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套珍贵的木刻版《林子三教正宗统论》

夏天文化 2025-03-14 05:38:42

夏教,民间称三教,学术界称三一教。三一教的说法是为了避免与儒、道、释三大教的传统说法相混淆,并因该教主张三教合一而定名。如今,凡见诸于文字者多称三一教。三一教是明朝时,由福建莆田人林兆恩(号龙江)创建的民间宗教,其教义核心是提倡儒、道、释三教合一,归儒宗孔。三一教盛行于明末清初,至今仍在福建一带及相邻地区,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东南亚一些国家流行。特别是在莆田地区,三一教堂祠遍布,门人信众众多,门人信众都尊称林兆恩为三教先生。

三教先生林龙江为创建夏教写下了一百余万字的文章,若想遍读殊属不易,故此林龙江特命其嫡传弟子卢文辉,将这些文章进行删节编辑后结集出版。卢文辉遵嘱将删节后的文章编成36册后刻版梓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三套36册木刻版《林子三教正宗统论》的最早母本。现在,国内只有北京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各藏一套,但都作为明万历丁酉年(1597年)刻本。其实这种本子问世于明崇祯甲申年(1644年),因在元函一册的《三教合一大旨》后有“时岁在甲申复月之吉,门孙陈衷瑜百拜谨跋”字样。由此可知此书问世时间最早应为崇祯甲申年。但门人信众及学术界仍习惯称其为万历丁酉本,简称万历本。

接下来,正式介绍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三套36册木刻版《林子三教正宗统论》。

图一

第一套36册木刻版的《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图一),是由悟本堂印制,董事信官林兆恩裔孙兆骐、涵江瑶岛祠门人、岳秀明夏堂门人、西洪玉溪祠门人、黄石太湖祠门人等助印的,内页载明印行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此套(下称悟本堂本)现藏于涵江鲸山悟本堂,据《悟本志》记载,2016年东山祖祠精装重刊印行,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上下册本《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就是以悟本堂所藏的悟本堂本为底本印行的。由此可见这套悟本堂本《林子三教正宗统论》的文献价值之高。这套木刻版的《林子三教正宗统论》,理所当然成为悟本堂的镇堂之宝。

图二

第二套36册木刻版的《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图二),是梧塘九峰正本堂的掌教师方道传(占梅)偕四家乐缘主仝印的,内页载明印行于民国戊寅年(1938年)。此套(下称正本堂本)现藏于民间。

因悟本堂本和正本堂本,都有内页载明“道光岁次己酉(1849年)端月门人程天霖倡梓、同治岁次壬戌(1882年)蒲月门人方天赐梓竣”字样。故可知这两套都是以同治年间方天赐梓竣的版本为底本翻印的,而方天赐梓竣的版本,又是以道光年间程天霖倡梓的版本为底本翻印的。

图三

第三套36册木刻版的《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图三),因其第一卷封面载明“版藏东山宗孔(缺堂字)、莆阳宝顺斋(缺雕版二字)”,故知梓行者必定是东山祖祠。此套(下称壶南祠本)现藏于东庄埔尾壶南祠。现在,就连东山祖祠都未藏有这套木刻版的《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可见其极其珍贵,壶南祠将之视为镇祠之宝亦理所当然。壶南祠本的印制年代和依何种底本翻印待下考证。

其一,北京大学图书馆万历本的版心上方印的“三教正宗”,壶南祠本版心上方印的“三圣正宗”。其二,先看北京大学图书馆万历本的最后一页(图四),再看壶南祠本的最后一页(图五),通过比对,不要说专业人士,只要是识字者,孰高孰低都能一目了然,两者的差距可不是一点点。其三,凡是后来的翻刻重修本,出现讹夺衍倒,即错字、漏字、增字、次序颠倒是难免的。壶南本的最后一页就有一个错字,就是将原文的“继述不逮”误为“继迷不逮”。继述的意思是继承,“继述不逮”就是继承的能力不足。“继迷”不成词,“继迷不逮”就不知所云了。其他的就不再多举例。其四,万历本许多册的末端或文章的末端有“门人某某某(一人或多人)命梓”的字样,都是以个人的名义命梓的,从未出现任何堂祠的名字。壶南祠本则出现瑶岛祠、随天祠等堂祠的名字。仅据以上四点,我们就完全可以断定,壶南祠本不是以前有些人认为的明万历丁酉本。

另外,悟本堂本和正本堂本的最后一页也与壶南祠本一样,也出现“继迷不逮”的错误,相互参考,壶南祠本的重印底本或许与悟本堂本一样,都是依据同治壬戌年方天赐梓竣的版本,也就是说两者重印的时间或许差不多,即使更早,壶南祠本也早不过道光己酉年(1849年)。因而,将壶南祠本定为明清递修本是合适的。壶南祠本因封面有“版藏东山宗孔(缺堂字)、莆阳宝顺斋(缺雕版二字)”的加持,就珍贵性来说,在莆田域内当首推此本。

斗转星移时序轮转,经过380年的风雨销剥,如今,莆田已不见万历本的《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因而,上述提到的三套36册木刻版的《林子三教正宗统论》,都可视作三一教的经典书籍珍贵文物,都可视作莆田文化史上宝贵的历史资料难得文献。

还有,熟悉三一教史的人都知道,在清朝,三一教曾二次遭禁,一是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二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所以学术界一般认为:两次遭禁后的三一教急剧衰落,“吾道式微,继起无人,书多散失”。自那以后各堂祠纷纷改名,以书院为掩护,转入秘密活动。直至咸丰、同治年间,陈智达、梁普耀重举三一教大旗,三一教才恢复公开活动。

图六 图七

根据这三套36册的木刻版《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可知,直至咸丰、同治年间,三一教才恢复公开活的说法不准确,悟本堂本和正本堂本《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就是活生生的证据。因为它们的内页都有“道光岁次己酉(1849年)端月门人程天霖倡梓”字样(图六)(图七)。正是通过书中透露的这个信息,我们可以大胆地说,道光年间我们莆田已有三一教的公开活动。从这方面也就彰显了这三套《林子三教正宗统论》的历史文献价值。

另根据这三套36册木刻版《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内页(图五、图六、图七)字体的比对,我们可以发现,正本堂本可算是佼佼者,又根据正本堂的印刷时间,我们可以知道,在1938年莆田域内尚有木版雕刻作坊,且雕刻水准不低。这又从这方面彰显了正本堂本的历史文献价值。

本文作者:陈文凤

0 阅读:0

夏天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