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芳芝:儿子黄继光牺牲后,从不在人前哭,却因毛主席一句话流泪

曼容过过 2024-03-04 08:06:15

2015年4月底,一位山东老人千里迢迢,来到了四川省中江县——黄继光的家乡。

他是黄继光的亲密战友李继德,来兑现63年前的一句承诺。

上甘岭战役前夕,黄继光半开玩笑地对李继德说:“咱们约好,如果我死了,你就给我家里写信。如果你死了,我就给你家写信,还要去各自的家里看一看。”

黄继光牺牲后不久,李继德也身负重伤,归国后退伍,他家在一个闭塞偏远的小村子里。

李继德只知道黄继光是四川中江人,60年间,他给中江县写过信,但一直石沉大海。

直到2015年,在当地媒体的帮助下,李继德才终于能够兑现当年的承诺,到黄继光的家乡看一看。

1931年1月8日,黄继光出生在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石马乡(现继光镇),他的原名叫黄际广。

由于出生时不足月,他的哭声断断续续,在寒冷的冬天里,他就像一只无助弱小的小猫一样。

黄继光的父亲黄德仲除了耕种自己家的几亩田地外,每天还要去地主李积成家做长工。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了能让家里人吃饱,向地主家借了钱。但是,到了还钱的日子,根本还不上。父亲只好东躲西藏。

没过多少日子,黄继光的父亲被地主抓住了。连冻带饿地关了七天,回到家一头倒在床上,再也爬不起来了。

农历三月初二,黄继光的父亲知道自己不行了,就把黄继光叫到床前,流着泪,嘱咐他说:“孩子,你是爸的好孩子。要记住,财主李积成是怎样坑害咱们的……爸爸不行了,你要养活妈妈,照顾家里,要为爸争口气啊!”

黄继光还没来得及回答,爸爸便闭上了眼睛。

父亲死后,家里更困难了。大哥结婚了,可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没力量照顾妈妈和弟弟。二哥从小就聋了耳朵,想给人家去帮工,谁也不肯用。弟弟年纪小,只知道饿了哭,冷了叫。

黄继光长到8岁的时候,由于没钱上学,他只能每天下地劳作,在此期间,不仅学会了砍柴、挑水,还想方设法找吃的。

上山挖野菜,下河捞鱼虾,抓蛇、掏鸟窝他都干过,用一个小男孩独有的方式替母亲分担着生活的艰难。

虽说黄继光是个调皮捣蛋的家伙,却经常伸张正义,保护弱小,有好吃好玩的也乐意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十里八村的孩子中有着很高的威信。

那时候,很多小伙伴都会找黄继光聊天,他们会聊为什么地主家成天不干活却吃得好穿得好,穷人只能没日没夜地干活、受欺负,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不公平!”黄继光大声地说,“要想一个办法……唉,要是有人替咱们撑腰,主持公道就好了!”

这时,一个叫小珍的妹子告诉他:“听大人说,红军就是为咱们撑腰的。他们领着穷人打倒地主恶霸,让咱们穷人当家作主,到时候,村子归咱们管,而且……”

此时从未走出过大山,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的8岁的黄继光,听完了小珍的话,就在心里埋下了参军的梦想。从小到大,他一直盼望着有一天能穿上军装扛起枪,为正义而战。

1949年春天,四川解放了。

解放军一来,地主恶霸统统得到了应有的惩治。

黄继光看到了光明,18岁的黄继光加入了民兵组织,积极参加为农民翻身的各项活动,无论是剿匪、斗地主、除恶霸,他都冲在前面。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帝国主义已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毛主席严正斥责美国的侵略行径,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

听到毛主席的号召后,黄继光热血沸腾,期待着奔赴战场,他是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军的青年,然而却因为个子矮小被刷了下来。

黄继光没有灰心,而是等着下一次机会。

1951年3月,征兵又开始了。黄继光暗下决心,这一次,说什么也得参军。

他先是回到家里请求妈妈的支持,邓芳芝虽然心有不舍,却十分明白儿子的心思,儿子参加志愿军是要去前线杀敌,保卫我们的国家,保卫我们的好日子,她不应该拖后腿。

至于民兵连长那里,黄继光更是天天磨—讲道理、说好话、耍赖皮,什么招都使上了,最后,被磨得无可奈何的民兵连长点点头,算作同意。

1951年3月12日,黄继光终于穿上了军装,和同乡的吴三羊、肖登良一起走进了志愿军的队伍。

来到朝鲜战场,黄继光成为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的一名通讯员。

1952年4月,黄继光所在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替防御任务,本想这次能上战场练练身手,没有想到黄继光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

黄继光心里很不是滋味,一起入伍的老乡吴三羊、肖登良打死了不少的敌人,而他现在还是“光杆司令”。

于是,他找到副指导员诉苦,副指导员得知他是想跟老乡一起去前沿杀敌时,指着自己手腕上的表,严肃地对他说:“你看我这只手表,时针、分针、秒针不停地在转,它为什么在转?是什么在推动它?”

副指导员用小刀把手表背面打开,露出许多零件,他继续说道:“这是发条、齿轮、小螺丝,如果缺一样,或者它们其中的一件停止运作,那另一面的针还会转吗?我们的战场就像这块手表,每个战士就是这里的齿轮、发条、小螺丝,缺了哪个手表都走不了。”

听到这里,黄继光心里亮了许多,他深刻认识到了思想的片面性,决心发挥好“小螺丝钉”的作用,为连队、为整个战场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继光受到启发,争取成为一枚有用的“螺丝钉”。虽然不能上前线杀敌,但是他仍然尽自己所能做好每件事,让前线的战士能够安心杀敌。

1952年7月,由于工作出色,黄继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2年8月6日,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美军一个连的士兵向六连阵地发动了攻击。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连部与阵地之间的电话线被敌人的炮火炸断了,双方失去联系,急得连长直跺脚。

在这紧要关头,黄继光挺身而出。

在黄继光的帮助下,指挥系统恢复正常,连部和阵地的电话又畅通无阻了。

黄继光工作认真勤恳,表现积极勇敢。这让许多战友对黄继光的印象非常好,他不仅是一个后勤兵,而且其他兵种的工作也都做得非常出色。

1952年10月14日,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精心策划的“铁三角战役”正式开始,6万兵力、300余门大炮、176辆坦克和上百架飞机,向志愿军两个连守卫的阵地——上甘岭地区的597.9和537.7高地发起猛烈的进攻。

597.9高地0号阵地是位于山顶下面的几个简易地堡。当时因为没有侦察到这里还有美军的几个暗火力点,所以没有编号,但6连打下4号、5号、6号阵地后,发现此处还剩下最后一个阵地,就临时编为0号阵地。0号阵地就像一条腿,居高临下,如果拿不下0号阵地,前面打下的阵地都将前功尽弃。

时任志愿军第45师师长的崔建功说:"有这条'腿'掩护,咱们的指挥所跟前面能联系啊!就靠这条'腿'向西北联系到后面,这条'腿'很重要。"

连队打到此时只剩下7个人。连长万福来和指导员冯玉庆商议准备亲自上去,黄继光提出由他上去端掉地堡。

2营通信员黄继光是怎么到了6连阵地上的呢?

原来,黄继光是掩护2营副教导员齐润庭才到了6连阵地上的。

后来黄继光和两名战友消失在了茫茫夜幕中。

凭借着机智和勇敢,他们三人冒着枪林弹雨,连续摧毁了敌人几个碉堡,吴三羊在攻取敌人第四个碉堡时不幸中弹牺牲了,肖登良也身负重伤奄奄一息,黄继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军火力点前进。

战友们牺牲的牺牲,受伤的受伤,此时的黄继光强压怒火,翻身冲进密集的枪弹交织的火网,几条火舌立即向他射来,密集的弹雨使他难以前进。

黄继光出其不意,猛然向敌人甩出两枚手榴弹,利用手榴弹爆炸的烟雾作掩护,继续前进。在距敌人地堡几米的地方,他拉响了最后一枚手雷。

爆炸声中,地堡的机枪声戛然而止,但仅仅是一个短暂的停顿——黄继光的那颗手雷没有扔进地堡,只炸塌了一角。美军换了一个射击孔继续扫射,子弹呈扇面向外泼洒着。

为了保证在天亮前拿下0号阵地,黄继光毅然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孔……

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打扫战场时,黄继光敦厚的身体,依然压在火力点的枪口上,地上有一条长长的血迹。可以想象,当时黄继光是怎么一点点爬过来的,牺牲时他的身上并没有流血,因为血已经流干了。

当时负责把黄继光遗体背下战场的罗西成后来回忆说:

“我跑到黄继光身边,黄继光全身都是泥巴。我把机枪一掀,用脚把泥巴蹬开,用绳子把他背起。黄继光死得惨,胸部、肚皮、肠子基本上都没有了,只是两侧还有点皮皮连起。我把他背到了张古(音)团部的后勤处,伤员和牺牲了的战士都集中在这里,当时有400多个伤员。团长就在他的遗体上标注了记号,注明是黄继光。本来黄继光的个子就不高,加之肚皮又打烂了,还流了血,也就只有50斤左右,背起来不重。后来女卫生员帮我洗背时,她们说,你背上怎么有这么多血哟,洗了好久都没有洗干净。

当指导员冯玉庆和参谋长张广生冲上0号阵地消灭残留敌人之后,他们来到了黄继光身边。

有人已经用一条军毯把黄继光盖了起来,周身包得好好的,好像是怕他着了凉似的。军毯盖住了他的伤口,看不到他身上的血迹。冯玉庆看了看他的脸孔。他的脸孔是那样的镇静,那样的安详,没有笑容,也没有痛苦,好像他不是死了,而是睡着了似的。

他们从黄继光贴身的口袋里,掏出了一份鲜血染红的入党申请书。

敬爱的党支部:

自入伍以来,我思想上有了很大提高。起初,我认为革命就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几亩地,谁要夺去我的土地,那就不行。以后,经过党的教育,使我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使全人类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那时候,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存在,大家共同建设自己的国家。

今天,美帝国主义不肯让我们祖国进行和平建设,它发动了侵朝战争,想进一步侵略我们伟大的祖国。今天,我个人在朝鲜前线,要以实际行动来打击敌人,保卫祖国建设及世界和平。特别是在这次光荣的反击战中,要更勇敢地表现给党看,看看我是否能称得起做一个党的儿子。在战斗中,我一定要机智勇敢地消灭敌人。在紧急关头,在万不得已时,我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拿出马特洛索夫、董存瑞、杨根思等同志的精神来。我决不给我们党丢脸,决不给祖国丢脸。特此申请党支部,在这次战斗中给我考验,万望支书吸收我入党,把我列入共产党员的行列。

战士 黄继光

一九五二年元月七日

他没有白白牺牲,在整个上甘岭战役中,一共有21个阵地,黄继光所在的六连打下了4个。

其余阵地都是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争夺了许多次,唯独六连的这4个阵地,攻占后始终没有再被夺去。

黄继光,这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的名字和上甘岭战役胜利的消息一同飞遍朝鲜,飞遍祖国,飞向世界每一个热爱和平的窗口。

黄继光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子弟,是党培养和教育的伟大而光荣的战士,他的英雄行为和不朽的功勋,将永远铭刻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心里。

不久,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传到了家乡,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敬仰,他的英雄事迹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1953年3月30日,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3年4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委员会授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在部队时期,黄继光曾看过一部名为《普通一兵》的电影。

这部影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马特洛索夫的成长与牺牲的壮举。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马特洛索夫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射出的子弹,壮烈牺牲,为战争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战争的胜利,不怕牺牲的信念在黄继光的心里生根发芽。

黄继光曾多次和别人说,马特洛索夫真是个英雄,他是好样的,如果需要,我也定会成为他那样的人。他明白,当他加入中国志愿军时,当他选择了保家卫国时,当他有决心投身战斗时,国家的利益便大于一切,只要组织有需要,只要能够保证战争的胜利,个人的牺牲便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因为在那背后的是无数家庭的和平与安宁。

黄继光,他完成了自己心中“不立功不下战场”的信念,他实现了成为马特洛索夫式英雄的梦想,他为新中国在世界上赢得了真正的尊严。

黄继光牺牲后,母亲邓芳芝写了一封信给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3年4月,邓芳芝作为代表出席全国妇女大会,毛泽东特地请她到中南海做客,表达对英雄母亲的敬意。

毛泽东握着邓芳芝的手,亲切地说:“黄妈妈,你好哦,多亏你把黄继光教育得好,教育他为人民服务。”邓芳芝很激动,回答道:“毛主席教育得好,培养得好。”

大家知道邓芳芝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都纷纷过来表示敬意或者宽慰。邓芳芝虽然被勾起了伤心事,几度红了眼眶,却是始终没有落泪。

然而直到毛主席说了一句话,邓芳芝却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毛主席又说道:“你牺牲了一个儿子,我也牺牲了一个儿子,他们牺牲的光荣,我们都是烈士的家属”。

这一刻邓芳芝释然了。

此前,邓芳芝能忍住流泪,是因为她是识大体的母亲,她有着钢铁般的意志。这是那个经历过旧社会,饱受剥削和压迫的女性骨子里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

她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目睹过太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状,忍受了数不清的苦难和折磨,所以才能表现出这种异于常人的坚韧。

这次会面,不仅仅是人民领袖在向一位英雄母亲表达敬意,也因为他们都是烈士遗属,都有儿子在朝鲜战场上牺牲,都经历着同样的悲伤,也拥有着同样的荣光。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在1955年、1960年分别两次接见了邓芳芝,在无微不至的关心之外,同时主席更是授予了她极高的荣誉。

1954年11月,征兵工作开始后,邓芳芝对小儿子黄继恕说:“你三哥牺牲在战场上,你愿不愿意替你三哥完成任务?”黄继恕立即明白了母亲的用意,随后报名参军奔赴朝鲜。

后来还有她的孙子、孙女,送走他们之前,邓芳芝都会告诉他们:“要时刻记住你们是英雄的亲属,不能给家里抹黑。”

黄继恕比黄继光小3岁,他到朝鲜后,主要负责清理战场、构筑工事、帮助当地群众恢复战后重建等工作。

直到1958年,黄继恕才随部队撤离朝鲜。后来,黄继恕从连长岗位上转业回到家乡,在中江县物资站一直工作到退休。

黄拥军是黄继光的侄子,他从小经常听父亲黄继恕讲述从军故事。

在朝鲜的日子,父亲始终以三爸为榜样冲锋在前,参军第一年就荣立三等功,第三年被提升为排长。撤离朝鲜前,父亲专门到三爸坟前,捧了一把土带回老家。到家后,他跪在奶奶面前哭着说:“妈,我把三哥带回来了。”

黄拥军说:“父亲一生都在宣讲三爸的英雄事迹,直到去世。”

据统计,黄家一共有16人光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邓芳芝曾对家人表示,她希望黄家的后代,只要符合国家征兵条件的,都要加入解放军为国家服务。

黄继光是我们任何时代都要铭记的英雄,我们永远不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样得来的,我们会永远把英雄的高尚精神世代传下去。

而且我们更要向英雄的母亲致敬!

0 阅读:4

曼容过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