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小诗,万般春意,读后让人心潮澎湃

一号诗巷有诗词 2025-02-03 11:52:36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一直以为春天还很远,却没想到它已经近在咫尺。

春在哪里?在初解的溪水中,在渐销的残雪边,亦在悄萌的柳梢头……。

一个“春” 字,总是能够让人心潮澎湃,总是能够让人精神焕发。

新的起点,从“春”开始;世界随“春”而醒,也愿看文章的你见“春”欢喜。

本期我们来分享一首出自陆游之手的《雪后》。

这首诗临摹出了早春生动的图画,也诠释出了早春饱满的生机,读来尤觉有味。

雪后

宋·陆游

雪消已断虚檐溜,日暖初催百草生。

射的山前春水绿,笙歌又满会稽城。

陆游不愧是宋朝著名的大诗人,也不愧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大才子,他一生笔耕不辍,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经典作品,而且这些作品所涉及的题材也都十分广泛。

关于春天,相信大家都记得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两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真是美到了极致,一种情怀,一种意境,一种画面……,皆深入人心,皆渗透着中国古典艺术之韵味。

而我们本期所分享的这首诗虽在名气上不及《临安春雨初霁》,但也堪称名副其实的好诗。

从内容来看,这首《雪后》应该也是陆游退居故乡后所写,所以从风格与笔调而言,它要比《临安春雨初霁》轻快和疏放许多。

会稽城:即今浙江绍兴,也就是陆游当年的故乡所在地。

诗的首句在第一时间切题:雪消已断虚檐溜;冬天的残雪已经消融,屋檐上的雪水也少了很多。

这首诗的题目为《雪后》,但人很显然,作者写的不是刚刚下过雪的景象,而是雪消后的景象。

“雪消”二字初步呈现出了一幅干净敞亮的画面,也初步将春的气息传递出来。那么当看到“雪消”二字的时候,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情也随着雪的消融变得轻快明亮起来。

“已断虚檐溜”几个字将雪后的景象具体化,把读者的视线集中于檐瓦之上。那么这时候,因为有了具体物象“虚檐”的添入,我们眼前的画面也便多就几分古朴之味与烟火气息;与此同时,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作者居所的安然与宁静,看到了他生活的简单与安逸。

虚檐静谧,白雪消融,空气中弥漫着几分清甜的潮湿,而作者想要诠释的那味春意,则就在这潮湿的空气中流淌,就在这虚檐之间蔓延。

来看承句:日暖初催百草生;温暖的阳光将百草催生。

首句冰雪消融,承句阳光明媚;随着内容的丰富,诗中画面的色调也得以调亮,春的气机也变得越来越鲜明。

看到这一句,让人不仅想起了苏轼的名笔: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尽管陆游诗的时间定格和苏轼诗的时间定格有一定的差距,但其中那蓬勃的春机与美妙的意境却给人以同等力量的感染。

和首句相比,这里的承句还有了清新色彩的晕染,初萌新绿的小草与温暖的阳光相互掩映,呈现出生命力的奔放与盎然。

“射的山前春水绿,笙歌又满会稽城。”射的山前的春水也呈现出绿意,这时候会稽城里充满了欢快的笙歌。

从承句的草色到转句的春水,作者在一步一步地增添物象,也在一步一步将画面中的色彩延展开来,让春天的色彩与气息遍布了整个画面,进而再占据了读者的眼睛与心田。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象,在陆游的诗中再次得以生动呈现。“春水绿”看似在写色彩,而我们通过这里的色彩又无不想象到了春水荡漾,微波粼粼的迷人景象。

“笙歌又满会稽城”此句由之前的自然物象转到人物上面描写,它在将自然给予人的感染力体现出来的同时,更是借人物的举动临摹出了生活的美好和作者幸福愉悦的心情。

春天来了,草木发芽,山水泼绿,人们歌唱……,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作为读者,也不由被春天唤醒,不由被一种幸福感所包围!

春催草木参差醒,十里小城鲜绿中;读完一首,味留唇齿。

追逐诗词之脚步,将读写进行到底;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下期精彩不见不散。

0 阅读:0

一号诗巷有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