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特别看重家风建设,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儿。他虽然很重感情,但绝不会让家里出现偏袒私情的事儿。他对家里人要求严格,对自己更是毫不放松,始终如一地守着规矩。
不管是在炮火连天的战乱时期,还是新中国诞生之后,他都一直把自己看做普通人一个,从不搞特殊,对自己要求严格,生活节俭,这是他一辈子都在坚守的原则。
除了毛主席外,他家里的其他兄弟姐妹也都是这样,一心一意地为革命付出,从来不给家里抹黑,始终保持着低调和奉献。
1958年那会儿,毛主席往北方去考察工作,走到抚顺这块地界,特地跟市委打了个招呼,说想让他那排行老十的弟弟过来,哥俩好见上一回。
不过,当市委的工作人员去找毛泽青时,他却让人家帮他编个理由,说自己不在,外出办事了。
毛泽青为啥要编假话呢?他是不是有啥不能说的原因?
家人惨遭不幸,我下定决心投身革命。
毛主席是毛泽青的哥哥,年龄比他大23岁。他1916年出生,在家里排行老三。
毛泽青家里头穷,老爸毛蔚生为了让孩子们能活下来,不得已把儿子毛泽连寄养到了毛菊生那儿,女儿毛泽建也被送到了毛主席家中。
毛泽建和毛主席是青梅竹马,两家关系特别好。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毛主席的妈妈就会拿些粮食过去,让他们吃得丰盛点。
毛蔚生年纪一大,身体就日渐衰弱,各种毛病都缠上了他。结果,毛泽青才六七岁的光景,就没了爹。他和哥哥只能跟着妈妈,跑到街上去讨饭生活。
有些人心地善良,瞧见那母子三人挺惨的,就会从自己本就不多的口粮中分出一些给他们。可也有的人,不光不肯给粮食,甚至还会放出自家的狗去吓唬他们。
家境不好的孩子懂事早,毛泽青小时候的经历,让他学会了啥叫坚强。所以,当毛主席回到家乡,号召大家搞农民运动时,毛泽青毫不犹豫地就报了名,想出一份力。
那时候,毛泽青才9岁大,虽然他不太明白革命究竟是啥玩意儿,革命究竟是为了啥目的,但他心里清楚,跟着三哥走肯定没错。
1925年那会儿,毛泽青加入了儿童团,他的任务是给大家守岗放风。活儿虽不重,但每次毛主席瞧见了,都会夸上几句,有时候还当着大伙儿的面,说他这小弟将来肯定非同小可,有大作为。
毛泽青满心热情,把工作干得扎扎实实。但革命的浪潮来得太快,没等他完全长大就已经汹涌而至。
没过多久,毛泽青的兄长和姐姐一个接一个地遇到了麻烦,最终都在为革命奋斗的过程中献出了生命。
毛家的小七,毛泽华,1928年在上海干着秘密活儿呢,结果让敌人给盯上了。
遇到敌人残酷的拷问,毛泽华硬是挺着,一点都没让他们得逞,结果惨被敌人开枪打死。
毛泽建的姐姐,在湖南那边农民运动闹得火热的时候,二话不说就加入了。她硬是靠着自己的本事,一点点从底层干起,最后当上了游击队的队长。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她带领的小分队遭到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结果,毛泽建和她的丈夫一块儿被抓了。没过多久,两人不幸牺牲的消息就传了回来。
听到姐姐被害的消息,毛泽青整个人都垮了,他变得没精打采,接连几天都过得迷迷糊糊的。
可能是上天眷顾他,从13岁那年起,他的个子就开始猛长。那时候,大多数男人的平均身高还不到1米,而他呢,已经差不多有1米7了。
受到身边人的激励,毛泽青摆脱了哥哥姐姐经历的影响,就是在那个时候,他下定了决心,要继续走兄姐曾经走过的道路。
跟着三哥干,好好干活儿
1937年那会儿,日伪军满大街贴告示,说要抓毛主席。甭管你是谁,只要跟毛主席沾点边儿,都得跟着倒霉。
毛泽青为了躲避追捕,四处奔逃,实在没地方可去了,刚好那时候他三哥长征已经到了延安。
于是,毛泽青迈开步子,朝着延安的方向进发,经过近两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成功抵达了延安地界。
这一路上,毛泽青基本上都是靠两条腿走出来的。虽然路上也有其他代步工具可用,但因为他得躲着日伪军和国民党的追捕,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他只能选择步行前进。
毛泽青走了好长的路,终于抵达了延安。兄弟俩好久没见,一见面眼泪就哗哗地流,两人紧紧搂在一起不放手。
弟弟来找毛主席,毛主席心里乐开了花,立马张罗了一桌好菜给弟弟接风。
后来,哥俩聊起了家里的其他兄弟姐妹,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个不停,直到天边泛起了鱼肚白。
在毛泽青心里头,三哥的影子总是那么伟岸,他一心一意向着党,为了革命事业,为了老百姓,不停地奋斗,简直就是他心目中的大英雄,完美无缺。
了解了弟弟的来访目的后,毛主席心里头又惊讶又激动,可他还是得认真地说:“你得仔细琢磨琢磨,这可不是条好走的路,一个不小心,连命都可能没了!”
到了这儿,毛泽青瞅着三哥,毫不犹豫地表示:“我来了,怕啥!”
他因为哥哥姐姐的经历心里有了阴影,但这反而让他更坚定地想要革命。毕竟,毛家的每个孩子,都绝不是那种会退缩怕事的人!
毛泽青终于达成心愿,他和三哥不光是血浓于水的亲人,更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往后的日子里,这对兄弟会携手同行,一起打拼,共同追求目标。
通过毛主席的引荐,毛泽青成功当上了兵,后来他还加入了党。
毛主席对这个弟弟可没少帮忙,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毛泽青呢,一边得到了锻炼,一边也深深体会到了家人的关怀和温暖。
因为工作性质比较特别,为了保密,毛泽青用了个假名叫毛运才。他在陕北公学念完书后,组织上安排他去了印制厂干活。在那段时间,他还在抗日军政大学里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过了几年,毛泽青跟着大哥毛泽民去了新疆闯荡。在启程前,毛主席特地送了他一把手枪,叮嘱他要时刻不忘革命初心。最重要的,是要老老实实把自己的活儿干好。
1943年那会儿,毛泽民遭到了军阀的毒手。为了掩护弟弟,毛主席想了个法子,让他假扮成商人,在山西和陕西之间来回跑动,暗地里干些秘密任务。
毛泽青不光负责一些特别的任务,他还会帮忙给根据地买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他掌握了不少财务管理的本事。
有一次,毛泽青带着东西回陕西,碰巧见到了主席。他们聊了一会儿工作上的事儿,聊着聊着,主席就说,毛运才这个名字跟他不搭。结果,毛泽青后来就把名字给改了,改成了毛万才。
不管怎么称呼,大家都不太会把毛泽青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和毛主席想到一块儿去。
没错,毛泽青改名背后还有这样一个缘由,他投身革命,就是打心底里想成为像三哥那样的人,不为别的,就图个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压根儿没想着啥荣华富贵。
家里人聚在一起,老三给了些钱补贴家用。
那时候,每位革命战士都一样,怀着同样的信念,啥消息也不留就走了。等他们再回到家乡,已经完全变了样。
毛泽青离家那天,跟老婆庞淑宜说了一声,说是要出去闯荡商界,但啥时候能回来,他却是一点儿也没提。
等了足足12个年头,到了1949年,湘潭终于迎来了解放。庞淑宜从一位解放军战士的口中得知,原来她的丈夫老早就投身革命了。他说,等过上一段时间,丈夫就会跟着其他战士们一块儿回家来。
十二年啊,庞淑宜整整盼了十二年。心里一直惦记着丈夫不知生死,愁得她晚上都睡不着觉。还好老天爷开恩,毛泽青竟然还活着。实在等不及丈夫回家,庞淑宜跟爸妈说了声,当天就收拾东西赶往长沙了。
一路颠簸之后,庞淑宜终于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瞅见了老公。那一瞬间,她又气又伤心,还特别的激动。
最后,这对夫妻终于重逢了,并且从此再也没有分开。
庞淑宜就是个寻常的家庭主妇,结婚以后基本就不出门,整天就在家里忙里忙外,就算到了西安,她的生活还是这样。
毛泽青挣的钱并不多,他和老婆一直过得挺拮据。后来有了娃,这小家庭的日子就更难过了,真是步步艰难。
庞淑宜得知毛主席在北京做了大领导,心里头那个乐呵,觉得这些年吃的苦总算是见到头了。接着,她就琢磨着,看能不能让主席帮衬一把,提拔提拔自家老公。
不过,毛泽青一听她这主意,立马火了,坚决不同意,直说不能给三哥丢脸!他让妻子以后都别提这事儿了。
毛泽青作为家属,行事一直都很隐蔽,基本上,如果不是圈子里的人,压根不知道他和主席有那么一层关系。
1954年的时候,组织让他去阜新发电厂工作。在出发前,主席了解到他弟弟家里手头紧,就悄悄地塞给他300块钱,让他给老婆孩子买点啥东西补贴一下。
毛泽青没法拒绝三哥的盛情,一到那儿,他就赶紧给家里买了好多新衣服,还给自己换了块全新的腕表。
不过,就因为那档子事儿,他险些被人给逮住了。
换了块新表去单位,周围的同事都议论开了,说平时挺节省的毛泽青咋突然换了新表,还披了件新大衣呢?
他是不是也像外面那些当官的,把单位的钱偷偷塞进了自己腰包?
自打解放那会儿起,不少当官的就开始滥用权力,仗着自己头上的小官帽拼命捞钱,把社会风气搞得乌烟瘴气。毛主席看着这股歪风邪气,心里很不是滋味,就跟中央的领导们合计了一下,说要来个狠的,搞个彻头彻尾的“三反”运动,把那些个“大老虎”一网打尽。
这次活动中,主要聚焦的不只是官员和掌权的人,还包括了来自各行各业的财务专家,所以,毛万才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了解毛泽青的人都清楚,他绝非什么“大贪官”,可“反腐专案组”的人偏偏不信这套,硬逼着他交代钱是从哪儿来的,好买那些东西。
这么多年投身革命,毛泽青从没跟外人聊过自己和主席的那层关系,尤其打虎队里人多嘴杂。实在没办法,他这老实人只能想了个由头,说钱是自己平时省吃俭用一点点攒的。
没确凿证据,打虎队的人不敢随便动手,只能先把毛泽青给放了。但这事儿就算完了吗?没完呢。
不给人添乱,免得以后后悔
毛泽青回家没逍遥几天,打虎队的人就再次找上门了。这回,他们手里攥着确凿的证据,二话不说就把他直接从家里带走了,扔进了审讯室里头。
审问的重点很直接,就是想问清楚毛泽青的生活为啥突然变得那么奢侈,这些钱来路正不正。
原本打算照着上次那样解释,但一说出同样的理由,打虎队的人压根儿不买账。不管毛泽青如何辩解,他们铁了心认为那笔钱是贪污受贿的赃款。
毛泽青费了好大劲解释了一番,最后打虎队的人让他列个明细,把收入和支出每一笔都写得明明白白。
毛泽青没办法了,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最终只能坦白这笔钱是从哪来的,还说了说自己和毛主席的那层关系。
你说你和主席是亲戚?这听起来也太离奇了吧?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这一点?”毛泽青看大家一脸怀疑,就提议让大家去他家,找他妻子拿出主席亲手写的信来看看。
没过多久,打虎队的人就上门来了。庞淑宜一听他们说明来意,心里就明白了,丈夫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于是,她连忙翻箱倒柜,找出了兄弟俩之前写的那些信件。
瞅着手中的信,打虎队的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场大乌龙,毛万才其实就是毛泽青,主席的亲弟弟,排行老十。
就这样,毛泽青和主席之间的那层关系,大伙儿心里都明镜似的。
毛泽青重新去单位上班后,那些以前对他不太感冒的同事,都开始主动跟他聊天了。有的人就建议他,何不趁着这个机会,给自己谋个更好的职位,不过毛泽青都一一回绝了他们。
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固执或者不懂感恩,毛泽青心里明白三哥一路走来有多艰辛。因此,他不愿意再给三哥添乱,就连自己生病了也不想让主席知道,免得让他操心。
1958年的时候,毛主席往北边进行考察,当走到抚顺这块地方,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弟弟。两人已经好几年没见了,主席心里头特别挂念。所以,他就让当时抚顺的市委领导去把弟弟给请了过来。
不过,当市委的人到家里把情况讲明后,毛泽青首先想的不是高兴,而是直接回绝了。
毛泽青为啥不愿意见三哥呢?是不是他俩之间有啥误会或不高兴的事儿啊?
其实事情并非那样,当主席去找毛泽青的时候,他正巧心脏病犯了。为了不让三哥担忧,他就随便找了个借口,说自己要外出办事。但他压根儿没想到,兄弟俩这一分别,竟然就再也没能见上面。
1973年,毛泽青病好了,他带上老婆孩子去了北京,心里惦记着二十多年没见的三哥。可那时候,主席因为忙得太狠,身体大不如前,连站起来都得别人帮忙。
结果,兄弟俩这次见面又没谈拢,不欢而散。
毛泽青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他不甘心就这么走了,所以在临走前,和家人一起拍了张合照。他在照片背后写上“想三哥了”,然后拜托主席身边的人,帮忙把这张照片捎给三哥。
1976年9月,咱们国家的大领袖走了,这事儿让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伤心里头。毛泽青一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
结束的话:到这里,咱们就聊得差不多了。总结一下,咱们前面说的那些内容,都是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希望经过这一番探讨,你们心里头都有了个大概的认识。咱们的目标就是,把复杂的事儿说得简单明了,让大家都能听懂、记住。好了,这次就先到这儿,以后有机会再接着聊。
1981年,毛泽青离世后,他的妻子庞淑宜就独自挑起了养育孩子们的重担。
老公离开后,家里的日子越过越难,但她心里一直记着老公的话,坚决不给主席丢脸,也不靠这层关系捞好处。就这样,这股红色的精神劲儿,一代一代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