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仙山筑梦录·筑梦篇——华亭镇柳园村“仙文化”开发纪实

夏天文化 2025-03-15 06:00:23

4.梦阻:石像是运不上山的!

但毫无经验的笔者很快迎来当头一棒,仙梦几欲破碎!

马队师傅上山走了一趟,回说,无法运输!怎么会无法运输呢?把石像切成一小块一小块还运不上山吗?

当时登山步道已安好护栏,狭窄处不过一米略强,拐角处更难走马。而要两侧驮石,两米宽的路怕也不太够。后来参观多座石像,最轻的石块亦重千斤。

用索道缆车等运石方案也想到了,即便安装得成,成本恐怕也超过了石像本身。

不可行,都不可行。只能在山脚寻址!

望着“迎仙亭”(后挂此匾)这个绝佳地点,我不甘心,但也无奈。

山下立像之地还是有的——心若在,梦就在……

5.梦转:先从山上刻字做起吧

立像要花大钱,得等资金差不多了再定。

退休小学校长卓永华说:“不用等,先上山刻字。”他兼营景观石生意,刻字师傅召之即来。

从下到上,由近及远。开工!出米岩脚刻字!

卓金树与卓仁廉两位七旬老人参与进来了。开杂货店的老板卓建平答应帮忙收钱记账。经验丰富的卓元守乡亲在背后给了不少指点。九旬老友卓承表则经常在群里发言鼓励。

出米岩寺后有一堆废弃杉木,我们挑了几根。为了让师傅把时间用在刻字上,我们自己搬木头,自己搭架子,自己糊纸字。

时值冬季,山风渐劲。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一两个月中,山上的我们竟然全部幸免。

仙山的梦,正一点一点地从古老粗糙的岩石皮中被割开,崭露出来……

6.刻梦:1.3万元雕出“神仙走廊”

敢于梦想,方有好梦。

把卓真人画像直接雕刻在山石上,堪称创举!

废弃石坑是四十年前村民采石留下的。石壁直上直下,平整如劈,供给我们刻绘仙梦的绝佳画板。

万事俱备,只怕大风。怎样把画布贴牢而不被刮掉,是一大挑战。什么特效胶水都试过了,挂不住就是挂不住。

那就改变纸张吧——换成常见的大白纸。仙画,终于用普通浆糊糊在石上了!

但与高达五米的石壁比,画纸显小。要凑合着刻,还是另印一张?

永华脸色偏黄,腿脚痛风,上下山路有些吃力,我们不好意思让他马上再去,打印店在五十里外。

在仙山筑梦的三年中,大家常说一句话:“咱们做的是‘千古万年’的工程!”

刚刚取回画纸不久的卓永华,立即决定马上再跑一趟!

重新印妥的卓仙画像连同上下文字,高达四米。经过几位师傅的接力,终于赶在除夕前夕雕刻完毕。

“卓仙文化走廊”惊现荒山!村山从此定名“仙山”。合计总支出,仅一万余元。

一首首富有仙气的道情诗,点醒了一众鼾睡的顽石。有了这一路的摩崖石刻,仙梦熊熊燃烧。

放眼市内,直接在山石上刻诗刻画者少,主因是缺电。割机功率很高,我们连借柴油机的方案都考虑到了。

没想到普通电线就行。柳园山不高,百米长的电线,不够再接,直扺四百米外的“仙脚”石。

进展顺利,以至有人担心:就这么几个石头,会不会过分开发? 依然保留山石原貌,依然散发浑莽之气!

永华捐献的指路石也挺立大路畔,开始为仙山夺睛吸粉。

正月初一全民游春,上山者络绎不绝。男女老少一齐寻仙,小盆友们更是欢蹦乱跳。

7.梦冷:白送卓仙传,有人都不要

仙梦易冷难热。资金远远不够。

西天尾镇宗亲卓仙龙建议把《卓晚春真人》一书找出重印,免费发放给村民,让大家先熟悉一下卓仙。

为了一个工程,印发一本书籍。

卓仙传记很快运回。由谁发放呢?请现任乡老(宫社总负责人,全村每届两位)安排各位社首(祭社首领,每组一位)去发放是最合适的,他们收过丁口钱(按人丁或人口摊派的元宵费用),不会搞错户数。

不料,白给的书本,多数就堆在那里,一动不动!询问乡老,答说社首们不乐意,他们没有发书的义务。

好在元宵后换届,热心的新任乡老卓文伯(主要负责卓姓)立马把书运走,本姓乡亲赠送到位!仙山之梦,唯热心者能够点燃。

而外姓那边还是送不出去,谁叫卓真人姓卓呢。

8.梦变:仙山筹委会易主风波

仙山筑梦,关键在仙山筹委会。这个草台班子在质疑声中小心翼翼地做着仙山梦。不久就遭遇比筹款与发书更严峻的考验!

有个牛人强烈不信任筹委会理事长,说要不换帅的话就叫大家都不要捐款——天啊,这可如何是好?

笔者长年脱离家乡,也不具备主事能力。几位同仁又不愿带头,连会计也无人担任,何况做“头”!

难得有了头目,让我换人?是我央求人家出来主持工作的!

事关重大,只好一边告知同仁,一边物色新头。没想到当晚,理事长的兄弟就发来微信问我说他哥什么坏话了!原来早有“热心人”告密去也。

好在该理事长虽然答应过我,但人一直在外,也一直没有真正参与进来。

要筑梦就要找梦想家——村里鞋厂老板卓国兴(笔者姐夫)经动员,答应出任新理事长(后改称主任)!心石落地,梦路继续。

9.织梦:退休校长变“全能战士”

前期最给力的是退休校长卓永华。作为织组者,他在编织仙梦中发挥重大作用。

他的“先刻字,再立像”的思路初见成效。有了卓仙诗廊的前期铺垫,立像大动作更易水到渠成。

卓永华车龄长、车技好,说走就走,长途驱驰,连续作战。更重要的是,他是卓真人信仰者,是心中有梦的筑梦人。

每到周末,筹委会成员就聚集在永华家讨论工作。平日,大家也常过路推门,喝茶聊天谈正事。身负祖传正骨技术的卓永华,经常一边为患者治疗,一边主持会议。

他刚退休数年,既要帮衬女儿的事业、接送孙子上下学,又要接诊各地病人,还兼营景观石生意。

永华多能,甚至还养蜜蜂。但有一段时间仙山事多,没空喂蜂,回家一看,啊?怎么只剩下几只空箱了!

10.解梦:鞋老板出马,征地破局

“仙山筑梦”,必须有“地”!

卓国兴加入仙山筹委会稍晚一些,但一进来就成功破解征地难题。

国兴年过六旬,是村里最早办厂的鞋老板,有时订单催得紧,自己也要动手做鞋。

作为仙山总负责人,国兴每天必到现场。累月成年,不知不觉地,厂里订单少了,直到有工人溜号,这才恍然大觉。

起初,我们设想在出米岩路外侧的狭长地带立像。国兴则主张立到内侧的果园上去。果园每级落差约1.5米,往上两层,抬高3米。这样,就不会被麒麟宫的屋顶遮住了。

要把仙梦筑在高处,就要征高地,就要涉及多家农户!虽然果树已不值钱,但真要永久出让土地,并按每平不足百元的先例,想卖卖不了多少钱,想多要点又不好意思出口。

果然,有一块必征之地,不管谁打电话户主都不接,一打就挂!听说这位户主私下对笔者印象不错,但我发了很多短信,始终如石入海。

户主长年不回,果园荒废已久。而要立像就必征用,否则石像肯定会被枇杷树挡住视线。但他不接触,也没办法。想登门拜访,又不知详址。

幸好仙山主任卓国兴在村里说得起话,果园主阿远三兄弟见是国兴出面,就爽快答应了。另一户主卓金环在电话里就答应了。

甚至那位始终不愿意接触的村民,居然也破天荒接听了国兴手机,并最终答应出让果地!

有梦想你就了不起!卓国兴,就是敢做梦且能做梦之人!

11.梦甜:仙民争献地,果园变圣地

我们筑梦仙山,付出的主要是精力。而乡亲们为了仙梦,直接把土地献出!

卓志宁听说我们要清理出米口来造景,在电话中就答应无偿贡献。

卓春洪家的果园不小。由于笔者前期帮过他一个忙,春洪一文不收。

卓金浦与兰玉夫妇把宝贵的良田无偿献出,帮我们置换了一块果地。仙山这才得以创建了一座童话风的蓝色公卫。

卓文虎老人令人感动!他家果地位于第四梯。筹委会本来不敢往上拓展了。但阿虎主动提出,把他的地都拿去——不要钱!把石像立得高一些,这样更宏伟!真是可爱的老虎!后来大庆,有几桌来宾就在卓仙身后吃得其乐融融。

乡亲也是有仙梦的!筹委会不敢忘记他们,十米长碑,铭刻芳名。

12.梦稳:财龙说“钱不够,我兜底!”

募捐进行中,筑梦进行中……

三年大疫,募捐难度倍增。若资金之积也不厚,则其负仙梦大翼也无力。

卓文龙(卓文虎的兄弟,后为管委会名誉主任)是长年旅外的大老板,与筹委会中的国兴永华阿定等人关系密切。文龙的微信昵称是“财龙”,财气旺旺。他说“你们先尽量筹款,到时不够,我来拖尾!”

有了财龙托底,仙梦趋稳。从此,笔者不再为资金缺乏而辗转难眠。后来财龙果然不负豪言,捐款总额第一。

在筹委会为地下室建设争论到几欲分裂时,远方的卓文龙给两边打电话,提出把地下室降低一米的方案,成功解决危机。此时的文龙,堪称定海神针;此时的仙梦,不再风雨飘摇。

文龙先生不过六旬开外,虽有基础病,但身体尚健。三年疫情,他不幸染病两次,最后不得不转回老家医院。住院数个月,他略有好转,就关心起仙山工程。

文龙可能已有预感,去世前他特地向医院请假两小时,让儿子开车回仙山,亲眼看看亲手摸摸我们的“梦工程”。

几天后文龙先生突然仙逝,梦已圆满,他已无憾!

本文作者:卓梅森

0 阅读:1

夏天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