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豆汁"和广东"凉茶"有一拼?这话貌似不着调,细品还有道理

思炊烟 2024-03-28 04:54:56

几个刚从北京回来的朋友,正在聊老北京豆汁。说者呲牙瞪眼,唾沫星子直飞,听者瞋目结舌,直口冒酸水。结语是,没吃过豆汁儿算不上真正北京人!

公司运营老李是个北京人。从他口中我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豆汁这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食物。

只可惜,有了一次可以饱一下口福的机会。我却与之完美地擦肩而过。

几年前,我的一位老同学40岁结婚,还是初婚,所以比较重视。

加上他老人家在不惑之年娶了个小他一轮的重庆大美女。喜迎佳人,心花怒放,人就飘了!

这老兄除了把靓照发在网显摆一下,还不够。还想让一众人等当面奉上艳羡,以此一雪多年来大家戏称他"王老五"的前耻。

所以,他广发英雄帖,天南海北同学招呼了个遍。

邀各路朋友,移驾北京来,畅饮三天,不醉不归。

我会同一位在重庆工作的同学。一起飞往北京"朝贺"。

婚礼在四星酒店举行,很隆重。我们是婚礼前一天到的,在酒店里住了一晚。

第二天的早餐,集中在附近的一个老北京的早餐店用餐。送过的菜单我看过有豆汁。

得益于公司老李经常念叨,我对豆汁儿这两个字形成了记忆。所以第一眼就瞄到了。

婚礼当天,一大早,我有个要好的同学从东北赶过来。我很早就去接她了。所以并没有在店里吃早餐。

也没吃上豆汁儿。

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最安全的话题莫过于吃。只需附和喜欢与不喜欢,不会产生冲突。

其间又有人提到豆汁儿。有人回味,有人啧嘴。

有人还启用了让人产生不适的形容词。这让我打消了后来尝试的欲望。

所以豆汁这种食物,我只是听说,并没有敢亲身体验一回。

但是,我非常好奇一件事儿,豆汁儿,这个东西,原材料不就是普通绿豆吗。到底为啥有这般魅力,让那么优越的北京人趋之若鹜呢?

前不久,有位朋友突发奇想,问老北京的豆汁儿和广东你凉茶是不是有一拼。

咋一听,这提法貌似荒诞。

但细想,还真有道理。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广东"凉茶"和"老北京豆汁儿",都是写进了当地人文化传承的。

有那么玄乎吗?还真的有!

我就听广东的朋友详细介绍过当地的凉茶。它不仅是广东人上千年来的传统,而且,喝凉茶是广东人从小就要练习的一门功课。

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跟不喝豆汁就不是地道的北京人同出一辙!

广东人喝凉茶这是当地人多年来积累的生活智慧。而喜喝豆汁也是老北京的一种情结。

所以说,这两者都是本地饮食文化的传承,并是都和当地的历史人文密切相关。

两者有一拼还是有道理的!

第二,"老北京豆汁"和广东"凉茶",还有个可以拼一下的特质。

就是二者,都走上了两个极端。喜欢它的人爱之入骨,不喜欢它们的人厌之入髓。要么贪恋要么拒绝。

吃不惯的人打死都不想吃,喜欢的人又当成宝贝。

我就是多年前,在广东亲口尝过凉茶,第一口下去就打碎了我对凉茶这种饮料的所有期待。之后再也没喝过。

我也曾在前面文章中写过在广东喝凉茶的亲身感受。实在不能算是个良好的记忆。

虽然,这并不影响我对广东人文和饮食文化的赞叹,但是它毕竟让我了解了当地饮食习惯的又一个侧面。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人会看到豆汁儿而想到凉茶的原因吧!

实际上两者看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东西。除以上两点共同,两者还有另一个特点。

第三,两者的区域特征明显。

喜爱豆汁和凉茶的绝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是一种地域性较强的饮食。并且两者很难在外地有受众人群。

这也是两者有一拼的因素之一。

同是地方特色饮食,凉茶和豆汁就不像长沙臭豆腐和广西螺蛳粉。臭豆腐和螺蛳粉一旦到了外地,外地人也非常喜欢。

而凉茶和豆汁到外地很难找到受众群体。

至使聪明的商人把广东的凉茶改进了之后才进了超市,变成了一种特别饮料。

而老北京的豆汁一直是冠着老北京的称号,走不出京城。

这就是我对朋友口中,老北京豆汁和广东凉茶有一拼的所有理解。

不过,我还是想请教爱喝老北京豆汁的小伙伴儿们,豆汁真的有那么大的魅力吗?

虽然我自己喝不惯凉茶,但是,我已经知道了,广东的凉茶在本地人的心里是不容质疑的。

我想老北京豆汁儿也一样,在北京人的心里也应该是有巩固的地位的。

但在外地人眼里,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对于"老北京豆汁"和广东"凉茶"你怎么看?

0 阅读:20

思炊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