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豆香,也能遇上科技的春天吗?
你能想象吗?卖卤鹅出名的人,居然搞起了食品科技公司?
最近,短视频平台的美食网红“卤鹅哥”,官宣成立了自己的食品科技公司,引发了大量热议。他本来靠一锅卤水、一道卤鹅成名,如今却选择把传统卤味搭上科技快车,打算走得更远。
有人说:“这不是乱搞?”但我看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是——我们豆制品行业,也得好好学学!
有句客家话讲得好:“行路要识拐弯,打柴要识抬头。”(走路要懂得拐弯,干活要懂得抬头看路。)
传统不能丢,但更不能守着老一套原地打转。今天就跟大家聊聊:
卤鹅哥的跨界创业,对我们做豆腐、腐竹的人,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从一锅卤鹅到一家公司:传统人也可以做科技梦卤鹅哥出圈,靠的其实很简单:
地道手艺:一锅传统卤鹅,色香味俱全;真实表达:不修饰、不浮夸,讲卤味背后的故事;人格魅力:一句“卤味是家的味道”,感动了无数人。但这次创业,他不是简单地“多开几家分店”,而是成立了食品科技公司,目标是:
用标准化工艺复制卤味品质;研发智能卤制设备;探索口味算法匹配技术。一句话总结:用科技,让手艺走得更远。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
“传统与科技不是对立的,它们是桥与河的关系。” ——阿尔文·托夫勒
对于我们这些做豆制品的人来说,这条路,或许也是我们的未来。
二、豆制品行业能学什么?三个方向,值得深挖✅ 1. 引入科技思维,不是丢传统,而是守得更好传统豆腐好吃,但人工点浆、手工捞皮、经验控温,这些流程靠师傅感知,稳定性差、效率低。
我们厂“鲜临门”也在尝试引入食品工程师,做了几个小改造:
精准点浆机:水豆比例误差±0.5%,大幅提升豆浆稳定性;腐竹智能折叠线:保证厚度一致,减少碎皮率;真空灌装一体机:低温保鲜豆干,锁住原香。传统手艺不变,但用科技把每一次“最好”的状态固化下来,才是真正的传承。
📊 豆制品行业引入科技改造效果示意表项目改造前(传统手工)改造后(科技赋能)提升效果豆浆出浆率波动±10%±2%品控稳定提升80%捞皮破损率15%-20%5%-8%成品率提高近一倍包装封口一致性70%左右98%以上客诉下降45%—
✅ 2. 善用粉丝经济,让员工也能成为品牌代言人卤鹅哥的成功,不是靠广告,而是靠自己的人格打动了粉丝。
这对我们豆制品行业也是个启发:未来的消费者,信的是人,不是冰冷的广告。
我们可以怎么做?
让厂里的质检员、包装工,拍短视频讲“今天豆腐干的标准是啥”;让仓库管理员晒晒“发货前的最后一道检查”;让捞皮师傅聊聊“腐竹起皮的关键小动作”。用真实的人、真实的故事,打动真实的消费者。
有句家乡话说得好:“好物自有好人传。”(好东西,自有好人帮它传开。)
—
✅ 3. 技术赋能口味创新,抢占年轻人口味未来的豆制品,不只是白水煮、油炸了。
加入低温慢煮工艺,做成鲜豆皮卷;利用算法微调,推出定制化“咸口/甜口/原香”腐竹;联合科研院所研发高蛋白豆浆新配方。谁能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让味道更丰富、形式更多样,谁就能抓住年轻一代的餐桌。
写在最后:传统豆香,也值得拥有科技加持卤鹅哥用他的创业告诉我们:
不怕传统,怕的是传统原地踏步;不怕变化,怕的是自己不愿转变。
我们豆制品厂,也许没办法一夜之间变成科技大厂;但只要我们肯从一点一滴做起:
升级一台机器;培养一个员工达人;改良一条生产线;讲好一个真实的故事;就能让千年的豆香,碰撞出新的火花。
未来不是等来的,是靠自己一手一脚走出来的。我,卢大发,今天做腐竹,明天也愿意尝试科技,把这口老豆香,传得更远,更亮。
#豆制品 #食品科技 #网红创业 #智能制造 #传统与创新 #厂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