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份,空军里的政委肖华,他下了飞机就直接奔北京来了,开始在这儿工作。
这一路走得挺累,肖华刚下飞机,心里就琢磨着去路边小店买两盒烟过过瘾。但还没等他抬腿走出机场大门,接送的车就已经开到眼前了。
走到前门那块儿,肖华瞅见一个卖烟的小摊儿,烟瘾突然就上来了,他就走过去打算买包烟。
肖华一眼瞅见小贩的脸,顿时愣了一下,开口就道:“这家伙,不就是那个杀了司令员黄骅的坏蛋吗?”
肖华到底是怎么一眼就看出来那个小贩的真实身份的呢?还有,那个杀黄骅的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谋杀司令员】
1943年6月30日那天,在河北沧州的大赵村里,冀鲁边军区的二把手黄骅,一早就喊上所有的领导,到大堂集合商量事儿。
黄骅打算按照那时候的情况,聊聊怎么抗日,还有和国民党之间该怎么处理关系。
会议从一早忙到中午,进度才勉强过半。为了赶紧搞定,黄骅和同事们都没顾上吃饭。
会议的事儿比预想的要多,结果黄骅原先备好的油灯不够用了。于是,他赶紧让身边仅有的两个警卫员去村里找乡亲们借点油灯来应急。
就在警卫员刚离开大堂那会儿,大门口猛地响起了敲门动静。
黄骅瞧见门一开,军区手枪队的头儿冯冠奎就走了进来,他心里不禁犯嘀咕:“哎,冯队,你不是昨天还说不舒服嘛,咋这就跑来开会了呢?”
冯冠奎瞅着黄骅身上散发的热气,嘴角往下一撇,哼了两声冷笑。然后他迅速掏出枪来,对着黄骅就开了两枪。
没想到事情会突然发生变故,黄骅和其他领导一时间都懵了,副司令员黄骅就这样在枪声中倒下了,没了性命。
就在大家打算回击的那一刻,冯冠奎身边突然又冒出十几号人,他们拿起步枪,对着大堂一顿猛扫。
就在那一刻,大厅里的领导们全倒在了血堆里,最后只活下来四个,但也都是受了重伤,趴在地上起不来。
当冯冠奎他们正打算给那些已经受伤的战士再来一枪时,之前去拿油灯的警卫员因为听到动静,急匆匆地跑了回来。一见这架势,冯冠奎他们吓得立马转身逃走了。
最先赶到的警卫反应迅速,嗖的一下把手榴弹扔到了冯冠奎他们逃跑的路上。结果,一个匪徒直接被炸死了,另外三个也动弹不得了。
真没想到,事情来得太快,手枪队队长冯冠奎竟然一下子就反了水,谁都没预料到。
最后,冯冠奎他们几个成功从大赵村溜走了。尽管后面有两个排的士兵紧追不舍,但好一阵子下来,还是没能把这伙匪徒给逮住。
事情发生后,军区里管政治的刘贤权主任很快就明白了,这不是简单的逃跑,而是有人精心策划的叛乱。那个跑掉的冯冠奎,很可能会带着更多人回来反打我们一仗。
没办法,他只能先把给黄骅报仇的事儿放一放,带着剩下的战士们离开大赵村,找个离那儿近点儿但又更安全的地儿驻扎下来。
【幕后凶手】
黄骅因为变节被杀的事情传到中央,中央特别这事儿,气得不行,发誓要把凶手找出来绳之以法。
接着,115师的领头人罗荣恒师长,还有政治部的头儿肖华,挑起了查清这事儿的担子,他们立马就在冀鲁边军区动手调查了。
说说冯冠奎这家伙吧,他跟那时候大多数的共产党战士可不一样。人家可不是从草根堆里爬出来的,曾经啊,他是个土匪,不过后来改过自新了。
那时候,为了能把所有人团结起来一起抗日,就算是那些以前当土匪的,我们也会想办法拉拢进来。
在收编土匪之前,我们通常会派人去详细了解他们的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整顿,但冯冠奎加入我们队伍时,这些流程就被跳过了。
冯冠奎这家伙,在加入我们队伍前,是个啥坏事都干的土匪头子。他给当地老百姓惹了不少麻烦,大家提到他都头疼。而且他加入我们,也不是突然良心发现,改邪归正了,纯粹是因为他树敌太多,四处树敌,没法再混下去了。
冯冠奎能进入部队,全靠当时军区司令员对他的认可。
冯冠奎来到我军这边后,多亏了司令员的关照,他都没怎么经过学习和改造的过程,就直接坐上了手枪队队长的位子。
结果,这个以前的土匪,在军队里头,因为他那一身改不掉的土匪毛病,老是做出一些破坏军纪的事情。要不是那位司令员一直护着他,他早就因为那些事儿被撤了,哪还能稳稳当当地当着手枪队的队长。
冯冠奎的背后有个强硬的靠山,那就是冀鲁边军区的司令员邢仁甫。说起来,邢仁甫和黄骅之间,存在着不小的过节。
基于这种情况,肖华他们猜想,邢仁甫可能是让他的心腹冯冠奎闹事,害死了副司令员黄骅。
接着,肖华就直接走到了军区司令员的家门口,打算跟邢仁甫好好聊聊,问个明白。
推开门那一刻,肖华直接呆住了。邢仁甫坐在椅子上,一个劲儿地叹气,脸上湿漉漉的,像是刚哭过,满脸都是泪痕。
肖华一进门,邢仁甫立刻站了起来,对他说:“真是不好意思,让你撞见了。黄骅副司令员的事,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太难过了。”
肖华看到邢仁甫的反应,心里不由得一愣。邢仁甫表现得实在是太伤心了,说的话里全都是怪自己太相信冯冠奎的意思,还说要给黄骅讨回公道。
不过从肖华手里得到的消息来说,让冯冠奎对黄骅下手的那个人,其实就是邢仁甫!
邢仁甫和黄骅之间到底有啥过节,能让肖华那么确定,邢仁甫就是背后搞鬼的人呢?
【叛变被阻,准备刺杀】
黄骅1941年被安排去了冀鲁边军区,他以前打过不少仗,在突围战、抗日还有长征那会儿,都表现得特别棒。
上面刚下了决定,提拔黄骅,让他去当冀鲁边军区的二把手,也就是副司令员。
到了冀鲁边军区,黄骅那真是大放异彩,他在敌后的行动能力超强,保密工作也做得滴水不漏。在冀鲁边军区的部队里,他亲手带出来一支像幽灵一样神出鬼没的特种部队。
由于队伍实力不断增强,冀鲁边军区在几年光景中,成功策划并执行了许多出色的游击战斗。这样一来,每当日军想要采取行动时,都会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惹麻烦上身。
黄骅因此得到了中央的,同时也特别受战士们的喜爱和支持。
但那位军区副司令员表现得实在太抢眼了,相比之下,军区司令员就显得有点不那么出彩了。
尽管这事儿没人挑明,但瞧瞧黄骅那出色的表现,邢仁甫心里的怨气是越来越重了。
跟黄骅少年时期就入党的情况不一样,邢仁甫他啊,以前可是西北那地方军阀马家军里的一员大将。
虽然他加入了共产党,可军阀习气一点没改,始终把冀鲁边军区当成自个儿的地盘,把军区的战士和武器装备都看作是自己的私有物。
并且,随着他手里的力量一点点增强,他开始琢磨着要再次跟共产党对着干,自个儿去当山头的老大。
所以,他老是对来这儿干活的共产党员找茬,导致不少共产党战士在冀鲁边军区呆不长,最后只能走人。
就在邢仁甫的计谋眼看要得手之际,副司令员黄骅抵达了冀鲁边军区。
黄骅干事儿的能力,确实比先前从上面派来的党员要高出一截,邢仁甫原本盘算的那些事儿,眼看就要被黄骅给搅黄了,这让他心里头开始有些发慌。
但话说回来,邢仁甫一开始并没想着要干掉黄骅。要知道,那时候黄骅的名声可大了,再说,暗杀跟排挤不是一码事,要是被发现,那肯定得惹恼党中央。
所以邢仁甫没敢胡乱行动,他就老实地呆在自己的位子上,暗暗地壮大自己的力量。
到了1943年3月份,党中央安排邢仁甫前往延安进行培训,同时指定在邢仁甫学习那会儿,由黄骅来当司令员。
这回,邢仁甫彻底急了眼,他觉得是黄骅跟中央告了状,打算把他这个司令员的权力给夺了去,因此他决定对黄骅下手,要了他的命。
黄骅跟邢仁甫之间的不和,在冀鲁边军区那可是公开的秘密,大家都知道。
然而邢仁甫相当狡诈,在暗杀黄骅的事情上,他一点嫌疑都没露,这让肖华他们根本没法抓住他。
肖华正犯难呢,独立团的头儿冯鼎平冷不丁地找上门来了。
【罪行暴露】
肖政委,我这儿有点情况得跟您说一声!
黄骅被刺那事儿之后,邢仁甫私下里找了冯鼎平,跟他好好聊了聊。
他跟冯鼎平坦白,说自己因为黄骅的事儿,已经得不到中央的信任了。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干掉了黄骅,打算自己拉杆子单干。他还想拉冯鼎平入伙,一起反叛,要么投国民党,要么投日本人。
邢仁甫找上冯鼎平,主要是因为他们俩背景挺像,都曾在军阀手下混过日子,所以私下里关系挺铁。
早些时候,邢仁甫对那些党员使绊子,冯鼎平在其中可没少推波助澜。
但邢仁甫没料到的是,尽管冯鼎平跟他交情挺深,经过革命精神的洗礼,冯鼎平的脾气秉性已经大变样了。
尽管邢仁甫能得到他出于个人好处的帮助,但在关乎整体设计原则的关键时刻,他并未轻率行事。
听到这个,肖华挺纳闷:“你咋不早告诉我呢?”
冯鼎平抓了抓脑袋说:“这不是因为之前老帮邢仁甫嘛,我怕自己也被拉下水。多亏了副团长开导我,我才转过弯来。肖政委,您要怎么罚我就怎么罚,但千万别放过邢仁甫那个家伙!”
冯鼎平讲完那句话后,肖华立马大笑起来:“你举报这事儿做得对,我干嘛要罚你呀,应该奖励你才合理嘛!”
拿到这些证据后,罗荣恒和肖华赶紧商量怎么抓人。为了不让邢仁甫起疑心,罗荣恒说咱们得先让他放松点,等机会一到,立马就把他逮住。
很不巧,抓邢仁甫那会儿,我军里头的国民党卧底提前给邢仁甫透了信儿。他二话不说,带上小老婆和心腹刘永生,脚底抹油就跑到天津去了。
还好战士们行动迅速,虽说没逮住邢仁甫,但也抓了他手下的几个心腹。
审邢仁甫的亲信时,我们问出了那天干掉黄骅的几个凶手,有冯冠奎、陈二虎、刘永生,还有潘特这些人。
【搜查凶手】
知道凶手是谁后,罗荣恒和肖华他们立刻动手去抓人了。
不过呢,邢仁甫这家伙已经溜到天津,去找日本人了。他把自己在共产党那边搞到的很多情报,一股脑儿地告诉了日本人。结果,他在日本人那儿混得还不错,日本人还挺看重他,直接让他当上了津南伪军的司令。
而那几个剩下的凶手也都慌乱逃窜,有的投靠了日本人,成了汉奸,有的则去给国民党当起了马前卒。
一听到这事儿,战士们火更大了,一直追着这些人要逮住他们。
首要说的就是那个大坏蛋邢仁甫,他投靠日本人当了汉奸,结果还没满两年呢,日本人就举手投降了。
他后来混进了跟日本人勾结的国民党,给蒋介石当起了保安司令。
不过,在成为国民党一员后,没几年光景,蒋介石就因为解放战争打输了,跑去了台湾。
邢仁甫这回没能溜掉,被我军给逮住了。经过公开的审判,他最终被判处了枪决。
没多久,他的得力助手刘永生,在广西那边被我们抓到了,后来就被处决了。
冯冠奎、杨峥候、邢朝兴这些家伙都投了敌,做了汉奸。但冯冠奎这家伙倒霉,直接被日本鬼子给干掉了。剩下的杨峥候和邢朝兴也没跑掉,抗战一结束,就被咱们军队给正法了。
而陈二虎那一伙凶手呢,他们跑去了国民党那边,结果却被国民党给处决了。
新中国成立那年,那些曾经的凶手大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唯独一个叫潘特的家伙,就像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似的,怎么找也找不到他的踪影。
【买烟奇遇】
1950年6月份的时候,空军政委肖华收到了调动的命令,然后他就去了北京。
肖华因为老婆下了死命令,一路上硬是一根烟都没抽,下了飞机后简直是憋坏了。正好接他的车子也到了,他只好憋着劲儿,坐上车赶去上任。
当车子慢慢接近北京前门那块地儿,肖华猛地瞅见路边摆着个卖烟的小摊,心里头憋了好久的烟虫子一下子就闹腾起来了。
接着,肖华叫司机把车停好,然后自己走过去找那个卖烟的小贩。
老板,您想抽哪种烟呢?
我会这样重新表达:“我打算...”“我心中有个想法,就是想要去做某件事情。确切来说,我渴望迈出那一步,去实现我一直以来的愿望。无论前路如何,我都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去追求,要去争取。因为那是我内心深处的声音,它在呼唤我,告诉我,是时候行动了。”
说到一半的时候,肖华猛地一顿,他感觉卖烟的小贩那嗓子听起来好像有点熟。
随后,肖华不知咋的就默不作声了,那烟草小贩赶忙抬头,递上一包烟来:“老板,看看这红双喜烟,我给您打个折。”
瞅见小贩脸上那焦急的神色,肖华心里顿时有了底,认定了这家伙的身份。紧接着,一股报仇雪恨的快感涌了上来:“嘿,这不就是干掉黄骅那家伙的凶手嘛?咋,连我都瞅不出来了?”
小贩一听这话,手里的烟卷立马掉地上了,脸上全是惊讶,嘀咕着说:“肖政委,这...这是肖政委啊...”
没想到这个卖烟的小商贩,其实就是当年黄骅遇刺案里唯一没被抓住的那个人——潘特。
潘特比其他人都机灵不少,他逃跑后找了个山里的隐蔽地方躲起来。后来,他还成了家,有了孩子。等到国家建立起来了,他就一直在北京靠卖烟来过日子。
我们老在敌军里找潘特,难怪一直没他的踪影。
潘特落网之后,当年那些杀害黄骅的凶手,一个不落,都遭到了法律的严惩。
逃得再久,正义终会到来。潘特流亡了整整7年,但终究没能逃脱法律的惩罚。
黄骅同志的离世真是让人痛心,要不是有邢仁甫这种人捣乱,黄骅同志本该能亲眼见证新中国的诞生。可惜啊,他没那个福分。
但那些杀害黄骅同志的凶手,最后全都被惩罚了,这也算是给这位革命英雄的灵魂一个交代。我们会一直铭记他对革命事业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