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又是一年除夕,爆竹声中,感慨万千,欣喜亦万千。
令人感慨的,是许多美好的人事,在不经意间就成了过去;令人欣喜的,是仍有许多值得期待的美好于未来中等待着我们去迎接。
在这特殊而又珍贵的时刻,诗巷特祝屏幕前的每一位朋友:除夕快乐,新春吉祥!
除夕,有烟花爆竹,有美酒佳肴,有你、有我、有诗词。
诗巷在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清代诗人赵翼的一首《除夕》。
这首诗临摹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除夕夜,后两句尤其经典。
除夕
清·赵翼
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赵翼,字云崧,号瓯北,别号三半老人,我国清朝中期史学家、诗人、文学家。
赵翼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诗人,他对众多诗人所崇尚的“理学”持反对态度。
理学是值得肯定的,但它并不是完美的,它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所以能够勇敢地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对某些传统思想提出质疑和反对,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一种精神。因为只有这样,一个民族的文化才会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与滋养,一个民族的后起之才才会有获得新的认知的机会。
赵翼的诗题材广泛,有嘲讽理学的,有反映民生疾苦的,有阐述生活哲理的,也有咏史怀古的……。
风格明朗健劲,造语浅近流畅,是赵翼诗的典型特点。
我们本期分享的这首诗乃赵翼于除夕夜所写,尽管作者当时年事已高,但字里行间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精气神却十足饱满,让人读后倍受感染。
诗的首句充满温馨之意:烛影摇红焰尚明;蜡烛摇曳着身影,火红的烛焰发出明亮的光芒。
无论是白天的太阳,还是夜晚的烛光,都能让冬天变得安逸温暖,而这种温暖也往往能够让人的心境得以抚慰和舒展。
作者在首句中将镜头聚焦于蜡烛上面,借助它燃烧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除夕夜的氛围。
很显然,作者所在的居室是比较安静的,这种安静的环境与摇曳的烛影相互掩映,以十分含蓄的方式,体现出夜的静谧与安稳。
值得一说的是,诗中的“尚”字更是巧妙地道出了夜已深的事实,从而为后文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承句又是一幅画面:寒深知己积琼英;深夜的寒意已经很浓了,外面的世界被积雪所包裹。
曾经,我们也在雪花飞舞中,度过了快乐的除夕夜。而赵翼的这句诗,又以无形的力量,将我们拉回了到童年的记忆中。故,带着记忆品诗,尤觉有味。
“寒深”二字将除夕夜的寒冷之意予以突出,也再次将除夕夜特有的意境与氛围烘托出来。
“积琼英”不但写出了雪花堆积的景象,更是写出了雪花飘舞的时间之久。
作者没有对雪花做出具体描摹,但雪花飞舞、飘落并悄然深积的样子都被清晰地展现于读者眼前。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我”这位老者冒着严寒披上衣服坐起来,主要是为了聆听雄鸡的第一声鸣叫。
除夕夜,在我国有“守夜”的习俗,这也是健康长寿的一种美好寓意。
作者虽然已经年迈,但他也依旧不忘披衣而坐,那么他的这一举动,除了传统习俗的影响外,当然还在于这句“要听雄鸡第一声”的朴素愿望。
辞旧迎新的夜晚,要听爆竹声声,也要听雄鸡鸣唱。
“雄鸡”这一物象所承载的是健康、光明与和顺,它的出现仿佛在瞬间就赶有了旧年所有的尘埃与不如意,让人的精神受到了蓬勃生命的鼓励。
“第一声”不但体现了时间之“早”,更是将新春的气息也引领到了诗中,让诗意变得张力十足,让画面变得鲜活十足。
虽然第一声鸡鸣还尚未等到,但我们已然通过作者的笔触听到了清脆的鸡声,看到了新年黎明的到来。
由此可见,这鸡声在表达作者欢喜心情的同时,也拉开了新年的帷幕,展开了新年的蓝图,带给人满满的期待与幸福感。
除夜对灯听爆竹,雪花深积遣春来;读此一首,心怀美好。
读古人诗,也学写自己的诗,将读写进行到底;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下期精彩不见不散!
金蛇獻瑞迎新春,喜貼春聯辭舊歲。 人間家家共團圓,天地人人過大年。 鞭炮煙花滿天紅,金樽美酒團聚宴。 福星髙照財神到,兒孫滿堂人丁旺。 心想事成笑開顏,萬事如意兆吉祥。 幸福安康常相伴,福壽雙全養天年。 笑口常開悠悠樂,財源廣進滾滾來。 天天發財如所願,年年有餘遂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