,就觉得什么都习惯了,对这世界的不合理也就习以为常,然后安慰自己说,存在即合理。

可是有些人,他们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他们因为见到了很多,所以内心更加开阔,更加自由,对这世界的不合理,也就越发难以忍受。

他在土地普查处工作,工作稳定,收入稳定体面,可是卢梭不喜欢,既不喜欢工作,也不喜欢同事。

他辞职离开,当起了前途渺茫的音乐老师。

他说:

如果说我喜欢离群索居,那错不在我,而在别人。

在任何事情上,他都不愿被约束,也没法屈从,因此,在别人眼里,他孤僻,奇怪。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旦你没有与别人保持同步,你就成了别人眼里的怪人。

他们善于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可是他们忘了,他们的标准,未必就是正确的标准。

05

人活着,就要工作。

卢梭觉得:

无所事事同孤独寂寞一样,都是社会的灾难。长时间地面对面地待在一间屋里,无事可干,只好神吹瞎聊,这是最会使人思想褊狭,无中生有,惹是生非,忧心忡忡。

为了生活,他教音乐,抄写乐谱,也自己写曲子。

为了过上喜欢的生活,他劝瓦朗夫人隐居乡村,过了一段时间幸福快乐的日子。

即便多年后回忆起这些美好,卢梭依旧心生感动,充满感恩。

这样幸福美好的时间,让卢梭有了更好的读书机会,他孜孜不倦地阅读,哲学和文学也渐渐走进他的人生。

他不想浪费时间:

不管我还要活或者是就要死,反正我是没时间可浪费的了。

可是,这样的日子,终究是短暂的。

他不得不离开,去寻找生活,去寻求自己。

他经常没有钱,居无定所,有时候不得不靠朋友的接济活着。

有时候,他甚至抛弃了一切进取和成名的打算,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来考虑生存,谁能接济他,他就讨好谁。

可是即便这样,日子也没有好过起来,拿到的钱只够维持生活必需。

后来,卢梭加入了启蒙运动的人群里,成了启蒙运动中的一位大师,和狄德罗等人一起撰写《百科词典》。

可是他性格孤僻,观点激烈,总是让别人感到不舒服,他的很多朋友渐渐都离开了。

他孤身一人,在这世间,做着自己的事情。

1749年,卢梭翻看一本杂志,看到上面的有奖征文的题目,狄德罗鼓励他,去写文章应征。

他不眠不休地写作。

最终,这篇文章获奖了。

这个消息,让卢梭感到兴奋,他觉得:

做一个自由的、有道德的人,不屑于财富,不畏人言,我行我素,比什么都更加伟大,更加美好。

然而,即便到了今天,人们也没有真正自由。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

06

在那个时代,卢梭的思想,是一种革新,是黑暗中的一束光。

然而,无论何时,黑暗中的光,都不是那么好做的。

卢梭说,他默默无闻的时候,身边的都是朋友,可是当他有了名气,就没有朋友了。

人们嫉妒他,害怕他,不是因为他在文坛上有了名气,而是因为他标新立异的自我改革。

对于习惯于做奴隶的人来说,你给他说,要做自己的主人,他会觉得,你是在害他。

但没关系,既然想要独立自由地活着,就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

文章获奖,让卢梭也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

可是人生这条路,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一个真正想做自己的人来说,更加艰难。

住进退隐庐后,卢梭发现,十几年来,他一直背离了自己的生活愿望,如今,才真正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生活。

他不喜欢社交场合,生来就适合退隐和乡居,所以即便生活在城市繁华处,也不会真正幸福。

人只有过内心真正喜欢的生活,才能真正幸福。

卢梭说:

我的收入与我的需求和欲望相比,入可敷出,使我可以按照自己的志趣所选择的方式像像样样地过上一种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种生活不是好高骛远,而是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自己为自己负责,自己取悦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养活自己。

我们很多人,总是想着,等赚了钱,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把人生调成喜欢的样子。

事实上,我们可以等有时间,可时间从来不会等我们。

卢梭在退隐庐的生活,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为了摆脱他人的束缚,他不得不离开。

他必须跟随自己的内心,试着去挣脱一切束缚。

人生最好的生活,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07

在《忏悔录》里,卢梭坦诚地回味了自己的大半生。

为了生活,他当过小偷,干过各种工作。

为了生活,将自己的孩子送进收容所,他有五个孩子,但他一个也没留在身边照顾,而是都送进了收容所。

可是在《忏悔录》里,他也大言不惭地说:

我觉得这种安排非常好,非常明智,非常合理合法,如果说我没公开炫耀的话,那纯粹是顾及他们的母亲的脸面。

这也成了卢梭常常被人诟病的一个地方。

但卢梭对自己的这些行为,并没有掩饰,而是坦诚地写出来,恰如他自己说,要把自己交给他人去审判。

他写自己,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他说:

人们都看到了,大部分人在他们的生命旅程中,常常与自己判若两人。

人们活得不像自己,最起码不像他们所以为的自己,他们口是心非的活着,任由自己的灵魂发出呐喊,他们都无动于衷。

卢梭不想这样活,他真诚地活着。

他喜欢自由,不喜欢束缚,因此,对于一切充满束缚的生活,他努力逃离,宁愿做抄写乐谱这样的工作,也不愿找一份稳定工作,因为他受不了那种束缚。

事实上,人这一生,若不能听从自己的内心去生活,不管他获得了多么优越的物质生活,他都不会真正获得满足和快乐。

因为外在的东西,能安定身体,却没法安定灵魂。

08

卢梭有一句话说:

当一个人只为了活下去而在思考时,那他的思想就太难高尚了。

他接着说:

为了能够和敢于说出伟大的真理,就绝不能只想着自己的成名。

我们今天,很多人都为名为利,争名夺利,恨不得说出让全世界都点赞的东西。

可是一个人如果一心想着名利,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他可能就会考虑怎么取悦别人,可是真理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颠覆某些不合理的东西,让人变得更好。

看卢梭的生活,你就会发现,他跟我们所有人一样,为了生活摸爬滚打,他经常为钱所困,可是每当他感觉到生活的束缚,他总是试图跳出来,而不会去说服自己这些束缚的合理性。

可是我们呢?被束缚了,一次次告诉自己说,这就是生活啊,明明心里不喜欢,却不得不接受。

今天看到一个观点说:

现代人的内卷,不是来自资本家的剥削,而是“自我剥削”。

现代人的不自由,是精神的不自由,他们与自己签订契约,自己束缚着自己。

所以,我们才应该读读卢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束缚,但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忠于自己,就在多大程度上成为自己。

而成为自己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听从内心真正的声音。

文|不有趣灵魂

2 阅读:104
评论列表
  • 2024-10-10 13:17

    啊 那天空中飘荡的灵魂啊 请安息吧

幻翠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