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实盘周记20230609-公募基金叒被妈妈骂了

规途致远 2023-06-10 08:36:18

强烈声明

本文仅作为我的投资记录,下文中提到的任何操作或看法,均可能充满我的偏见和错误。下文中提到的任何个股或基金,都有可能价值归零。

请坚持独立思考,万万不可依赖我的判断或行为作出买卖决策。你的钱只能由你自己负责,切记切记。

本周交易

有,略

目前持仓

下表除“当前股价”和百分比之外,其他科目单位为人民币亿元。

上期数据

注:①采用席勒市盈率估值的企业,不算三年后估值;

②对指数基金采用历史市净率计算买点卖点,不估值;

③持股比例=持股市值/账户总值。在无交易状态下,该比例可能因每只个股股价波动幅度不同,而发生小幅变化;

④仓位加总可能为99%或101%,原因是持股比例为四舍五入数据,例如10%代表实际仓位在9.50%~10.49%之间。

收益率

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0.65%

我的实盘净值上涨1.34%

2023年内沪深300指数-0.90%

我的实盘净值+2.57%

注①:我的实盘年度收益率,按基金净值法收益率和资金加权收益率孰低取值,均不含新股、新债收益。

注②:沪深300指数收益未包含成分股现金分红,年化收益率数据略有低估。

重要事项

我持有的几家公司这周没有什么重要事项,我们简单聊聊资本市场上的几件事情吧。

1、上海证券报发文:

《头部公募是时候担负起自身的责任了》

《上海证券报》是1991年新(xin)华社出版的报刊,是我国No.1张以提供证券专业资讯为主的全国型财经类日报,是证、保、银三家指定的相关行业信息披露媒体。

新(xin)华社的业内地位和权威性不用多说,想必大家都知道,而其背后代表的顶层意志也是不言而喻。

文章前两段写道,“近期市场整体呈现弱势,在缺乏赚钱效应的情况下,基金销售又到了异常艰难的时刻。从过往经验来看,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往往是权益类基金最难卖的时候,但同时也是孕育丰厚回报的时候。

从基金行业现状看,绝大多数投资者倾向于追涨杀跌。他们往往在看到明显的赚钱效应后,才会跟风买入,而这时市场往往已处于上涨周期的中后段了,常常买在了“山巅”,接下来两三年都处于亏损状态。而在市场处于底部的时候,他们往往囿于眼前的风险而不敢进场,更愿意持有现金或者买入固收类产品。”

确实,人们天生就喜欢追涨杀跌,看到炒股赚钱,蜂拥而至入股市,而一旦开始亏损,则一哄而散存银行。

近期市场行情确实不好,我的实盘曾连续几周录得年度负收益,说白了就是“亏钱”了。我持有的几家公司,前段时间股价持续下跌,已接近或低于理想买点,甚至某几家公司连续好几周、甚至好几个月,“长期”处于理想买点以下,至今没有从“坑”里爬出来。

但换个角度看,这段时间的下跌提供了绝佳的买入机会,这段明显低估的时间,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孕育丰厚回报的时候”。过段时间回来再看,会发现市场哀嚎遍野的时候,恰好遍地“黄金坑”。

普通人追涨杀跌可以理解,但以专业能力著称的公募基金,为了把规模快速做大,多赚管理费,却放弃了自身担当,反而顺着人们追涨杀跌的心理,去迎合市场需求,“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在强大的银行渠道顺势发行新基金,可以实现资产管理规模的快速增长,这也是很多基金公司规模得以爆发式增长的“秘笈”之一。与之相对应的是,在熊市中以安全为卖点迎合投资者,发行固收类产品,同样可以让投资者买单。但事实上,这时买入权益类产品的收益可能更大。”

当市场上利空消息满天飞,股价跌跌不休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买入良机。作为正经的投资机构,这个时候应该发行新基金,买股票,实现抄底;而当股价持续上涨,人们都争先恐后冲入股市的时候,反而该卖掉股票,换成偏稳健的债券。

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管理公募基金的专业人士们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从新发基金情况看,目前正在发行的108只基金中,纯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仅有26只,更多的是债券基金和偏稳健的偏债混合型基金,以及追求稳健的养老FOF产品。

很显然,这是顺应了投资者情绪却有违投资专业研判的举措——尽管此类产品满足了始终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需求,但也让部分投资者失去了潜在的高额回报的机会。”

所以,上面发文批评他们,不冤。

如此反向操作,成绩当然惨不忍睹。

2022年,163家公募基金公司中,仅有3家的主动权益基金获得正收益,基金公司主动权益基金的平均收益为-20.47%。虽然去年市场环境不好,沪深300跌幅21.63%,创业板指跌幅29.37%。

努力了一年,才跑赢沪深300指数一个多百分点,战绩实在难看。而且问题是,虽然亏了,但各种费用可是照收不误的,这种“利益共享,风险你自己担”的管理模式,虽然十分不合理,但却顽强地存在着,日复一日地收着智商税,薅着羊毛吸着血,拉低着投资者的实际收益。

所以,对于没时间学习投资的朋友们来说,宽指基金是很好的选择,以十年以上的长期视角来看收益率,能吊打绝大多数主动型权益基金。

当然,因为投资是人生的必修课,所以我们还是把这项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好。

2、经济日报发文:

《增强对A股市场的信心、决心和耐心》

经济日报,其行业地位和导向作用,不比上面提到的那家差。

所以,和发文者的地位相比,文章内容就不重要了,我们通过标题就能领会精神,感兴趣的朋友们自己搜一下。

在网上搜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到有些自媒体将其解读为“政策底”的前兆。有些人,似乎可以通过观察投资者的情绪,来判断“底部、顶部”,从而指导投资行为,抄底、逃顶,获取超额收益。

理论上说,这也的确是投资收益的一部分。我们知道,股价=每股收益×市盈率,每股收益和公司经营息息相关,而市盈率,则很容易受市场情绪影响。

一方面,公司经营得好赚钱多,(只要不搞增发让股本变多),每股收益就会增加。

另一方面,在许多人看来,一家公司涨的越好,赚钱效应越明显,就越有吸引力,越容易“骗”来接盘侠,把股价推得更高。短时间内,虽然公司经营没有明显变化,每股收益没有明显变化,但市盈率可以剧烈波动,(臆想中,主要是向上波动),泡沫可以吹得很大。

(我承认股价变化许多时候符合上述“规律”,但我并不认同这样的逻辑,也从不以股价的短期涨跌做为投资的决策依据。)

作为一名合格的投资者,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择几家熟悉的公司,赚取公司经营能力提升,带来的利润增长。当然,也不拒绝随之而来的市盈率提升,和“接盘侠”吹起的泡沫。因为拒绝也没用。全球数以万亿计的资本每天不眠不休地寻找着能够赚取更高收益的“印钞机”,只要我们选的企业是一台货真价实的“印钞机”,哪怕你再低调,也迟早会被资本盯上,通过推高市盈率、推高估值的方式推高股价。

相反,一台假的印钞机,或者是一台真的碎钞机(这二者没什么本质区别),即使再大声地吆喝:这是国货,有特色,应该给他“中特估”,也没人鸟你。兴冲冲跑来接盘的,秒变“中特哭”。

虽然,观察到市场上弥漫的悲观情绪不足以指导我们做出投资决策,但对于入市时间不长,或是还未掌握投资真谛的朋友们来说,干了这碗官方熬制的心灵鸡汤,还是可以帮助一部分朋友“增强对A股市场的信心、决心和耐心”。等穿越过几次熊牛,真正认识到我们不具有预测股价的能力,真正认同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之后,什么市场情绪、什么股价涨跌、什么热点题材、什么板块轮动,我们都能够从容应对,甚至更进一步,能够直接忽略了。

3、港股双柜台模式拟于6月19日推出

这是最近很火的一条内容,但实际上跟咱们普通投资者关系不大。

港股双柜台模式,简单说就是,原来只能用港币才能买港股,现在多了一种选择,可以用离岸人民币来买了。

而离岸人民币,简单说就是,通过国际贸易,流通到海外的人民币。举个例子,假如说,之前我们用人民币买北极熊的石油,但北极熊收到人民币后,没办法直接买我们的新能源车,因为咱家的人民币不是自由流通的。北极熊如果想拿人民币买东西,需要先到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把人民币兑换成咱们需要的货币,再和咱们做买卖。

10天后,离岸人民币又多了一种选择,就是可以买港股了。首批21只港股将在推出当日成为双柜台证券。双柜台模式,一方面可以加强港股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可以拓宽离岸人民币的使用范围,从而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不过对于咱们普通内地投资者来说,目前投资港股的合法渠道,只有港股通。之前只能以港币计价,需要承受汇率波动。假设一个例子:我在年初以100港币/股的价格买了1万股小企鹅,当天汇率1元人民币兑换1港币,所以我的投资成本是100万人民币。

年末,股价涨到200港币/股,当天汇率1港币兑换2元人民币,我把全部1万股卖光,收回200万港币,兑换为400万人民币。在这1变4的过程中,股价波动和汇率波动各自贡献了一半的力量,且都是正向的力量。

当然,这个例子是假设的。股价怎么波动和汇率怎么波动,都不是我能预料到的。如果能准确预测这些,还买啥港股啊,不如直接炒外汇去算了。

只要承认自己无法预测汇率波动,那么只需要承受波动就好了。

或者选择人民币柜台,就不用承受汇率(可能的负向)波动了,当然,也同样享受不到汇率(可能的正向)波动了。

再次声明,以上内容,尤其是第三条,充满了我的无知和偏见。汇率波动、离岸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货币政策这些偏宏观的东西不是我擅长的,以上内容仅作为我的学习记录和思考过程,不作为投资建议。如果您有不同的见解,欢迎批评指正。

0 阅读:25

规途致远

简介:更睿智,更富有,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