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知识与爱情》:觉醒的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成为自己

幻翠聊文化 2024-10-03 02:50:01

1891年,黑塞14岁。

他的内心被一阵暴风袭击,产生了“除了做诗人之外,别的什么也不做”的强烈愿望。

为此,他逃离了学校。

随后,他对人生做了许多尝试,在商店当过学徒,在机械工厂当过见习,有几年的时间,他辗转更换工作。

之后,在旧书店打工,这一干,就干了好几年。

然而,不管干什么,黑塞都没有放弃自我成长,他努力学习,坚持写作。

后来,他终于成了作家,《乡愁》、《漂泊的灵魂》是他痛苦的告白;《德米安:彷徨少年时》与《荒原狼》是黑塞40岁之后的探索与烦恼的精神告白。

1930年,《知识与爱情》出版,又名《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是黑塞融前半生所思所想于一炉的作品。

人们终其一生,都是在寻找满足、幸福的生活,可到底怎样的生活才是好的呢?

黑塞一直在寻找,在《在轮下》里,他写一个少年被碾碎于世俗的巨轮之下,那样的巨轮,扼杀了他的个性,他曾试图反抗,但反抗失败,黑塞反思了世俗巨轮对个人的残酷真相。

在《德米安:彷徨少年时》中,黑塞写了一个少年苦苦追寻自我,走向自我的艰难旅程,最终发现,“鸟要挣脱出壳,蛋就是整个世界”,有多少人敢让自己的世界破碎开来?可即便这么艰难,他依旧选择做自己。

后来,在《悉达多》中,黑塞仿佛穿过了人生的幻境,终于窥见某种真实,所以,他平静了,那是他在经历严重的精神危机后找到的自我救赎。

所以,到底怎样的生活才是好的,每个人都要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探索,才能找到答案。

《知识与爱情》(又名《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是黑塞的一个探索,里面的那齐士通过知识、信仰来走进自己找到的理想的生活,而戈特孟则通过爱与艺术去完成自己的人生。

01

古老的圣母泉修道院的门口,长着一棵来自异国的栗树,在这棵来自异国的树下,一代又一代的修道院学生来了又去。

他们被送进这里学习,有些毕业后被父母接回去,重新在世俗过完一生,有些人则留下,变成修士,开始了长久读书,教导新一代的少年的人生,传授神道与世俗的知识,启发光明与黑暗,直到老死。

而今,在圣母泉修道院里,有两个传奇人物,一老一少,他们是院长达业尔,还有修道院学生那齐士。

年少的那齐士,希腊文学造诣极高,风度翩翩,思想深邃,深得院长喜欢。

可此时的那齐士,还不清楚自己的人生究竟该走向什么地方,他还不清楚自己的追求。

他说:

我是非常喜爱学问的,这点决不会错,但我并不以为学问就是我独一无二的献身之处,愿望并不能永远决定人的命运与使命,能决定人的,该是一种命定的东西吧!

院长问他:

你的天职是什么?

那齐士说:

我相信我会变成修士,做一个神父,副院长,也许是院长,但是我不相信这是我的愿望。

为什么呢?

那齐士解释说:

“我有感于人的命运与事实,不只是为我自己,同时也是为了别人,就是这种含义,”

那齐士是被自己以为的命运引导,走进修道院,可此时的戈特孟,却被生活带进了修道院。

父亲给他报了名,将他送进修道院,希望他学成之后成为神父。

戈特孟顺从了父亲的期待,来到修道院,第一堂课他就听得打瞌睡,随后和学校的学生打架斗殴。

可是,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他很诚恳地道歉。

不久,戈特孟就成为了大家的朋友,然而,在同学当中,没有一个彼此投机的朋友,他要找的真正的朋友,并没有找到。

很多时候,我们总要经历很多,才能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总要走很多弯路,才能在某条弯路上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

02

戈特孟是翩翩少年,长相俊美。

但对人生,他是迷茫的,他听从父亲的愿望和命令来到修道院,就连他自己也觉得,他不仅要从这里毕业,还有可能要永远留在这里。

他努力学习,成了模范生。

同学们都觉得,他将来会成为主教。

可是有一次,戈特孟和同学溜出修道院,遇见了一个女孩子,给了他魔法般的一吻。

戈特孟的某些情感觉醒了。

他好像获得了一种生命之外的生命,那是爱的渴望。

自从擅自溜出修道院之后,戈特孟的生命里,好像就多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他对一直以来都坚信的东西,开始感到怀疑,感到痛苦。

这个时候,那齐士开始走进他的生活。

戈特孟和那齐士,二人都有高贵的灵魂,都是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两人相互吸引,慢慢成了朋友。

一直以来,那齐士都在观察戈特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戈特孟。

他告诉戈特孟,戈特孟要过的,不是修道院的生活,他让戈特孟离开,跟着自己心中的爱走。

那齐士的话,在戈特孟心中,不断发酵,他时常梦见游鱼与飞鸟,海阔天空,自由翱翔,像是他的呼吸,他的视线,他的理想,像是从他身上发出,又回到他身上的神秘力量。

有一次他说:

路上的一片花叶,或是一只小虫,也比整个图书馆里所有的书更有意义、更富内容。文学与语言是没有什么可说的。

见戈特孟还在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本性的力量,那齐士说:

有些人天生就能学得许多事的,但你不属于那种人,你不是学习这类事的人,学了也没有什么用。你有别的天分。你的天分比我高、比我丰富,有些也比我弱,但你有比我更绚丽更艰难的路要走。

戈特孟反驳说:

那我就什么也不能学了吗?永远是个愚蠢的孩子吗?​

那齐士告诉他,在修道院学不到戈特孟想要的,他需要经历很多。

在那齐士的引导下,戈特孟也明白了,他内心真正渴望的,不是修道院里教条的学习,现在他觉得,修道院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失掉了现实性,失去了真实性。

所谓真实,就是我们的本性与现实的环境,是融合的,不是分离的。

03

有一次,戈特孟出去采药。

他看见大片的连翘,他采了一把,然后坐在石头上休息,阳光明媚,戈特孟在阳光下观察各种植物,他发现,一切都那么奇妙,人其实是一无所知的。

“这样的生活,无论是在地上徒步往返,或是在林中策马而过,一路看见的大都是疑团满腹、受约束和渴望的人。”

人们即便老了,也只能在盼望和等待。

这样想着,戈特孟沉沉地睡去了,在他睡着的时候,一个叫李瑟的女子来到他的身边,轻抚他的头发。

戈特孟恋爱了,他和女孩约定,要在这里相会。

戈特孟决定,离开修道院,他已经不属于修道院了。

那齐士问他:

是你父亲或他派了人来吗?

戈特孟说:

不是的,是生命本身使我决定的。我要走,不用父亲来,也不用得到许可。

他还告诉那齐士:

那女人即使很爱我,也不是我的目的。我到她那里去,并非为了她。只是非去不可,因为我觉得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呼唤着我。​

这条路也许是艰难的,但他希望这条路是美妙的。

然而,李瑟却不得不回到她丈夫那里去,戈特孟只能独自流浪,他在森林里不停地走,走累了就停下来休息,他想,人用不着多想,听其自然就好了。

他一直走,在森林里生活,有时候连续几天,都见不着人影。

他和不同的女人欢爱,然后看着她们离开,他到处都能得到女人的青睐。

可是,没有一个女人愿意为他留下,也没有一个女人请求他留下,流浪了近两年,他到了一个善良的骑士家里,骑士的两个女儿,都喜欢上了戈特孟。

骑士得知后,将戈特孟赶走了。

他继续流浪,有一次,一个同行的流浪者偷戈特孟的东西,被发现后,扼住戈特孟的脖子,想要杀死他,戈特孟慌忙反抗,不小心杀了人。

这让他痛苦不堪,他想到那齐士,想告诉自己的朋友:

世界上充满着死亡,无论是墙上、树后,无一不是死亡,不管你筑墙、造屋,圣殿、教会,把自己遮藏起来都是无济于事的,死亡仍会从窗外窥见你,它会窃笑不已,会知道你们每一个人,夜里会在你们窗前嘲笑,叫你们的名字。

经历了很多之后,我们总会明白,死亡如影随形,教会我们懂得珍惜,教会我们学会感恩。

04

长久的流浪,让戈特孟明白,很多事情都在重复,一次,两次,无限的,然后在他眼前拓展成五彩缤纷的带子。

有一天,戈特孟在教堂,看见一个圣母雕像。

戈特孟被迷住了,他觉得,这就是他梦中一直渴望的。

这个圣母雕像,是倪克劳的作品。

戈特孟找到倪克劳,想要跟他学习雕刻,从那以后,戈特孟好像变了一个人,走进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

此时,他拥有了自己从未有过的东西。

倪克劳问他:

为什么一定要做雕刻师?

戈特孟说,他想要表现人的痛苦与幸福,想要表达人的个性的复杂。

此后,戈特孟跟着倪克劳学习雕刻,开始了新的生活。

有些人虽有深刻伟大的世界美,心灵中也富有高贵的心像,可是却不知道把这种心像扩大,变成使人快乐的方法。

戈特孟恰好能做到。

他学习得很快,雕刻也有自己见解,他渐渐能雕刻出心中的美,他觉得,美好的东西不一定是神圣的,或者有真正灵魂的像。

在他看来,即便是雕刻出美如天使的像,或是其他玩具,即使再美好,都不是艺术家值得做的事情。

“如果艺术与艺术界不像太阳那样燃烧,不像风暴那样狂飙,只是看重愉快、舒适与些许的幸福,都将是没有价值的。”

可是,他不想埋头艺术,为了雕刻,他已经努力了三年多,而今,他终于意识到,爱的喜悦是自由的。

自由生活,在旷野里逍遥,过任意的放浪生活、独身与独立地生活,他已经放弃很久了。

在完成一个作品之后,倪克劳对他大加赞赏,可是戈特孟决定离开。

他想去流浪,去观察苦恼与死亡,把一切人生百态看遍。

戈特孟的做法,让人觉得他疯了,放弃前途无量的雕刻家,却要当一个流浪者。

然而,每个人的生命所受到的牵引不一样,所在意的东西,也会不一样。

05

戈特孟的流浪一直在继续,他带着同伴深入鼠疫横行的村庄。

同伴害怕了,想要离开,戈特孟说:

我看见的,无非是你我与所有人都会发生的事,即使我们不得鼠疫,迟早也总会发生这样的事。

在鼠疫横行的村子里,他们遇到一个幸存的女孩雷娜,三人结伴而行,相依为命,他们搭建了一个小屋。

他们也在担心冬天怎么办?

可是夏天快结束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为非作歹的坏人,试图非礼雷娜,戈特孟再次失手杀了人,小屋生活宣告结束。

戈特孟回想起自己的所有经历,回想起自己的雕刻师父倪克劳,他放弃了前途,选择流浪。

而今,他躺在荒野里,窥伺走失的家畜(黑塞用来比喻那些失去自由,习惯了管束的人),把那个悲哀的家伙用石头打死,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难道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吗?

戈特孟感到一阵嘲弄,来自内心深处的嘲弄。

就在这时,雷娜也染上了鼠疫,不久就去世了。

这一路流浪,戈特孟听到了太多耸人听闻的恐怖之事,父母遗弃染病的儿女;丈夫不顾妻子;收尸人与医院的公役则如同刽子手,在死光了人的屋里抢劫,把濒死的病人从床上拉下来,送上运尸车。

苦难,让人变得面目全非。

世界已变得如此暗淡与野蛮,戈特孟想再次回到师父倪克劳身边。

他去教堂告解:

天主,你瞧,我变成什么样子了,竟是一个作恶而无用的人。我又从纷乱的世界回来了,但已变成一个恶贯满盈的人,虚度了我的青春。

天主,我不懂你,你把世界搞坏了,把秩序弄乱了。

然而,那高高在上的神像不发一言,只是沉默地看着这一切。

时隔多年,戈特孟再一次成了雕刻师,他已经历了许多,可是倪克劳已经去世了,只剩下倪克劳的女儿李斯佩。

这一家人,不再欢迎他,可是他还是想再度成为一个艺术家,即使没有师父,也要达到目的。

兜兜转转,他终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06

戈特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是他与伯爵的情人幽会,得罪了伯爵,被抓进了监狱,判处死刑。

如果没有意外,他将被处死。

就在他觉得自己在劫难逃的时候,那齐士出现了,此时的那齐士,已经成了神父,当了院长。

戈特孟说:

你当院长了,但我依然是一个流浪者。

他们聊了很多,戈特孟抱怨说:

我们生活的是个什么世界?这不是地狱吗?这不是造反和恐怖吗?​

那齐士说:

“是啊,世界就是这样。​”

最后,谈到艺术,那齐士问戈特孟:

艺术给你带来了什么?对你有什么意义?

戈特孟回答:

只是暂时的克服而已,人生只是从这愚者的把戏与死亡的舞蹈中所留下和延续的,而这就是所谓艺术作品。艺术作品也会消失,会被烧掉,破坏或摧毁的。但艺术作品总比某些人的生命长些,而形成瞬间的彼岸,一个有形的与神圣的平静王国。

他们由艺术谈到哲学,谈到理想,那齐士在教会设置了一个工场,让戈特孟去那里工作,他告诉戈特孟:

在年轻时我就提醒过你,去过世俗的生活。至于你变好变坏,那该由你自己负责。我只是要看看你会变成什么。

他还告诉戈特孟:

人们寻求以自然赋予的才能来实现自己,并且作为他最高的与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我以前时常对你说:不要想模仿思想家或禁欲主义者,而是要成为你自己,实现你自己啊!

什么才是实现自己呢?

那齐士解释说:

当我们将潜在力化为行为,从可能性向现实迈进时,把一部分加入真的存在,以求能有一成相似于那完全的与神的东西,这就是实现自己。

找到自己内在的独一无二的东西,并将之活出来,变成一部分真实。

这就是实现自己。

在这里,戈特孟更深入地走进艺术,也越来越好地实现了自己,让自己越来越像自己。

他将艺术作为救赎,终于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某些重要的东西,他变得越来越平静。

07

长期幽闭、无爱的生活,让戈特孟觉得,他老了,他觉得自己跟倪克劳师父曾经的生活一样,变成失去自由的定居者,“变成一头家畜”。

他跑到野外,想要寻找过去的芳香,寻找以往漫游的回忆。

他已经不再自由,不再年轻。

他决定,完成手头的工作,就去旅游,再去过一次流浪生活。

当雕像快完成的时候,他将作品拿给那齐士看,那齐士说:

这是件最美的作品。

戈特孟走了,他走在未知的路上,去体验未知的生活,他再次感受到自由。

走了很久,他再次回来了,他走进自己的工作场,人们看见戈特孟,发现他憔悴,衰老,一副病态,他的生命,已经衰老,生命走在下坡的路上。

医生发现,戈特孟的病,已经无可救药,他走出去,又走回来,他说:

在外面我已找寻不到快乐,我就想到,在我临去之前还想画点东西,做几个雕像,好使人家高兴。

谈到死亡,他说:

枯树死了就是永远死了,冻死的鸟决不能再生的,人死了也是一样。当人死了之后即使还有人想念他,那也不会长久的。

戈特孟在那齐士的陪伴下,走完了他的一生。

其实,人这一生,都在探寻一种更好的生活,为了这个,我们去努力,去受苦,去一次又一次地寻找。

然而,谁也不知道,究竟怎样的生活才是好的,我们都是第一次活着,既没有前世的经验来参考,也没有来生来作为修正,这一辈子过完了,就没了,活成怎样,都是独一无二的。

因此,我们不必沿着什么规定的路去行走,只需走向自己,走进自己,成为自己,实现自己,每一天都可以问心无愧地告诉自己,我今天过得很好,在生命结束的时候,可以坦然无悔地告诉世界,我度过了很好的一生。

08

越来越懂得,一本优秀的书,绝不是告诉你怎样的人生是好的,绝不会给人生规定标准,他只会告诉你,对于人生,唯有贴近自己的灵魂,努力探索。

你探索得越多,你会发现得越多。

当你读完的时候,一定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你和作家一起,去探索人生的某些问题,但他不知道答案,你也不知道答案,你们只是一起去探索,去思考,最后得到什么答案,就是你探索的结果。

所以,不要迷信别人给你的答案,要去自己寻找答案。

甚至于,也不要迷信某些经验给自己的答案,要时刻反省,人是一种太容易被环境影响和塑造的存在,环境强加给我们的某些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所以,唯有抛开外在的所有,真正深入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看清自己,但矛盾又恰好在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外在的某些东西,是没法剥离的,已经成了我们的一部分,所以感觉一辈子,其实就是在矫正某种东西,让自己贴近自己的真正的灵魂。

文|不有趣灵魂

0 阅读:5

幻翠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