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是曹魏名将,名列武庙六十四将。邓艾指挥作战,总能料敌机先,与姜维对阵取得全胜战绩。邓艾在曹魏灭蜀之战中,偷渡阴平,全歼绵竹守军,迫使刘禅投降,立下辉煌战功。其后,邓艾居功自傲,对司马昭也多有不敬之词,在钟会等人诬陷下,朝廷命令将邓艾押送回洛阳受审。在真正谋反的钟会被杀后,邓艾的亲信追赶邓艾,并将他从囚车中放出。当邓艾走出囚车时,实际上已与中央政府公开决裂,坐实了谋反的罪名。

邓艾网络图片
邓艾与司马家族邓艾与司马家族颇有渊源。司马懿是邓艾的伯乐,他对邓艾一见称奇,将邓艾留在身边不吝指导,全力支持邓艾建功立业。邓艾对司马懿感激不尽。
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成为司马家族的头号人物。邓艾对司马师极为忠诚,全力配合司马师平定淮南二叛;司马师对邓艾的献策大都采用。司马师是邓艾的知己之主。必须承认,古代臣属效忠的对象往往是具体的人,而不是他的家族。青州兵只效忠曹操,曹操死后,青州兵就解散回归故乡,根本不把曹丕当根葱。侯景效忠高欢,高欢死后,侯景将高澄视作“小儿”。赵匡胤效忠周世宗,周世宗死后,赵匡胤也不将世宗的继承人放在眼里。
回归正题。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成为司马家族的继承人。邓艾对司马昭若即若离,三分合作,七分合不来。司马昭提议伐蜀,邓艾说时机不成熟。司马昭为了说服邓艾,很下了一番功夫,派主簿师纂做邓艾的司马,就近解释,邓艾才勉强接受伐蜀的命令。
邓艾接受刘禅投降后,不经请示,就以魏国皇帝的名义给刘禅等人封官,任命地方官吏。
司马昭命令监军卫瓘通知邓艾:“任何事情,都应该先行呈报核准,不可擅作主张,想到就做。”
邓艾对司马昭的责备不以为然,拒不认错,还引经据典为自己辩解,显得自己比司马昭更有魄力,更加尽责,更有超前眼光。
司马昭对邓艾更加不满,觉得邓艾已经不服从节制,有了异心。司马昭先有怀疑,才会相信钟会等人的诬陷之词。

司马昭网络图片
邓艾与钟会司马昭发起伐蜀时,邓艾是征西将军,钟会是镇西将军。依照官制,征西将军比镇西将军排名靠前。由于钟会首先支持司马昭伐蜀,钟会实际上是伐蜀主将,拥兵十多万,邓艾与诸葛绪各统领三万兵马,配合钟会作战。
实战中,钟会在剑阁受阻,无法前进。邓艾冒险偷袭阴平,首先进入成都,成为伐蜀的第一功臣。钟会对邓艾又是佩服,又是嫉妒,又是恐惧。
钟会兼并了一同受命伐蜀的诸葛绪的军队,又接受了姜维的投降,拥兵几十万,成为最强大的军事集团。钟会个人野心日渐膨胀,开始考虑脱离魏国,甚至谋夺天下。
钟会知道,要独掌魏国远征军,实现个人目标必须铲除邓艾,就与监军卫瓘联名密告邓艾有谋反迹象。
钟会是大书法家钟繇之子,本身就是书法家。钟会精于模仿别人笔迹,就利用驻军剑阁这个交通要道的地利优势,拦截邓艾的奏章书信,改动其中词句,故意显出桀骜不驯和自负自夸。对于司马昭给邓艾的信,也改动语气,故意凌厉苛责,使邓艾疑惧。

钟会网络图片
邓艾被押上囚车曹魏景元五年(264年)正月,皇帝曹奂下诏(实际上是司马昭的命令):逮捕邓艾,用囚车押送京师洛阳。这个命令其实是对邓艾的停职审查,还留给邓艾申诉的机会,并没有下令将邓艾就地正法。
司马昭担心邓艾抗拒审查,命令钟会离开剑阁向成都前进。司马昭还命令亲信贾充率军进驻汉中,司马昭自己亲统大军,侍奉皇帝曹奂御驾亲征,进驻长安。司马昭吸取司马师的教训,每次离开洛阳都将皇帝带在身边。
钟会派监军卫瓘先到成都逮捕邓艾,打算借邓艾之手除掉卫瓘,既摆脱了朝廷“监军”的监视,又坐实了邓艾谋反的罪名。
卫瓘不是等闲之辈,连夜进入成都,以钦差大臣的名义召集邓艾所部将领,向他们宣布:“奉皇帝诏书,只逮捕邓艾一人,其他任何人都不受牵连。所有将领,都要在天亮之前,来此集合。遵守命令者,官爵不变;不服从命令者,屠灭三族。”
等到鸡声初啼,各将领集合完毕,只有邓艾总部的人还蒙在鼓里。
等到黎明,营门门开,卫瓘乘坐钦差专车,直入邓艾住所,逮捕邓艾父子,装入囚车。邓艾总部将领悲愤交加,要用武力抢回邓艾,于是集结军队,冲向卫瓘营帐。卫瓘从容不迫,出帐迎接他们,宣称自己正在撰写奏章,证明邓艾绝没有谋反之事。邓艾总部将领相信卫瓘,停止冲击行动。
钟会到成都后,派军押解邓艾父子去京师洛阳。钟会在公开谋反前,表面上仍然认真执行朝廷命令,也没有密令押解邓艾人员途中对邓艾下手。
邓艾被亲信解救,走出囚车钟会谋反事发,姜维、钟会先后被魏军所杀。
邓艾总部将领趁机追赶邓艾囚车,准备把邓艾接回成都。
卫瓘得到这个消息,担心邓艾一旦返回成都会报复自己,立即派护军田续率军追赶邓艾。田续与邓艾的关系,相当于部队司令与中央联络员的关系。田续曾随邓艾一同偷袭阴平,后因作战不力被邓艾责备。邓艾威胁要斩杀田续,鉴于田续的“护军”身份,不敢造次,但田续觉得受了屈辱。
田续等星夜北上,在绵竹西郊迎面遇到已走出囚车,欢欣南下的邓艾。邓艾对田续没有防范之心,田续立即发动突然袭击,斩杀邓艾父子。
写在后面1.邓艾被押上囚车,有他自己的原因,他对司马昭不够尊重,一开始反对伐蜀,后来又居功自傲,自作主张分封官职。邓艾遭到司马昭责备后,还不服气,回信顶撞司马昭,让司马昭感到邓艾已不受节制。邓艾被押上囚车,还有钟会、卫瓘诬陷的原因,钟会要独掌魏国远征军,必须清除邓艾,就诬陷邓艾有谋反迹象。以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邓艾就被朝廷(实际上是司马昭)下令逮捕。
司马昭并没有将事做绝,只是命令把邓艾押送回京,并没有下令将邓艾就地正法,还给了邓艾申辩的机会。
2.邓艾的亲信将领在邓艾被装上囚车后,准备用武力抢回邓艾,率军冲向钦差营帐,已经是抗拒朝廷命令的谋反行为。
3.钟会被杀死后,邓艾的亲信将领追赶邓艾,并将邓艾从囚车放出来更是明目张胆的谋反行为。
邓艾如果明智,应该阻止他们,继续乘坐囚车回洛阳。《水浒传》中的宋江在发配途中坚决不让江湖弟兄去掉他的刑具,就是对法律心存敬畏,还对未来抱有幻想。
邓艾一旦离开囚车,就是公然抗拒朝廷命令,就坐实了谋反罪名。
邓艾从囚车出来后,欣然南归成都,真不知道他高兴什么?假设他没有被田续杀死,他回到成都后能做什么呢,是做第二个刘备,还是做第二个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