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越来越快,底线不能越过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去餐厅吃饭,越来越多菜“十分钟出齐”,看着像现炒,其实是预制?
最近,“预制菜到底算不算新鲜菜?”这个问题又在网上吵翻了天。
有人说预制菜是现代厨房的效率之神,也有人怒斥它是“冷冻套路”“添加剂大本营”。特别是在学校、医院、连锁餐饮这些高频场景,预制菜到底安不安全,消费者开始越来越在意。
这让我想到我们豆制品行业的处境——我们也做“预制”,也走“即食”路线,但如果被误认为“低质量+高添加”,就太冤枉了。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聊的就是:
当预制菜风口来临,豆制品企业如何既不被裹挟,又能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一、预制菜真的是“懒人福音”,还是“健康隐患”?先看几个最近的热点:
有消费者拍到学校食堂预制鱼排“塑封袋直接加热上桌”;
一家预制菜企业员工爆料:“防腐剂是刚需,不加出不去货”;
微博热搜上的话题#不吃预制菜是最后的倔强#,点赞近百万。
到底消费者在担心什么?简单说两点:
1)新鲜感缺失,怀疑“冻太久”有的预制菜口感偏柴、颜色不自然,消费者怀疑:“这东西放了多久了?”
2)添加剂恐慌,“方便=不健康”尤其是一些产品配料表超过十项,大家默认“多就不安全”。
二、我们豆制品厂也做预制,那和“冷冻水军”有啥不一样?我所在的腐竹厂,也做中央厨房、也对接餐饮、商超、净菜供应链,但我们一直坚持一个理念:
方便不能靠牺牲健康换来,效率不等于偷工减料。
我们现在推出的一些“即食腐竹系列”“预制豆腐卷菜包”,就是为了给B端客户减人力成本,但我们的做法和“粗放型预制菜”很不一样:
✅ 使用非转基因黄豆,全程不漂白、不增白这是底线,不能谈条件。
✅ 不使用人工防腐剂,靠真空包装+巴氏杀菌锁鲜我们的产品在冷链下保质期控制在7-15天内,完全不需要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等高风险防腐剂。
✅ 配料表极简,三项以内原则我们始终相信一句话:
“让食物回归食物本味,是对消费者最大的尊重。”
三、怎么保证食品安全?这才是预制豆制品的硬实力说得再好,不如把我们厂实打实的管控流程列出来👇
📊 中央厨房豆制品预制流程安全控制节点表流程环节关键措施安全管控点原料采购非转基因大豆+食品级饮用水每批次有第三方农残+重金属检测初加工高温脱腥+冷却后过滤降菌率达99%,防止菌落早期扩散成型封装真空+定量灌装保证包装完整性,减少破袋感染风险杀菌锁鲜巴氏温控杀菌(70-85℃)避免使用化学防腐剂出厂检测留样检测每批次蛋白含量+菌落每月抽检一次送第三方实验室复核我们自己常说的一句客家话是:“卖得出,要食得安。”(不是卖出去就算完,要让人吃了安心。)
四、未来的豆制品品牌,比的不是快,是干净和真预制菜这个风口我们不回避,但我们认为豆制品品牌要走的不是“谁便宜谁赢”的路线,而是:
谁敢晒检测报告;
谁敢直播生产车间;
谁敢把配料表印得比logo还大。
正如作家梭罗说过的一句话:
“真正的富有,是你能让人信你。”
而食品行业,信任就藏在你对“干净”的坚持上。
写在最后:别让预制菜的争议,误伤了真正负责的豆制品厂这波预制菜的争议,其实是一种倒逼——倒逼我们回归“什么是食物最该守的底线”。
消费者要的不是餐餐现炒,而是:不骗我、不忽悠我、不糊弄我。
我们做豆制品的,不能指望每个人都看得懂腐竹怎么做,但我们要保证:每一根腐竹,每一块豆腐,都经得起一句质问:“这东西你敢自己吃吗?”
有句家乡话说得好:“你做乜嘢,自己心里最明。”这句话用在食品人身上,是良心,也是答案。
欢迎你在评论区讲讲你对预制菜的看法、你遇到的好或糟糕的豆制品体验,也欢迎转发给餐饮圈的朋友,一起推动这个行业往更清醒、更干净的方向走。
——END——
#预制菜#豆制品 #食品安全 #食品加工 #中央厨房 #真实经验 #腐竹厂 #人设建设 #厂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