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灭吴第一功臣王濬差点成为邓艾第二

梧桐评商业 2025-03-09 10:54:48

西晋灭吴之战只持续了四个月时间,龙骧将军王濬率领庞大舰队从巴蜀出发沿着长江干流万里远征,清除拦江铁索,攻克西陵(夷陵),消灭孙吴水军,最先到达孙吴都城建业,接受吴帝孙皓投降。

王濬的战功受到安东将军王浑等人的嫉恨,弹劾王濬不遵诏命,不受节制,侵占吴宫财宝,放火毁灭罪证。如果不是司马炎坚定支持王濬,王濬肯定会被押上囚车,接受审问,最后被定罪,成为邓艾第二。

王濬是灭吴第一功臣

灭国之战的第一功臣是有标准的,那就是首先攻占敌国都城,斩杀、俘获或接受敌国首脑投降。

刘邦是灭秦第一功臣,他首先进入关中,占领秦国都城咸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邓艾是灭亡蜀汉第一功臣,他首先占领蜀汉都城成都,接受后主刘禅投降。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为了夺得镇压太平天国首功,自己率领湘军吉字营围困天京两年,声称天京归吉字营承包,不允许其他军队染指。

相对于刘邦、邓艾而言,王濬的功绩更为显著,那就是集筹备之功、发起之功和攻占敌国都城之功于一身。

早在灭吴之战爆发前七年,司马炎与车骑将军羊祜秘密计划攻击东吴。羊祜认为,攻击东吴应该充分利用长江上游的力量,密请王濬回任益州刺史,负责建立长江舰队。

司马炎任命王濬为益州刺史,加“龙骧将军”,兼益梁诸军事,利用屯垦部队建造船舰。王濬觉得几百人的屯垦部队人数太少,不经请示,征调一万多人,开始实施庞大的造舰计划。最大的战舰长一百二十步,可以装载步兵二千多人,用坚硬的木材在舰上兴筑城堡,甲板上能够奔驰战马。

这项造舰工程,历时七年,工程完成之日,就是孙吴灭亡之时。

造舰工程完工 ,王濬上书司马炎:“孙皓荒淫凶暴,我们应该迅速讨伐。万一孙皓死掉,他们拥立贤明的君主,就会成为强敌。我造船舰已有七年,每天都有朽烂。我今年七十岁,随时都会死亡。这三个条件中,如果缺一,事情就难以发动。恳请陛下,不要丧失时机。”司马炎于是下定决心大举征伐孙吴。

西晋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西晋对孙吴发动灭国性总攻击,六路大军同时开拔。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二月初,王濬击败孙吴丹阳监盛纪,毁坏吴军布置的拦江铁索铁锥,攻克西陵、荆门、夷道,一路斩将夺旗,势如破竹。

二月八日,王濬斩杀孙吴水军都督陆景。其后,王濬会同建威将军王戎攻占武昌。

王濬舰队过武昌后,直抵建业。孙皓派张象率领仅存的江防舰队西上迎战,张象望见王濬舰队的大旗,立即投降。王濬船舰布满江面,铠甲武器,照耀白日,军威壮观,令孙吴军民大为恐惧。

三月十五日,王濬军攻入建业,孙皓到王濬军营投降。

王濬差点成为邓艾第二

安东将军王浑在灭吴六路大军中负责攻击江西(与江东相对,不是指现在的江西省)地区,这一路军队距离建业最近。如果王浑听从部下建议,完全可以抢先占领建业。

孙吴丞相张悌等人率领主力部队三万多人在江西登陆,主动向王浑部发起进攻。王浑部消灭孙吴主力军时,王濬部还在武昌。王浑部下向王浑建议,应该乘胜过江,定可攻占建业,活捉孙皓。

王浑回答:“皇帝指定我驻防长江西岸,抗拒吴军,并没有让我轻率前进。如果违背诏令,胜而无功,败必问罪。而且,皇帝命王濬受我节制,现在只要把船舰准备好,等王濬舰队到达时,一起出发。”必须承认,王浑世事洞明,说的话很有道理。

王浑没有想到的是:王濬在孙皓投降前并不知道自己受王浑节制。王濬舰队路过王浑防区时没有停留,直接攻占建业。

王浑对王濬没有等待他而先行接受孙皓投降,非常恼恨,决心报复王濬。

王浑上书皇帝,指控王濬违抗诏令,拒绝接受节制,还捏造王濬种种罪行。王浑的儿子王济娶司马炎的女儿为妻,王家是皇帝的亲戚。王浑的当权朋友及部属党羽等更是满布朝廷。于是,主管官员立即奏请:用囚车将王濬押解回京,接受军法审判。

司马炎不准主管官员的奏请,仅下诏责备王濬。王濬向皇帝申诉说,“我率领舰队在三月十五日经过王浑的防区时,确实接到王浑的书信,让我前往商议。当时,我的舰队正顺风张帆,疾如流星,无法在江心停止。

我于当天中午抵达建业,黄昏时分,才接到王浑发下的应受他节制的虎符,命令我第二天回军包围石头城。我当时认为,孙皓已派来使节,请求投降,没有理由回军去包围石头。

当时孙皓众叛亲离,只求免死。江西各军不知虚实,没有趁机进军,活捉孙皓。我适时抵达,伸手就把孙皓擒获,想不到因此受到怨恚痛恨。”

王濬的申诉合情合理,司马炎非常满意。王浑一不做二不休,继续攻击王濬,宣称:“王濬军队弄到不少吴宫财宝,为掩饰罪行,放火焚烧皇宫。”

王濬不得不再次为自己申辩,说:“我孤单一身,已与强大的皇亲家族结下深仇大恨,祸事难以预测。

我听孙皓的禁卫官说,孙皓已拿出所有金银财宝招募勇士,但这些人拿到金银财宝后,都趁机逃走。孙皓知道再无人可用时,就决定投降。孙皓的使节刚刚派出,他昔日的亲信便开始抢劫宫中珠宝,掠夺宫中美女,并放火焚烧宫殿。

第一个进入孙皓皇宫的是扬州刺史周浚,第一个登上囚禁孙皓船舰的是王浑。我进孙皓皇宫和上孙皓囚船,都在他们之后。”

王濬回到京师洛阳后,主管官员仍不放过王濬,再次提出弹劾:王濬违抗诏令,犯大不敬之罪,请下令交廷尉严办。”司马炎不予批准。

主管官员又奏报:王濬在朝廷颁布大赦令之后,焚烧孙吴船舰一百三十五艘,应交付廷尉调查。司马炎下诏:“不予调查。”

在司马炎的保护下,王濬没有被问罪。既然主管官员一直要求廷尉调查,司马炎就派廷尉刘颂调查王濬和王浑的战功大小。刘颂调查的结果是:王浑是上功,王濬是中功。司马炎认为刘颂枉法不公,将他贬职。

结语

1.王浑确实立下大功,率军歼灭孙吴精锐部队三万多人,此后孙吴都城建业就处于不设防状态。王浑作战保守,不敢渡江,错失首先进入建业的良机。等到王濬军首先进入建业后,王浑又后悔又嫉妒,不停攻击王濬。

2.司马炎并不糊涂,一直保护王濬,否则王濬早就成为邓艾第二,被判罪灭族都有可能。

3.司马炎擢升王濬辅国大将军,封为县侯。王浑本来就是侯爵,晋升公爵。两个人都升职晋爵,却都不太高兴。

4.当时的人,全都认为王濬功劳最高,而朝廷对他的酬庸最轻,替他鸣不平。司马炎又擢升王濬为镇军大将军。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