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志胜,是一个来自山东济宁的农村青年,1992年高考落榜的我,在家务农了一段时间,后来镇里传来征兵的消息,我当即就参军入伍,拿到《入伍通知书》之后,在浙江省武警总队某支队服役。
新兵连的生活如同一把重锤,将我们这些新兵蛋子反复锤炼。每天清晨五点,急促的哨声划破黎明,我们迅速穿戴整齐,开始一天的训练。负重越野、仰卧起坐、双杠、射击、四百米障碍......每一项训练都在挑战着我们的极限。
记得第一次负重越野,我背着三十公斤的装备,在泥泞的山路上艰难前行。汗水模糊了视线,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这时,耳边传来班长严厉的吼声:"坚持住!当兵就是要吃苦!"那一刻,我咬紧牙关,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别人能够做到的,我一定也能做到。
渐渐地,我的军事素质在同批新兵中脱颖而出。队列训练时,我的动作干净利落;射击训练中,我的枪法精准稳定;体能考核时,我的成绩名列前茅。这些进步不仅让我获得了三等功,更在入伍第二年光荣地加入了党。
下连队后,我被分配到看押犯罪嫌疑人的武警中队。当时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看守所每天定期巡逻,防止在押的犯罪嫌疑人闹事或逃跑。
在没当兵之前,在电视上看到那些老战士荷枪实弹地站哨巡逻,心里还是特别羡慕的,一年之后,我被安排站哨和巡逻之后,才发现如此日复一日的工作,实在是太枯燥了,但时间久了,也渐渐适应了这种单调的生活。
也正是在那里做看守武警的几年中,使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每天清晨六点半,监舍里准时响起起床号。透过天窗,我看到嫌犯们机械地洗漱、整理内务、用餐、学习、闲聊、下棋等等,那时我才知道,他们是不干活的。
在巡逻过程中,我常常与嫌犯们对视,有些人眼神空洞,有些人充满悔恨,还有些人带着挑衅。
在看守所,是严禁嫌犯们吸烟的,但也不知道他们通过什么渠道,总能搞到香烟。
按照相关的规定,我们是不能与嫌犯们有任何交谈的,当然,也有一些人会和我们打招呼,但我们只能点头示意。
虽然隔着一层玻璃和栅栏,但感觉和嫌犯们几乎是非常近的距离接触了。里面的人进入监舍后,三天之内,全部剃成光头,在巡逻时,根本看不出是谁,感觉大家长相都一样。
每月不定期的突击检查是最紧张的时刻,当然这个时间,通常是随机的,譬如说,看守所的管理人员,会在早上通知我们,然后我们配合狱警进行检查。
为了防止违禁品流入,我们要仔细搜查每一个角落,包括里面的任何一个行李、棉被、鞋子里面、嫌犯身上,发现刀具、铁器、绳索一律没收......
总之,任何可能成为凶器的物品,都要严格管控,以防止那些东西成为杀人或自杀的凶器。
这项工作不仅考验我们的细心,更考验我们的判断力。
在看守所的日子里,我先后共接触过四名死刑犯。他们中有人是因为盗窃,有人是因为多次抢劫致人重伤,有人是因为故意杀人。
脚镣发出的哗啦声响,是死刑犯们特有的标志,每次听到这个声音,我都会感到一阵寒意。
那些判处死刑的犯人,我们也要配合狱警,对他们的脚镣进行定期检查,查看一下铆钉是否松动,如果发现松动的,要及时进行整改,以防死刑犯逃脱。
我负责巡逻的时候,除了例行公事之外,还要留意下面嫌疑人的动向,尤其是那些羁押死刑犯的监舍,更要特别留意。
那时,每年在临近国庆节或春节的时候,当地都召开公判大会,以震慑犯罪行为,而那些被判处死刑的犯人会被拉到刑场执行死刑。
1994年9月27日,在我入伍的第三个年头,我参与了人生第一次死刑押解的任务。
在看守所,即将执行死刑的犯人,并不知道自己的死期,只有里面的管教员知道。
当时对犯人执行押解任务,对每个武警战士来讲,却是一件无限光荣的事,除非在部队表现极为优异的人,才能有此机会。
令我没想到的是,最后这个艰巨的任务,竟然落在了我的身上。接下来的几天,我和另外几名战友,开始进行实质性操作性训练。
那天凌晨五点,我和其中一名战友去提押死刑犯李成俊,当管教打开监舍的铁门,向他说明来意时,李成俊当时就面如死灰,双手颤抖。
他被判死刑已经四年,因为同案犯较多,案件审查起来特别麻烦,在拆卸他的脚镣时,过程异常艰难,严重生锈的铆钉让我们不得不使用了锯条,用了35分钟才锯开。
接下来流程是验明正身、按手印、公开宣判......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审判人员对李成俊和另外两个死刑犯验明正身,详细地核对被执行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基本犯罪事实及其它情况后,三人都陆续签了字。
这些程序走完之后,看守所那边,已经为他们送来了丰盛的饭菜。
早餐时,我留意到,李成俊的表情特别不自然,也许死期临近,他早已没了任何胃口,只是机械性地吞咽着稀饭、油条和红烧肉。
我能明显地感受到他内心的绝望与挣扎,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用餐过后,他们被押送到公判大会的现场。
公判大会持续一个多小时,显得冗长而沉闷。主持人在宣读名单和罪行,他们一个一个地走出来,再押进去。每个人身后,都有两名全副武装的武警一直在跟着。
公判大会结束后,他们被带往城郊的行刑现场,那里,早已有军警围成了一个警戒圈,围观的人只能站在外面。
刑场上,三名死刑犯排成一列。他们早已没了犯罪时的嚣张,身体像筛糠一样颤抖。
随着一声哨响,枪声划破长空,三条生命就此终结。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法律的威严。
军营生活教会我坚韧,看守所经历让我懂得敬畏。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仅塑造了现在的我,更让我明白: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追求刺激和捷径,而在于脚踏实地,遵纪守法,用汗水和智慧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至今,那三名死刑犯最后那空洞而绝望的眼神,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我只想对大家说,世上没有后悔药,为人处世,一定要“珍爱生命,远离犯罪”,因为人生没有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