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堂|香港邦瀚斯:群星荟萃,百家争鸣的近现代画坛

张济评文化 2023-05-19 14:11:07

纵观中国书画发展,“院体画”自五代滥觞,两宋年间成为主流,至元代时“文人画”兴盛,“院体画”则逐渐式微。明代时期,“吴门画派”以“元四家”为圭臬,“文人画”更蔚为风尚。清初,画坛“以复古为更新”,“文人画”亦呈笼罩之盛,而乾嘉以降,碑帖分野,以金石入画,又与传统“文人画”分庭抗礼。

及至近现代画坛,时局混乱,西学东渐,原有的审美秩序亦重构,或赓续传统,坚守传统文化,或“中西改良”,倡导中西融合,共冶一炉,以发展适应新时代的美术形式,或“法古变今”,赋予“文人画”新的生命力与现代性,一时间,画坛百家争鸣,群星荟萃,各尽其妙。

香港邦瀚斯20223春拍

此次,香港邦瀚斯2023春拍“中国书画”专场,囊及多位名家旧藏,如“南洋明斋旧藏”、“林希孟伉俪珍藏”、“巴西私人珍藏”、“台湾重要私人珍藏”、“班立德总领事珍藏”、“陈炽旧藏”、“林建名旧藏”、“林氏珍藏”、“黄启基旧藏”、“张鼎臣旧藏”、“高华戏影集珍”等,可谓来源有绪。

其中,近现代板块,集英萃华,名家齐聚,如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溥儒、黄胄、于非闇、刘海粟、黄永玉、叶浅予、吴昌硕、启功、赵朴初、王雪涛、潘天寿、谢稚柳、黎雄才、丁衍庸、宋文治、李苦禅、颜伯龙、程十发、丰子恺、关山月等,皆是艺苑大家,在画史上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有“高华——戏影集珍”专题,亦是极具特色,可窥彼时梨园风情。浮光掠影,此专场之精彩纷呈,可窥也。

1

徐悲鸿——中西合璧,美育先驱

徐悲鸿于《绘学杂志》上发表之《中国画改良论》,可谓引起轩然大波,亦可见彼时国内艺坛对于中国传统书画的改良、革新,已是势不可挡。其反对墨守成规,也摒弃厚古薄今,致力提倡“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一扫民初艺坛阴霾乱象。此后,“中西融汇”的改良画论成为美术界教育的变革启蒙,焕发了中国传统书画新的生机,徐悲鸿也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

Lot 0886

徐悲鸿 1939年作 香雪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徐、悲鸿、永以为好

尺寸:63×110cm

说明:岑业良(1888-1970)旧藏中国书画精品 Lots 885-888

1938年仲夏,徐悲鸿从渝州出发,辗转前往新加坡,这是其第五次星洲之行。翌年一月,其又登上前往新加坡的邮轮。彼时国内抗战如火如荼,渐进入相持阶段,中华大地亦是半壁涂炭。对于“家国满怀”的徐悲鸿而言,能以画笔作战场,支援抗战,是每一位艺术家应尽之国民义务。此次其即计划能在新加坡举办画展,并巡展义卖,筹赈救国。

1939年3月,新加坡《南洋商报》以整幅版面刊登徐悲鸿画展的消息,新加坡总督夫妇亦亲临展览开幕式。是次展览可谓艺林盛宴,参与者极众,共计募款一万五千余元,彼时可谓巨款。而徐悲鸿则将全数所得汇入国内,作为抗战烈士的遗孤抚养费用。其拳拳赤子之心,令人钦仰。

徐悲鸿 香雪图,局部

此幅《香雪图》款识“廿八(1939)年岁始,写于星洲。越两年,业良先生见而赏之,即以奉赠,并希指正,悲鸿”,据此可知为1939年岁初,徐悲鸿作于新加坡,彼时其刚落脚未久。

上款人“业良先生”即岑业良(1888-1970),号梦弼,广东顺德人,乃现藏家祖父。岑氏早年接受传统中式教育,青年时期来港学习英文,并于基督青年会修读化学。1906年,岑氏南下马来西亚,进入橡胶园行业,数年内经营增至两百公顷。1921年,其于大马创办首个集成橡胶厂,并“虎”牌胶鞋、汽车内外轮胎等众多产品,是马来西亚橡胶工业的开拓者、奠基人。

在新加坡画展后,徐悲鸿又陆续在东南亚其余各地举办画展。大马收藏家吴朝枢是岑太内侄兼生意助手。因岑氏性耽艺术,喜收藏,故吴朝枢为其引荐徐悲鸿。徐氏受邀在岑业良金马伦高地的家中为其绘制肖像。岑氏十分慷慨,支付润笔费颇高,而徐悲鸿高兴之余,亦屡屡以佳作相赠。

徐悲鸿 香雪图,局部

是作,徐悲鸿题长诗“香雪俨然,掩盖疮痍重。悠悠春回岁改,怅触增余痛。明月南天,故国依稀魂梦。”此为其自作诗词,下半阙为“和风醒人魂,漫行二三里,举眼见古梅,一白清如水”。诗词中,徐悲鸿饱有爱国之心,对于国家的兴亡命运亦是牵挂。

画中,古梅清香冷逸,虬健枝干由右向左斜延,枝桠纵横,或浓或淡写枝条,白梅朵朵挂于枝头,以白粉色点染,疏密有致。整作富有倔强生气,梅花的超尘绝俗,亦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唯美。此外,古梅的立体感,与传统文人画的技法亦有不同,可见融入西画的造型与空间表现。徐悲鸿借景喻志,奇古中寓之傲霜挺拔的精神,一如其对民族精神的积极信念。

Lot 0885

徐悲鸿 1939年作 迥立向苍苍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东海王孙

尺寸:100.5×52cm

说明:岑业良(1888-1970)旧藏中国书画精品 Lots 885-888

是作“迥立向苍苍”,亦是徐悲鸿绘赠岑业良。奔马是徐悲鸿笔下常见的题材,堪称时代号角,其将铮铮铁血男儿的强烈民族精神赋予奔马中,爱国之忱,溢于纸上。谢冰莹也曾赞其所画奔马“……那有悲壮哀情的脸部和尾巴,令人一见就想佩好枪弹,跨上马去,直冲入敌人的阵营,杀他个落花流水!……”

奔马画作所倾注着国人不屈服的勇气,振奋着国人团结一致抗御侵略的信念,是华夏儿女在“马蹄声”、“嘶鸣声”的呼唤中觉醒的缩影。画中,奔马犹若四蹄生烟,御风而行,线条粗犷豪迈,精神抖擞挺立,可谓雄姿勃发,气势昂扬,有“一洗万古凡马空”的神韵。

其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出“奔马”的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又以干笔扫出鬃毛、马尾等,结构准确,笔墨浓淡干湿的变化,尽抒胸臆,飞泻直出的笔势,将骏马的神韵表现备至,又皴擦涂染相辅相成,淡墨与赭石布地,描绘劲草等,可称是徐悲鸿最经典的笔墨。而马的轮廓,则以圆浑有力线条勾勒,马身淡墨晕染挥洒,马蹄及关节处寥寥描绘,或留白,或墨染,亦是甚为坚硬劲健,富有立体感。此外,是作笔墨中既可见中国传统写意画的简洁与凝练,又结合西画的块面与光影,明暗表现充分,深得西方写实主义精髓。

2

溥儒——旧王孙 ,灵气所钟

艺事一道,溥儒天赋超绝,自幼饱读诗书,母项太夫人,为载滢侧室,出身于书香世家,颇得见识,对其督教甚严,亦可谓言传身教。得益于此,面对国破山河,复朝业已无望,溥儒谨遵母亲教诲,隐居北京西山戒台寺十余年,再迁居颐和园,转以专事绘画,乃深有所得。

溥儒的画学,并无师承,画艺一脉取法“南宋院体”,笔法有北宗的厚重古朴,意境亦不乏元人的萧散,时人谓之“出手惊人,俨然马夏”。谢稚柳更认为其为继王维、苏轼之后,唯一诗书画三绝的大家。《光宣以来诗坛旁记》亦云:“近三十年中,清室懿亲,以诗画词章有名于时者,莫如溥贝子儒。”

Lot 0864

溥儒 张大千 秋溪放舟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120×47cm

说明:张大千题识

此溥儒所作《秋溪放舟》,张大千题识,山石以浅绛为主再施淡花青色,焦墨略作点苔,山体半隐,水纹随意勾画,坡岸上一屋舍掩于竹篁古树之中,环境清幽。一小舟停泊岸边,另一小舟则立杆泛游,一静一动,形成对比,余者留白,作水天渺渺之景。

溥儒题诗“苇间茅舍钓人居,波色清寒木落初。何处归舟依浅水,炊烟横岸晚晴余”诗意与画意融合,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款识书法潇洒秀逸,线条清健,结体亦是遒美,近于米意,整体气息一以贯之,书卷气浓厚。

1948年,张大千(右三)、溥儒(右二)与友人合影

而张大千题跋七言绝句“老夫十载姑苏住,未画东西两洞庭。最爱沤波擅奇胜,夕阳影里晚烟青”亦是诗文唱和,赞谓溥儒此作波光粼粼,晚烟袅袅,意境悠远。溥儒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又与黄君璧、张大千以“渡海三家”齐名。其所作山水,既有北宗的浑厚,亦得南宗的秀润,画面所呈现的亦多是清雅之感,不落俗韵。是作为溥儒难得的大幅山水佳构,“张溥”彼此惺惺相惜之情亦跃然于纸。

Lot 0869

溥儒 谢庄诗意图

横批 镜框 淡设色绢本

尺寸:12.5×80.5cm

钤印:心畬、溥儒、抱经

溥儒的笔触下,总充溢着清新脱俗的“古意”与“超逸”,其涉笔从不落畦径,亦不染习气,尺幅间所隐含的恬静,也是饱经沉浮后,情感的自然流露,此与俗手的“刻意经营”,格调、气韵迥异。笔者亦尝想,近百年来,窥得传统文人笔墨三昧,入宋元之室者,首推溥心畬。

据启功先生所言,溥心畬曾对他说“我自学绘画,老师是家中收藏的一幅宋代水墨手卷。我先一笔一划的研习他,再一部分接一部分。……很多年里,我试图让自己笔下的远山达到同样的效果,历时五年时间方才摸索出那手卷中使用的远山技法。”可见其精湛超逸的绘事直接取法宋人。

此“谢庄诗意图”,为溥儒的法古佳作,绢本,形制小巧,可随身携带赏玩,一望可知是“旧王孙”的宫廷风雅。题识“夕天霁晚气,轻霞澄暮阴”语出谢庄《北宅秘园诗》,写秋日傍晚美景,薄暮将临,烟霭消散,轻霞映天,空气澄鲜,令人心旷神怡。

画中,自右向左展开,柳树斜垂,山桥连接,高士则傍水幽居,林木葱葱,复又孤舟泛游,群山连绵,而亭楼立于山巅,留白作江河,轻舟悬帆,甚为萧散。整作聚散有度,淡墨写景,山丘逶迤,予人以苍中带秀的江南清寂意境,亦萌有卧游之兴的文人恬淡旨趣。

是作的清雅,迥异于浙派的浮躁之气,同时其又不落“四王”程式化的绘画语言,不僵化于古典形式,可谓是“书卷气”盈盈。料想,闲暇之时,溥儒观此“精巧可爱”又“取法宋人”的笔墨,内心的故国之思与书生意气交杂,其情感亦是随之而变化。

Lot 0865

溥儒 1957年作 林亭积雪

镜框 设色纸本

尺寸:57.5×31cm

钤印:溥儒、旧王孙

出版:《溥心畬书画集》,历史博物馆,台北,1973年,页69。

此溥儒作“林亭积雪”,作于1957年,有早期出版,画面悠远超拔,不然尘埃,令人不禁联想白香山《问刘十九》诗中“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所描绘漫天飞雪,与友人饮酒畅谈的情景。画中,山峦被积雪大面积覆盖,亭阁中身着红衣、蓝衣两束发高士对坐,几上置放着一摞古籍,而天空及部分山体以淡墨层层晕染,作薄暮表达,又与雪景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树木斜出,与屋檐一样,枝头亦有积雪。

整作清新明秀,格调空灵高古,亦契合溥儒所言“画以媚政媚俗为下,以空灵飘逸为上。轻技巧,薄艺能。抒胸意,在逸在适;见意境,在空在灵。”张大千亦曾有画跋赞言“并世画雪景,当以溥王孙为第一,予每避不敢作”。

Lot 0862

溥儒 1952年作 吕洞宾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58.5×33cm

钤印:旧王孙、溥儒、壬辰、乾坤一腐儒

溥儒的绘画题材广泛,除传统山水、花鸟之外,其人物画亦是为世所称。其所作人物画,如仙佛、钟馗、仕女、鬼神等,或高古,或诙谐,甚至于有吃西餐、骑自行车的现代素材,各尽其妙。

此其所作“吕洞宾”,头戴巾帻,衣纹线条简洁流畅,袖襟飘飘,表情的描绘亦是如神话传说中“神采飞扬”,如丹凤眼,卧蚕眉,须发拂动,身背宝剑,手持蒲扇,腰系宝葫芦等,笔触间可谓是传神灵动,呼之欲出。吕洞宾被全真道奉为五祖之一,其在“八仙”中亦富传奇色彩,文人亦喜以吕洞宾仙风道骨的形象,寄托长寿、惩恶扬善的美好祝福。

是次春拍“中国书画”专场,另有其余溥儒画作及书法等,篇幅所限,不一而足。溥儒有“诗书画”三绝之誉,可见其书法亦佳,盖为画名之盛所掩。启功先生亦曾言“心畬先生的书法功力,平心而论,比他画法功力要深许多”,其骨气十足的书风,从南渡台湾后,更被誉为“台湾第一帖学大师”。

3

张大千——五百年来一大千

张大千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神仙人物,所仿石涛、八大山人的笔意,可谓出神入化,惟妙惟肖。此外,在新旧文化更替的年代,张大千锐意革新,师古而不拘泥于古,既继承了传统画学的文气,又吸收历代敦煌壁画的古意,同时与自然造化结合,融入浓烈情感,成为传奇的集大成者。

Lot 0875

张大千 1969年作 泼彩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126×60cm

钤印:大千唯印大幸、东西南北之人、八德园、大千世界

尤是张大千将传统大泼墨写意画,融合西方抽象绘画艺术,所创“泼墨泼彩”,为其绘画臻于巅峰的分水岭,也是传统与创新中国画的转折,被誉为“东方神笔”。傅申先生亦认为,张大千以“泼墨泼彩”,奠定了其画坛前无古人的历史地位。

此张大千“泼彩山水”,泼写兼具,画幅中幻化之墨色与矿物彩糅合的重彩,恣肆如波谲云诡。长空巨壑中暮云四合,烟尘云雾,尤是奇幻。流溢的青绿,朦胧唯美,亦似蜿蜒不可测之林境幽深。又以小写意画,勾勒屋舍数间,屋檐半露,似隐于云雾之中,四周墨彩晕染,尤俱山谷清冽之气,高耸而缥缈。

1969年,张大千在巴西八德园画室

是作款识“五十八年己酉(1969)三月,写似柏岭仁兄法正,大千张爰。”知为张大千1969年所作,彼时其已至古稀之年,大部分时间皆在巴西八德园。八德园时期是张大千后期创作变化的最重要阶段,所创斑斓绚烂的“大千世界”,可谓独步于中西古今的历史长河。

上款人“柏岭仁兄”即谢柏岭,乃巴西著名医生、侨领、经营西药生意。大千先生1954年移居圣保罗后,与谢氏结识,医疗健康方面,获其帮助良多,故张大千时有写赠。此前曾释出市场之《利市三倍》,亦作于相若时期,详见香港嘉德《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2013年10月5日,拍品编号91。

题诗“七十婆娑老境成,观河真觉负生平。新来事事都昏聩,只有看山两眼明。”为张大千七十大寿时,家人为其在八德园摆宴祝寿,其作《七十自画像》,并作是诗慨叹光阴似水。

Lot 0877

张大千 雨过天晴云未破

镜框 泼墨泼彩卡纸

尺寸:52.5×37cm

钤印:季爰

来源:大风堂弟子李顺华旧藏香港邦瀚斯,《中国书画》,2015年11月28日,拍品编号175香港私人收藏,购于上述拍卖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语是宋徽宗为汝窑钦定色彩,其简素清净的色泽,视之如碧峰翠色,而釉中红晕,则若晨日出海,又似长虹悬空。由此可见,古人对于“颜色”的极致追求。而此“雨过天晴云未破”,则是张大千拟其诗意,妙笔生境,直造古人不到处。

其纸张材质为“泼墨泼彩卡纸”,画面纯以层层石青、石绿、花青、墨色泼洒而成,流动交融,山腰屋舍、山脚古木、山桥等,则以笔墨稍加勾勒,山势雄浑,墨彩浓淡交错,画幅虽小却意境宏大,足以令人目之神清气爽。

李顺华与张大千在巴西八德园合影

是作原为大风堂弟子李顺华旧藏,后于2015年邦瀚斯香港释出。1954年,李顺华遵父命由香港赴巴西,师从张大千学习书画,“随侍杖履”达数十年。其藏张大千画作甚富。其曾请陈巨来治收藏印“百千之一”,载于《大成》第二十七期。

1967年,李顺华与夫人陈雪梅行将抱子,寄书于远在巴西的张大千,言及生男子当字之“大痴”,生女子名之“千仪”,以“大”“千”二字为排,以志儒慕。张大千甚为所动,以泼墨重青绿点染大痴千仪二小象相赠。

Lot 0879

张大千 1948年作 新安江即景

镜框 设色纸本

尺寸:35×146.5cm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参考资料:一九四四年本《新安江图》可参见《张大千的世界》,傅申著(台北,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图版17。一九四五年本《新安江纪游》可参见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2011年4月5日,拍品编号1200。该作亦见于一九九三年五月一日至八日香港《集古斋三十五周年纪年展览之三——名家国画选英展》展览目录封面及图版2。

新安江古称渐江、浙江, 发源于安徽徽州(今黄山市)休宁县境内,东入浙江省西部,与兰江汇合后为钱塘江干流桐江、富春江段。其水道弯曲且多危滩急湍,两岸则风光旖旎,景色绝佳。历代文人歌咏写绘新安江者不乏,亦有“新安江三百六十滩,一滩高一丈,新安在天上”之说,可知其山高水急之险。

张大千数度游黄山,亦皆取道新安江逆流而上。如1931年,其与张善孖及门生等登游黄山,即先至杭州,然后雇舟溯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而上,沿途饱览名胜。其亦数度绘“新安江”美景以纪之。如1944年作《新安江图》,1945年作《新安江纪游》等。

本幅《新安江即景》,作于1948年,为目前已知数本中最晚者。题诗语出杨万里《过显济庙前石矶竹枝词二首》诗。画中以横幅式构图,绘群山连绵,纤夫拉舟,各司其职的情景。其中,纤夫与舟筏的描写颇是细腻,以此表达新安江急滩激流。旧时新安江多处水浅滩多,遇到急滩需要纤夫奋力拉纤方能驶过。

Lot 0876

张大千 摩登女郎

镜框 设色纸本

尺寸:101×48.5cm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来源:纽约苏富比,《中国古代书画》,2017年9月14日,拍品编号711。

张大千的山水画作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而其人物画亦是造诣精深。其中,仕女画为一大宗,其线描、没骨、水墨、重彩种种技法无不谙熟,故得寥寥数笔间,仕女之优雅姿态,在线条的起伏中,已呼之欲出。

其笔下之仕女,或可分为两个时期,其未有敦煌之行前,多娇俏纤弱,概从唐寅诸人出,形象则以心中所契佳人表现。而敦煌之行后,画风虽未大变,然取材形象则摒弃此前柔弱之风,代以端庄雍容之唐人气象。

此作“摩登女郎”,作于1945年,知为敦煌之行后,画中经典“三白脸”,弯眉凤眼,直鼻小嘴,头发卷烫,勾勒精细,面容娇美,眉目传神,又身着短袖旗袍,手持团扇,体态婀娜,靠倚园石,石肌随意皴擦,竹叶婆娑。题诗内容可参见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石涛作《人物花卉册》中,其中一开“荷花”题材。张大千以此诗喻美人之春色风韵,亦是贴切。

4

齐白石——衰年变法,胆敢独造

齐白石的绘画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其衰年变法,形成独特之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门下弟子众多。其所作题材亦是胆敢独造,融合民间艺术的元素,形成鲜活有趣,质朴诙谐的意境内涵与形式技巧,既有“文人画”的清新散远,也充满着天真和童趣,赋予了中国画新的生机。此于近现代画坛,亦是居功甚伟。而其从一介布衣,终至画坛扛鼎之人,亦可谓传奇。

Lot 0881

齐白石 事事如意

镜框 设色纸本

尺寸:32.5cm×31cm

铃印:齐大

Lot 0882

齐白石 荔枝蚱蜢

镜框 设色纸本

尺寸:32.5cm×31cm

铃印:齐大

Lot 0883

齐白石 双寿

镜框 设色纸本

尺寸:32.5cm×31cm

铃印:齐大

Lot 0884

齐白石 樱桃蜜蜂

镜框 设色纸本

尺寸:32.5cm×31cm

铃印:齐大

在花鸟瓜果中点缀以草虫,形成墨色淋漓的大写意花卉与活灵活现的草虫对比,在齐白石的绘画中,可谓精绝之作。前人的草虫画,亦不乏精妙者,然多单纯是为烘托所绘的主题,而并非经意勾勒,作为画面中心。

而自齐白石的草虫画出现,令人惊叹于大千世界中,万物皆有灵,跃然于纸上,花草树木为之作嫁衣,又可有微妙的呼应效果,几可谓改变数百年来草虫在绘画中的地位。此亦可见白石翁的“草虫”,充盈着“小生命,大境界”的气息,具有极高的艺术张力与视觉审美,是绘画体系中的璀璨明珠。

拍品Lot 881-884,得自同一藏家。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战乱稍息,然仍颠沛动荡,此四幅画作,随置行箧,幸以宝藏至今。此组原为斗方八帧,四帧人物多年前于香港释出,参见嘉德香港《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2012年10月,拍品编号104至107。

其余四帧,其中“事事如意”绘竹篮中盛放青红柿子四个,一只螳螂攀爬其上,垂涎欲滴,篮子的描绘颇有“以书入画”的观感,“柿”与“事”同音,有“事事如意”寓意,甚是吉祥。“荔枝蚱蜢”则写鲜艳的荔枝,叶片施以石青、石绿,浓墨写筋,荔枝果实则用色点法来描绘表皮独特的粗糙质感,一只蚱蜢趴伏于提梁上。齐白石对荔枝,可谓情有独钟。早在广东游艺的时候,彼时其声名尚未十分显赫,始为岭南佳果所打动,曾于中国美术馆藏《荔枝蜻艇》上题有“寄萍老人齐白石自钦州归后始画荔枝”,表达对荔枝的念念不忘。

而“双寿”则写两个硕大饱满的寿桃,洋红写桃、藤黄缀蒂,甚有生趣,三两桃叶则交错,疏密有致,亦与桃实相映生辉,祥瑞灵气也。一只蜻蜓低飞,则又凭增乡野趣味。“桃子”为“寿桃”,代表长寿、健康等。又“桃者,五木之精也,古压伏邪气者,此仙木也”,故桃亦有辟邪化煞的说法。“樱桃蜜蜂”绘樱桃,部分散落于地,洋红设色浓淡有别,明暗变化又寓之体积感,一只蜜蜂嗡嗡,更显自然点缀之气。

此四帧齐白石草虫瓜果斗方,设色丰富,描绘不同的瓜果、草虫姿态,隐约构成一种呼应之势,寻常的蜻蜓、蜜蜂、蚂蚱、螳螂等昆虫,在其笔下,亦纤巧灵敏,富有生机与神韵,诚可谓“生动传神,可惜无声”。

5

名家荟萃,群英咸集

Lot 0906

傅抱石 1963年作 策杖观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68×46cm

钤印:抱石私印、傅、癸卯

出版:户田祯佑、小川裕充,《中国绘画总合图录》三编,第一卷,东京大学出版会,东京,2013年,A50-260, 页244。Little, Stephen, and J. May Lee Barrett, 《古调新歌:费立哲神父珍藏十九及二十世纪中国书画》,檀香山艺术博物馆,夏威夷,2007年,页580-581。

展览:《古调新歌:费立哲神父珍藏十九及二十世纪中国书画》,檀香山艺术博物馆,夏威夷,2007年8月30日至10月28日。来源:费立哲牧师珍藏北京瀚海,《中国近现代书画》,2002年12月7日,拍品编号411

本幅“策杖观瀑图”,画中豁大水口,当为傅抱石取景自然,所作的概括提炼和艺术夸张。如其曾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自始就是妙悟自然,富于现实精神的艺术创造,而不是单纯地诉说视觉的客观描写。”得益于此,其以真山实水,写胸中丘壑,自有其妙境。

山石则抱石皴擦染,浓墨写树木,以此衬托飞瀑而下的北方山水之磅礴。整作,似水气迷蒙,浑厚华滋,树下绘持杖高士,形象简练,既凸显盛景之壮观,又表现出观者为眼前画面所震撼的心境。

费立哲牧师(Reverend Richard Fabian)中国书画及古典家具重要收藏家

是作为费立哲牧师珍藏,费立哲牧师(Reverend Richard Fabian)是旧金山美国圣公会尼萨圣格哥烈堂(St. Gregory Nyssen Episcopal Church)的创办人兼教区长。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读于耶鲁大学,主修中国艺术。此后涉猎中国书画,历逾三十年撷英拔萃而成,有北美最重要近现代中国书画私人巨藏美名。亦富古典家具收藏。

Lot 0907

傅抱石 1963年作 湘夫人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129×40cm

钤印:傅、抱石、新喻、往往醉后

出版:《中国书画作品集》(四),上海怡琴画廊主编,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5月,页120。

傅抱石笔下人物,无论仕女或高士,皆性情高逸之人,犹似“明月高洁”。其绘法则受顾恺之与陈老莲影响甚多,线条灵动,服饰高古,画风常有诗意,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之感,深有韵致。

传说中,“湘君”与“湘夫人”为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姐妹俩一起嫁给舜。南巡中,舜在苍梧染病去世,二妃闻讯前往,泪染青竹,而竹上生斑,因此称“湘妃竹”或“潇湘竹”。《山海经》中有载。

局部

是作,“湘夫人”双目凝神,侧身作徐徐前行状,衣着轻软,长裙曳地,裙带飘动,眉头微蹙,体态轻盈,形象古雅,动态鲜明。身旁则木叶飞舞,烘托湘夫人之顾盼生姿。其又以淡墨线条勾画“湘夫人”之五官与脸部轮廓,用浓墨勾染发髻与及深红色皴写领袖裙带,而衣纹则用淡墨做游丝描,稍施彩晕染衣裙,整作犹若仙子,出水芙蓉,不沾染尘埃。是作亦出版于《中国书画作品集》。

Lot 0921

黄冑 1975年作 新疆舞蹈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106×56cm

钤印:黄冑之印、老梁、黄冑写意

黄胄的艺术源于赵望云所提倡之“农村写生”和“边陲写生”,其以生动的笔触反映时代生活,笔墨厚重,感情真挚。其更是立足于传统笔墨的技法及情趣,后又超越了传统之羁绊,坚持鲜明风格,可称是国内最早突破蒋徐体系的人物画家,亦开拓了中国绘画新形式,开创了现当代绘画之新面貌。

据考,黄胄一生七次赴疆,数次均带病前往,走沙漠、穿戈壁、过绿洲、住帐篷、睡毡房。新疆的节奏、色彩、风神最与其性情相谐,是形成黄胄艺术风格最重要的构成元素,可以说,若没有新疆,就没有如今我们所熟知的“黄家样”。

此黄胄“新疆舞蹈”,构图饱满,少女优美的肢体动作,飞扬的发巾,飘扬的裙裾,蓝与白黑结合的服饰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受到新疆人饱满的热情。其后吹笛,击鼓者,亦是热情洋溢,与舞蹈少女,齐汇于一卷,顿成“载歌载舞”之画面,令人对少数民族之异域风情,向往尤甚。

Lot 0813

于非闇 1936年作 瑶台艳雪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110.5×45cm

钤印:蓬莱于照、非闇丙子年作

藏印:明斋所珍

签条:于非闇〈瑶台艳雪图〉。公元一九六五年得自天津艺苑,明斋重装,香江。钤印:明斋藏

于非闇是近现代中国画史上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研究与创作,并有着重要成就的画家,其在勾线用笔上,有以书入画之感。如线条笔法圆硬尖瘦,应是赵佶书法一脉,却又不墨守成规,严谨之外,笔墨气韵不俗。

此其1936年所作“瑶台艳雪图”,款识“瑶台艳雪,赵彝斋此图极瑰奇玮丽之观。丙子(1936)初冬,非厂仿之。”知为于非闇仿赵子固所作。赵子固即赵孟坚,南宋画家,字子固,号彝斋。画中,一对绶带鸟,工笔绘之,毛羽蓬松,喙、眼、尾等亦是刻画细腻,富有贵态,栖息于梅枝上。而老梅枝干粗壮虬健,梅花或含苞,或盛放,缀于枝头,清冽香馥。

此外,“绶带鸟”,一鸟二吉名, “绶带”即“寿带”。称之为“绶带鸟”,象征官运亨通,而称“寿带鸟”,则象征长寿,皆是吉祥寓意。而且,其鸟叫声类于“求福,求福”,又外形美丽,有林中一枝花美誉。

是作为明斋旧藏,并装裱,亦有其题写签条。杨作明(1925-1984),广东潮州澄海人,后移居马来西亚从商。虽是侨胞身份,却对中国书画十分着迷,自行钻研书画收藏。约六十年代末期,经由杨之光先生推荐陆续造访北京荣宝斋、天津艺苑及上海画苑等地,收购许多该地区著名书画家之作。因南洋地区专业装裱行当较不风行,杨先生还曾特地在香港逗留多时,就教于装池能手,返家后自行裱画,其专注与投入,绝非一般收藏家可与比肩。

Lot 0826

关良 1978年作 武剧人物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68.5×43cm

钤印:良公、求真

签条:关良写〈武剧人物〉。公元一九七九年,明斋装于香江。钤印:明斋珍藏

注:本幅及关山月〈漓江即景〉(拍品编号827)皆为单氏赠予。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关良是难以归类的异数,绘画题材、笔墨方式都独具一格。其画通常尺幅不大,逸笔草草,全然不讲比例,乍一看像儿童涂鸦。而若细细揣摩,则那些稚拙的形态恰恰流露出一种纯朴的趣味,是开一代之风的。

关良亦可谓是“水墨戏画”的开山鼻祖,其戏曲人物,得意而忘形,兼具点睛之妙,风神独韵也。其笔下的戏曲人物,不拘泥于对象的解剖、透视和比例,老生端方,小生潇洒,花脸豪迈,丑角灵活,旦角袅娜,笔风简朴精炼,盈尺间三两人物虎步鹰蹦,呼之欲出,演绎着戏剧人生。

据藏家后人讲述,杨作明家中与杨之光弟子单伯钦先生亦有深交,其中两件带单伯钦上款的作品分别为关良《武剧人物》及关山月《漓江山水》即为其所赠予。单柏钦(b. 1936),广东惠州人。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师从关山月,并于1960年留校任教。1980年始先后在广州、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泰国、加拿大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及进行学术交流,有诸多作品为中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曾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书籍装帧协会理事,广州中国画家协会副会长,广州日报副刊部副主任,广东培正学院副院长。2002年获聘为北京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Lot 0827

关山月 漓江即景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79×39cm

钤印:关山月

签条:关山月〈漓江即景〉,公元一九七九年秋,明斋装于香江。钤印:明斋所珍

注:本幅及关良〈武剧人物〉(拍品编号826)皆为单氏赠予。

是作亦为单柏钦所赠予。岭南画派中,关山月当为代表人物之一。其于写生基础上,不断“求变出新”,又“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绘画语言亦具时代精神,勇于探索新题材,对于新中国画有积极推动意义。

所谓“法度随时变,江山教我图”、“自然中有成法,手肘下无定型”,故其笔墨间称心烟雨,得意云山等,信笔而来,变化极穷尽之妙,富生命力。其山水、人物、花鸟皆擅,又尤以“画梅”见长,被誉为“当今画梅第一人”。此作“漓江即景”整作用笔泼辣酣畅,画面沉稳厚重,技法娴熟,画中淡墨皴擦的山河壮美,留白具有“光影效果”,而近景处古松繁茂,漓江中渔夫撑篙,舟上、鱼篓中,鸬鹚站立,甚为和谐。

Lot 0828

黎雄才 1960年作 松风双燕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130×46.5cm

钤印:黎氏、黎雄才

签条:黎雄才〈松风飞瀑图〉,公元一九七四年春天,明斋珍藏。钤印:明斋珍藏

黎雄才是继高剑父后,岭南画派的又一名家,亦是近现代新国画运动的实践者,其鲜明的笔墨特征在新中国现代山水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与赵少昂、关山月、杨善深并称为第二代岭南画派四大名家。

是作“松风双燕图”,绘峭壁古松斜出,又写飞瀑、双燕等丰富画面。黎雄才以画松着称于世,在很多人眼中,他的人格也像一棵不老青松,苍藤盘结,立于山巅,巍巍有大丈夫之气。有人称他是“五十年来写青松,笔端动处松生风”,又有“黎家山水黎家松”之美誉。另据款识“作明先生得余此帧,属为补题归之”则可知杨作明得此作后,请黎雄才补题。

Lot 0925

刘海粟 1982年作 奇峰松海

横披 镜框 设色纸本

尺寸:66×135cm

钤印:武进刘氏、海粟之印、海粟欢喜、真手不坏、曾经沧海、一洗万古凡马空、九上黄山绝顶人

1982年8月,刘海粟“第九次登临黄山”,作画近两个月。期间,创作成果甚是丰富,不少为融汇中西的经典佳作。他亦兴而赋诗“昔我师黄山,今作黄山友。黄山磅礴三千里,九度登临值重九。”并嘱王少石刻“九上黄山绝顶人”,冯其庸题铭。

是作,刘海粟题写自作五言诗,其中“天风撼翠涛,劲骨弄清瘦”可见刘海粟以天风翠涛写声,劲骨清瘦写态,表达心中黄山美景。时人曾评刘海粟黄山画作“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弘仁得黄山之奇,黄宾虹得黄山之浑厚华滋,刘海粟得黄山之真、之神、之变、之力。”亦可谓盛赞也,足可窥海老笔墨造诣之深厚。

画中,“黄山云峰”壮阔雄奇,画面设色绚丽,泼彩流动,可谓豪放、劲拔、朴茂、多姿,又或点或刷,积墨渲染,乃得浓淡变化,虚实相生。其中“云雾”以粉白色间于石青石绿所泼彩之青山,则有透光之感,若其升腾之境;淡赭石色似晚霞掩映,营造黄山神奇变化之自然气象,同时烘托山峦、群峰之险绝,沟壑在云雾缭绕间之莫测。如此则既有传统文人笔墨,又有西方“后印象派”色块之表现方法,堪称中西结合之精作也。

此外,是作款识“壬戌(1982)重阳,九登黄岳,泼彩为始信峰写生,逸兴遄飞,不知何时搁笔也。刘海粟,年方八七”则是刘海粟从是年开始,以“方”纪年,此亦是标志其画艺之“新峰”。

Lot 0924

黄永玉 1985年作 采荷南塘秋

横披 镜框 设色纸本

尺寸:69×138cm

钤印:黄永玉、天难老、鸱翁

黄永玉既善版画,绘事亦精妙,其文笔也底蕴深厚,故其所作,技法多变,又饱有文人雅逸。而荷花素为文士所钟,齐白石、张大千、八大山人、石涛等皆曾以荷为题,笔墨淋漓,饱有生趣。

此“采荷南塘秋”设色丰富,以油画、版画、插画的笔法、手法来渲染荷花的神韵,淡墨色块的荷叶质如钢铁,又施以淡粉写花卉,藤黄点蕊,绝无柔媚,充满朝气与活力。同时浅绿色的点缀,水草的摇曳等,也可见其甚为注重色块的搭配,造型的经营,画面的构图等。因此,整个画面在粗犷的皴擦、横扫的笔墨下,中心突出,色彩对比亦鲜明。

Lot 0846

宋文治 1977年作 洞庭春晓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91×50.9cm

钤印:文治、娄江文治、风景这边独好

宋文治早年从张石园学习山水,后得陆俨少指授并拜吴湖帆为师,复又受傅抱石影响,在山水画上深有所得。此“洞庭春晓”作于1977年,近景处绘郁郁葱葱,繁花盛开的桃林,春意盎然。中景处的河道蜿蜒宽阔,大部留白,帆船摇曳,海鸥飞翔,连绵远山则意境缥缈朦胧,若有似无,寓之层次,增强纵深感。整作清新、优美,一派江南岸边恬静美景。

上款“希孟、昭美伉俪”,知为林希孟伉俪珍藏。林希孟、昭美伉俪素好艺术,1970年代末始醉心收藏,工余闲暇即参观博物馆与画廊,渐渐与集古斋熟络,陆续购藏不少近现代名家之作,亦因此结识集古斋邀请来港的书画大家,并获写赠。

6

高华——戏影集珍

本辑悉由高华先生家属友情提供,来源可考,无底价拍品,从这些第一手的宝贵资料中,亦可一睹彼时梨园风情,以及戏曲界与文艺界交谊,殊为难得。

高华(1906-1986),字实秋,著名程派票友。高岭梅胞兄,二人共同于南京开设美伦照相馆,后改名为明华照相馆,并担任摄影师。摄影之余,高华冲洗及手工绘色等亦技术精湛。其自幼亦酷嗜平剧,嗓音天赋,私淑程派,师承通天教主王瑶卿,并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行拜师礼。皮黄之外,高华亦擅丹青,所绘工笔花卉,玲珑剔透,古意盎然。其常年与渡海名家张大千、溥儒、黄君璧等聚会雅集,唱戏、作画,屡屡唱和,相得益彰。

Lot 0856

高实秋与友人相册一薄 计三十开 《八德园摄景》一本 《张大千画册》一本 〈石涛通景屏风十二幅〉复制品一件 〈郎世宁百骏图〉复制品一件(计30开)

此组相册包括张大千亲笔签名像、郎静山、周至柔、于右任等名流政要原版银盐相片。其中一帧,张大千亲笔题赠:“实秋三弟留念,己丑(1949)初冬,爰”,《张大千画册》扉页上,亦具张大千亲笔题赠:“写与实秋三弟,爰”。《八德园摄景》则具郎静山亲笔题赠:“实秋我兄疋正,丙午(1966)冬,郎静山”。亦有周至柔将军戏操胡琴之影像,实属难得。

Lot 0857

高实秋相册三薄 计十八开、计十九开、计二十六开 高实秋〈碧玉簪〉剧照一帧 溥儒题识 梅兰芳〈穆桂英挂帅〉剧照一帧 梅兰芳题识

此组相册包括高华戏曲写真,由溥儒题字,手工上色,与杨宝森、俞振飞等名角珍稀扮相照以及梅兰芳亲笔签名照等。其中,高实秋《碧玉簪》剧照具溥儒题识“镜掩菱花泪影新,洞房孤坐负良辰。千秋此恨终难尽,玉树凋零谢玉人。戊子(1948)三月题高华君《碧玉簪》”,并钤印“旧王孙”。梅兰芳剧照,具亲笔题识“实秋先生惠存,梅兰芳敬赠”,并钤印“梅兰芳”。

Lot 0858

高实秋与梨园友人相册一薄 计二十五开 高实秋报纸剪贴薄一册共计一百〇二页 溥儒题赠高实秋照影一页 高实秋、高美庆画作共计五帧 张大千展览出版物若干

此组相册包括高华收藏的菊坛相关简报,时间跨度由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高华工笔画及大千先生相关出版印刷品。其中,溥儒题赠高实秋照影一页,题识“周郎顾曲,柳永清歌。琳琅满架,其乐如何。壬寅(1962)九月题实秋照影,心畬。”并钤印“溥儒”。

▼结语▼

此次,香港邦瀚斯2023春拍,佳作诸多,另有其余作品,实因篇幅所限,无法一一俱足,届时方家可莅临预展现场,或登录其官方公众号、小程序等,一窥究竟为宜。

▲ 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关注并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0

张济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