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太像周总理,看了他的电影邓颖超激动落泪,后被邀请做客

曼容过过 2024-03-04 08:06:15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当这则噩耗传出来后,所有老百姓,都陷入到了悲痛之中,人们都在深深地怀念着这位人民的好总理。

演员王铁成当时得知这个消息后,内心也是非常的难受,为此他便想要去向周总理告别。

由于和周总理告别的人很多,从劳动人民文化宫排队排了几里长。王铁成戴着一朵白花,排在队伍里足足等了三个多小时,才走进去,终于见了周总理最后一面。

告别总理之后,因为太过想念和不舍,王铁成还把周总理的相片摆在了家里最显眼的地方,他还将胸前的白花取下来挂到周总理的遗像下。

在凝望总理的照片时,王铁成发现自己的浓眉大眼和总理挺像的,由于自己是个演员,加上自己也会化妆,所以他就偷偷试着往总理的形象上化妆。

一次,自己偷偷化妆后,就问同为跑龙套的同事,自己像谁?

“有点像周总理。”

同事这样回答,让王铁成兴奋了好几天。

要知道此时的王铁成已经跑了十来年龙套了,如果将来自己有机会饰演敬爱的周总理,那将是多么自豪的事情啊。

​说到这,还要介绍一下王铁成的经历。

王铁成1936年出生于北京,​196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中央儿童艺术剧院担任演员。

​正当他的演艺事业将要处于上升期的时候,他的父亲做生意遇到了挫折,而这也直接影响到了王铁成的演艺事业,他成为了剧团中的“待业演员”。

​虽然他很敬业,但是却没有任何一个导演找他演戏,他只好默默的看着忙碌的同事,在后台独自一人琢磨表演的方式。

而且即便偶尔有演出机会,他也是不知名的配角,不过不论角色大小,他都是很认真的对待,几十年如一日。

​就这样,王铁成过了十来年龙套的生活。

​然而,上天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努力的人。

​1977年,排演话剧《转折》,需要找一位饰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

儿童艺术剧院的人知道后,就极力推荐王铁成去试试,因为他们当中有人曾经见过王铁成化妆后很像周总理的样子。

于是​王铁成去报了名,但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因为角色竞争太过激烈了,有许多老前辈也参与其中,王铁成心想,就当给自己一次历练的机会吧。

然而​一路试镜下来,就是剩下了四个报名的人了,但是在最后试妆的时候,负责化妆的老师眼含热泪地跑出了化妆间,哭着跟导演说:“我好像真的看见了我们的周总理了。”

化妆师说的​这个最像周总理的人就是王铁成,就这样王铁成拿到了这个角色。

但此时,距离演出话剧只有17天了,时间紧,任务重,尽管自己的戏份只有14分钟,但是,王铁成不敢大意,他知道周总理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分量。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需要做到神形兼备,努力模仿周总理这个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语速等细节方面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周总理,王铁成翻阅了与他有关的大量资料,收看了周总理生前的大量影片,从中去模仿、实践。

为了自己的形象和不同人生阶段的周总理再接近一点,他循环播放周总理讲话录音,记录每个字的发音特点,不厌其烦地练习。

他还逐字逐句地模仿总理江苏淮安方言的口音,来回踱步练习周总理走路的姿态,一天下来能走40里地…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王铁成正式参加了话剧《转折》的演出。

演出当天,人们把话剧场围得水泄不通。

​在《转折》中,“周恩来总理”是在第四幕当中登场,一出场便要制止王明迫害红军干部。

​“小同志啊,刚才的冲锋号吹得很响嘛……”当“周总理”那淮安方言声音想起时,全场瞬间鸦雀无声。

而且台下的人们都热泪盈眶,甚至在后排的人们当即跳下了座位,跑到了前排,浑身颤抖着看着台上的“周总理”,口中默默地呢喃着:“总理回来了。”

在​短短14分钟的表演中,却响了17次掌声,而且每一次都经久不息。

然而​​掌声过后,就是一阵一阵的哭泣声,在演出中,王铁成每做一个动作,说一句话,台下就是一阵阵掌声夹杂着哭声。

无疑,这次​演出大获成功,王铁成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这让他得自己所有的努力是值得的。

第一次演出就有如此的成功,后来各有关单位纷纷邀请剧组再演一遍,再演一遍,大家都想多看看“周总理”,导演听了这样的反馈非常高兴,于是《转折》就一连演了近百场。

就在一次演出的过程中,人群中突然传出了一道陌生又熟悉的声音:“恩来,你回来了!”

演出还在继续,可观众地目光纷纷朝着舞台的边缘一位老人的身上投去,只见她坐在座位上身体前倾,情绪非常激动,忍不住哭了起来。这时人群中一位老者喊了一句:“邓大姐,是邓大姐来了!”

其实邓颖超一直对话剧《转折》的进展情况非常重视。

当初开拍的时候,导演就主动上门找了她,请她提供意见,邓颖超只说了一句:“关于的情况,不要夸张,如实地写如实地拍,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后来演出结束后,邓颖超主动邀请王铁成见了面。

1978年,王铁成又出演话剧《报童》里周总理这一角色。

《报童》讲述是报馆里的一个小报童,他的父亲和母亲是新四军士兵,在皖南事变中被反动派杀害,他从小在革命大家庭里长大,比伙伴懂得更多革命道理,政治觉悟高,机智勇敢,沉着老练,善于应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带领报童与敌人斗智斗勇。后来​周总理来到重庆偶遇了这群报童,报童们在周总理谆谆教诲与关怀下,选择了革命道路的故事。

在《报童》中,王铁成​把总理的形象更加鲜明地展现在舞台上。

当时很多中央领导同志如罗青长,康克清、童小鹏陈永贵等都去看了戏,他们给予了王铁成极高的评价。

童小鹏当年是总理办公室主任,他看完戏后激动地说:“好戏,真是好戏!又把我带回了重庆!”

总理早年的办公室负责人、秘书组组长何谦和高振普,还有总理的护士小许也都看了戏,他们在台下边看边哭。

当时剧作家曹禺观看话剧《报童》后,给王铁成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你!感谢你让我们又看到了周总理!”说完后,他顿时泪流满面,声音哽咽。

自从演了周总理之后,王铁成才真正感觉到周总理人品的伟大,以及老百姓对周总理那种深厚的情谊。

后来,只要王铁成扮演周总理,他都是全身心投入,一丝不苟,一举一动都要演出周总理的神韵,让观众看到以为就像周总理从来没有离开我们一样。

1978年,应著名导演谢铁骊邀请,王铁成在影片《大河奔流》中饰演周恩来,这是他首次在银幕上塑造周总理形象,他在导演的指导下,努力总结自己在话剧舞台上的经验和不足,深入理解角色,克服舞台表演的气息,又一次成功的塑造了周恩来总理。

随后,王铁成在《西安事变》、《李四光》等影视片中饰演周恩来,都获得了成功,并于1979年获文化部颁发的“青年优秀创作奖”。

​1989年,导演丁荫楠准备筹拍电影《周恩来》,他知道王铁成演过长征时期的周恩来,于是就去见见他。

​那天丁荫楠走进现场,看到王铁成刚化好妆,穿着背心裤头,蹲在地上吃炸酱面,可脸却是周恩来的脸,惟妙惟肖,当时他就想这个人连吃炸酱面都像周恩来,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特型演员。

于是他​脱口而出对王铁成:“铁成兄,你演了15年周恩来,没有一部不是配角,愿不愿意来一部演主角?”

“当然想,谁敢弄?”

“我弄,而且是一部晚年周恩来,是在病中的周恩来。”

“行啊!”

“不过你得瘦下来20斤。”

“行,我能减肥。”

“那我弄剧本。”

“我减肥,半年后见。”

之后王铁成就边准备边减肥。

他找到了很多关于周总理的文件。各种文字的堆叠高达4.5米。王铁城利用休息时间仔细研读这些文件,深刻了解周总理的身世。

为了演好周总理,王铁城拼尽全力减肥,在每天十多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下,他一点儿主食也不吃,每顿饭都是用黄瓜、西红柿等东西充饥,他也因此常常饿的胃痉挛,后来他的体重减轻了20多磅。

在这期间,却王铁成的妻子来过一次探班,看到自己瘦弱的老公吓得差点没认出她来。

​后来电影提前开始,但是在返回长沙的过程中,王铁成乘坐的面包车中途翻车了,王铁成当场摔断了六根肋骨。

​由于王铁成在治疗恢复的过程中,绑着绷带仍然坚持拍摄,整整又瘦了十斤,从外形上更接近当时总理的状态。

​最终,王铁成高质量地完成了周总理晚年病中的戏份。

尤其是国庆招待会,中美建交尼克松访华,林彪外逃周总理调度有方,及大会堂戏都非常精彩。

王铁成肉体上虽然受了罪,却是因祸得福,形神兼备地完成了角色的塑造。

​​

​面对荣誉和赞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铁成真诚地表示:“我的成功不是因为我演得神乎其神,而是这个人物本身的魅力感染了大众。”

“人们的掌声都是给周总理的,他们只是把对周总理的深厚情感移情到了我的身上。舞台上,银幕上,荧屏上,我不是一个人在表演,而是与万千民众共同诠释着周总理的伟大。”

​这部电影过后,​王铁成当了政协委员,获第12届金鸡奖最佳男演员,获第1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被誉为“活总理”,享誉至今。

​这么多荣誉加身的王铁成还是中国残联第二届评议会副主任,首任并连任智力残疾人亲友协会主席,被选为第三届中国残联副主席。

​其实,王铁成是一位智障儿童的父亲。

王铁成和妻子闫莉莉是在1967年5月结婚的,因为出身问题,王铁成一家无家可归,当时两人算是裸婚。

婚后闫莉莉依然住在娘家,王铁成住在草棚里,直到1969年,王铁成与父母的生活才恢复正常。

后来妻子怀孕了,没想到儿子出生后,夫妻俩被告知孩子患有先天性智障。

邻居和熟人知道后,对王铁成说:“你们别傻了,这种病只要不治就会自动死亡。养一个痴呆孩子,是一辈子的负担。”

还有人建议他们将孩子送到孤儿院或丢到路边,妻子哽咽着说:“他也是一条生命呀,我们怎么忍心?小狗小猫养熟了都舍不得送人,何况是自己的孩子?”

后来,​王铁成给儿子叫王蔚平,之所以给他起名叫蔚平,是希望他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获得公平对待。

王蔚平自出生起就体弱多病,需要经常上医院,生活自理能力差。王铁成的妻子无奈放弃了工作,全天在家陪伴照顾他。

有人问王铁成为什么不再咬合二胎,他说:“穷啊!养不起啊!一个人几十块钱工资,养活三口人,还得给蔚平看病,怎么敢再要一个!”

确实是啊,当时王铁成还只是中央儿童艺术剧院的一个普通演员,还没有什么名气,家庭生活比一般人还要差一些。

为了让孩子像别人的孩子一样生活成长,他们夫妻俩为孩子操碎了心,他经常带着孩子出门见世面;家里还为孩子养了小狗,种了花草。

后来,王铁成成了名,经济条件大大改善,他们更是不遗余力地为儿子寻找快乐,家里为儿子买了钢琴,由妈妈亲自“执教”。

有一段时间,王铁成每个周五都要带着儿子到穆斯林餐厅参加京剧票友演出。儿子打鼓,他操琴,风雨无阻。

​王铁成说:“都说他傻,可锣鼓一听就会。拍电影、排戏都特别认真,大家都喜欢我的傻儿子”。

对于王铁成夫妻来说,儿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是莫大的安慰。

​王铁成最苦恼的是儿子生病,因为儿子根本就说不清哪儿不舒服,到了医院,经常是全身每个器官逐个检查,用排除法来诊断。

​儿子的境遇让王铁成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这个群体的困境,他要在残联这个平台上为智障人及其亲友代言发声,为智障人谋福祉。

​王铁成参加各种会议,接受各类媒体采访,“南征北战”,上山下乡,都不忘为智障者群体鼓与呼,常常以自己为例,呼吁社会关注这个最困难的群体,为智障人争取权益。

​ 他当了几届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亲自提出或参与多个有关残疾人的提案议案。他经常深人全国各地的残疾人组织、培智学校,慰问残疾人工作者,为他们题词,为他们鼓劲。

他以自己的社会影响为扩大残联和亲友协会的影响和作用做出了卓越贡献。

王铁成还以身示范,他​拍电影的劳务费刚到手还没焐热乎,转身就捐了三分之一给刚成立的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还帮十几位家庭贫困的学生实现了大学梦,在贫困山区出资修建多所希望小学,每年送去校服、乐队装备。

​就这样,王铁成困难的时候少捐点,富裕的时候多捐些,不知不觉捐出去的钱物已逾百万元,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影坛慈善家”。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对于王铁成来说,却是戏“入”了他的人生。

在数年如一日的琢磨观察、一点一滴的感动积累中,王铁成一步步向周总理这个伟大的灵魂靠近,将其精神融入自己的灵魂。

​如今岁数大了,走不动了,王铁成仍不忘和床头照片里的总理说说话。“是总理教我学做人的,所以我总想向他汇报汇报我的学习成果。”

​王铁成一生只塑造了这一个人物形象,却以真诚的诠释,成为亿万观众最难割舍的艺术记忆。

而且​生活中的王铁成也是一个尽职尽责,令人感动的好丈夫,好父亲。而且,王铁成有着深厚的京城文化底蕴,这使他成为一个修养极深、对人生有着极深感悟的人。

​向王老致敬!

0 阅读:2

曼容过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