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海市金融服务企业“走出去”推进大会暨“百园千企送金融”(浦东专场)活动成功举办。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出席大会并致辞,交通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张宝江,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吴金城出席大会。上海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周小全主持大会。
王媛媛摄
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行动很快,有使命意识,敢担当作为。跨境金融重磅行动方案公布后,短短没几天,宣传推介、合力推动、企业动员、现场指导等,马上跟进。工作专班+专人服务、专家智库+专业团队,也在积极的组织之中。上海不仅体现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而且认识到各项举措必须加快落实落地。”
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在中国人民银行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陆磊表示,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前进、成效显著,特别是在跨境金融服务领域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2024年,上海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达到29.8万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国业务总量的47%。
吴伟在致辞时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对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更好服务企业“走出去”有着重要作用。上海将以《行动方案》出台为契机,进一步强化金融对“走出去”企业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能力,形成更加适配外向型经济的金融体系,不断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吴伟对做好上海市金融服务企业“走出去”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强化使命意识,主动担当作为。金融机构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将服务企业“走出去”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以实际行动助力上海不断增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各区、各部门、各相关单位要加快推动《行动方案》落地落实,确保每项举措都能转化为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红利。
二要创新服务模式,精准对接需求。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有效整合跨境结算、融资信贷、风险管理等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涵盖信贷、保险、证券、外汇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
三要加强协同合作,共建良好生态。各区、各部门、各相关单位要精心组织,尽快形成一批金融服务企业“走出去”创新产品和案例。金融机构要发挥对专业服务业的龙头牵引作用,整体带动法律、仲裁、会计、审计等专业服务机构一起“走出去”,为企业提供全面丰富的护航保障。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在受访时认为,上海第一时间召开金融服务企业“走出去”推进大会,不仅是向企业发出了强烈信号,增强了企业积极拓展外贸业务和“走出去”的信心,更重要的是,通过提供金融服务能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少近期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给企业所带来的冲击。同时,通过这次推进大会,也将促使金融机构能与企业更紧密合作,根据企业需求精准提供跨境金融、离岸金融等服务,使上海的跨境金融、离岸金融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畅通结算资金渠道
会上,张宝江、吴金城、周小全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苏赟、上海金融监管局局长綦相、上海证监局局长林林共同启动上海市“百园千企送金融”活动。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与上海市“一带一路”企业代表签订项目融资《授信意向书》。
作为本次签约的企业代表,中曼石油是一家专注于油气勘探开发和油服工程的民营企业,在海外承包工程的时间已经将近20年。中曼石油财务总监叶吉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曼石油7年前开始在哈萨克斯坦开展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2024年还扩展到伊拉克市场。
“中曼石油非常希望国内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能够在这些海外项目的跨境融资、跨境结算等服务上,给予大力支持,帮助我们在海外站稳脚跟。最近,中国银行和中信保一起,正在为中曼哈萨克斯坦百万吨油田产能建设项目提供境外融资方案,我们非常期待这个方案的落地,也希望能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在伊拉克千万吨油田的产能建设。”叶吉峰说。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王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行动方案》发布后,中国银行积极研究并总结了过往服务“走出去”企业的经验,未来将从畅通企业的结算资金渠道、发挥境内外联动优势满足“走出去”企业的融资需求、着眼于贸易韧性的建设提供金融服务等方面做好服务。
王晓表示,现在世界局势变化比较大,也相应地造成金融市场波动和外汇汇率波动的加剧。对“走出去”企业来说,在全世界经营会涉及到不同的货币种类,汇率也各不相同。“我们会发挥在金融市场的专业优势,助力企业采用各类即、远期以及期权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保值增值的服务”。
机构抢抓业务发展机遇
无论稳外贸还是企业“走出去”,都需要金融体系的保障和金融政策的支撑。杨建文表示,在跨境金融服务方面,虽然上海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发展需求与现有条件之间出现了一些不匹配的情况。因此,需要进一步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特殊作用。
在杨建文看来,矛盾主要集中在涉外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增强运营安全性两个方面。竞争力取决于企业能够便利获得要素和有效降低成本,《行动方案》的“提高跨境结算效率”和“强化融资服务”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针对性。安全性威胁主要体现在汇率波动和产业链供应链中断,《行动方案》的“优化汇率避险服务”和“加强保险保障”同样提供了有效保障。
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已打下较好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及应用、数字身份认证和电子识别、境外融资担保、境内外双向融资渠道等。临港新片区也在积极探索离岸贸易和跨境金融。
目前,落实落地《行动方案》各项举措的工作,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在有机地结合。“上海已经拥有比较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现在叠加全方位的政策赋能,功能明显增强,不仅可以发挥出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实际作用,而且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杨建文举例称:允许浦东率先制定扶持企业集团财资中心的政策,这就有助于提升上海总部经济能级。允许上海试点促进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有助于上海进一步拓展境内外双向融资渠道。
金融机构可积极抢抓本次业务发展机遇。肖本华认为,金融机构要把政策优势转换为业务发展机遇,首先是要加强银政企合作,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其次,各家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具有一定差异性的全方位、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打造具有一定显示度的综合金融服务品牌。
“金融机构当然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但能够发挥关键的特殊作用。”在杨建文看来,现在迫切需要的是,金融机构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外向型服务能力,创新和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