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的冬天韦杰从北京回到成都,在跟战友以及女儿的交谈中,韦杰想到了很多过去的记忆,而他们谈到河北涉县的时候,韦杰脑海中闪过许多当年在敌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画面,除了日本侵略者以外,韦杰还想到了那里的人民群众以及百姓。
他的心中涌上一股冲动,他决定带着女儿韦虹一起,去一趟河北的涉县。
涉县的冬天,总是让人感到格外沉静。

与战时的喧嚣不同,当年的战场不复存在,那条村庄安静得让人几乎忘记了曾经的苦难与牺牲,就在这时,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进村里,原本平和的气氛被打破了。
村民们基本上没有见过这样的车,于是纷纷围了过来,车窗旁,一个个带着惊讶和兴奋的眼神交错在一起,大家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集中到车内。
没过多久,车门打开,韦杰从车里走了出来。
韦杰看着眼前陌生的乡亲们,试图寻找一个能够认识的面孔,所幸的是,这条村子的一些老人,他们认得韦杰,在得知这个人就是当年的军分区司令韦杰之后,他们大声喊着:
“韦司令回来啦!”
随着这一声呼喊,整个村子顿时沸腾了。
多年的岁月未曾抹去他们对韦杰的记忆,反而在这四十年后,他们对韦杰更加亲近。
村里的老人们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1943年,那时韦杰是太行五分区的司令员,带着战士们和当地的村民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那时候,尽管生活贫困,村民们依然会为八路军提供食物和药物。
有的老人甚至把自己家里能卖的东西拿出来,只为帮助伤员治伤,生活虽然艰辛,但那份深厚的情谊从未因困苦而消散,随着战争的结束,八路军渐渐离开,村子恢复了原本的宁静,但村民们心中的记忆,却永远未曾消失。

这次,韦杰回到了这个曾经的战场,回到了那个曾给他温暖的地方,他的到来,不仅是为了怀念过去,也是为了将那份无声的感激与深情传承下去。
随后,韦杰带着女儿韦虹走向了一户村民家,在一些老人的指引下,韦杰知道,这里就是当年寄养韦虹的地方,这个家对于韦虹来说,不仅是她的父亲的恩人旧地,更是她自己的第二个家。
走到熟悉的院门前,韦虹突然记起了许多童年的片段,她曾经在这里与一位老妇人一起晒粮食,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甚至是坐在她膝前理头发。
她的记忆慢慢恢复,此时,房子内的一名老妇人匆匆走出门口,显然也是知道了韦杰回到了村子,韦虹看着眼前的老妇人渐渐清晰起来,这位老妇人给她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可是脸庞却苍老了。
韦杰此时轻声叫道:
“韦虹,过来,这位是你另一位妈妈”。
韦虹回过神来,听到父亲的话,她才明白,这就是当年照顾她长大的“妈妈”。
当年为了抗日,韦杰只能把女儿留在这里。
这位妇人当年也是一名年轻母亲,她用自己那微薄的收入,把她一手拉扯大 ,年少的韦虹虽然因为父母参加革命工作没能够被父母关爱,但韦虹也并非没有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她的第二位妈妈始终没有让她饿着、冻着,一直是她温暖的庇护所。
“妈……”

韦虹轻声喊着,随即扑进了老妇人的怀抱,泪水瞬间涌了出来。
老妇人也紧紧抱住了她,眼角不禁滑过泪水。那段艰难的岁月,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在她们的心中,彼此的情感依然那么深厚。
战争带走了时间,但带不走那份无私的母爱。
战争的岁月,村里人因为八路军的帮助而深深铭记韦杰,而现在,四十年过去了,韦虹和父亲回到这里,既是为了表达感激,也是为了让这份深情代代相传。
每次离开东达村时,韦虹总会带着成都的特产,给那位养育她的“妈妈”送去,以此来表达自己深深的关怀与感激。
每当离开时,她总是依依不舍,回头望向那些送行的乡亲们,特别是那位年迈的老妇人。
尽管眼泪模糊了她的双眼,但她深知,这份感情,比任何东西都更加宝贵。
韦杰执意带着女儿回到这里,目的就是为了让女儿明白人不能忘本,更不能因为自己所在的位置不同,就忘掉了过去对她有恩情的地方,韦杰在革命之前就是一个普通的人,韦杰将军的故事,还要从1914年说起。
1914年3月29日,在广西东兰县三石弄引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
那个年月,东兰的土地贫瘠,生活困苦,农民的日子总是被无休止的劳作和沉重的赋税压得喘不过气来。
少年时期,他和千千万万的农家孩子一样,早早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跟着父亲、哥哥在田间劳作,在日头下弯腰挥汗,在大山中寻觅生计。

1927年,13岁的他进入韦拔群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革命思想,第一次听到了关于农民翻身、打破旧世界的道理。
他幼年的困苦生活让他对剥削与压迫有着最直观的感受,这些革命思想如同火种,迅速在他的心里燃烧起来。
1929年冬天,他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彼时的红军队伍还十分年轻,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生活异常艰难,但他没有丝毫退缩。
1930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三年后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韦杰跟着部队前往了江西,他先后担任红七军第19师第53团排长,红三军团第5师侦察连连长、第13团营长,他经历了中央苏区的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见证了无数战友的牺牲,也在战火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员。
1934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这一段艰苦卓绝的历程,不仅是一次体力与意志的极限考验,更是他革命信念的淬炼。
到达陕北后,他被任命为红十五军团第73师第223团参谋长,后又接连升任团长、骑兵团团长、师参谋长、师长。
他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东征、西征等战役,每一次战斗都充满艰险,每一次胜利都来之不易。
在枪林弹雨中,他的名字逐渐被更多的战友所熟知,他不仅是一个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更是一个能和士兵同甘共苦的军官。

1937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兼任队长。
不久后,他被派往前线,担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随后又成为第115师第344旅第688团团长。在香城固战斗中,他率部英勇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39年底,他调任第129师新编第1旅旅长,率部在山西、河南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他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不断袭扰敌人,破坏其交通线,同时与国民党顽固势力展开复杂斗争。
他深知抗日战争不仅仅是正面战场的较量,更是在敌后战场争夺人民的支持。因此,他的部队不仅是战士,也是组织群众、发动抗日的先锋。
1940年8月,百团大战打响。他率部在安阳至磁县一带展开破袭战,摧毁日军的交通运输线,使敌人的补给受到严重影响。
在太行区1942年反“扫荡”战斗中,他带领部队顽强作战,成功掩护第129师师部机关和太行边区政府安全撤退转移。
这场战斗充分展现了他的指挥才能,他不仅能在正面战场上与敌人较量,也能在险境中化解危机。
1943年,他被任命为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继续在敌后战场坚持斗争,也是在担任军分区司令的过程中,韦杰与涉县的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的女儿也在这里长大。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转战解放战争战场,出任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副司令员兼第16旅旅长。在上党战役中,他率部英勇作战,击败了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反扑。

之后,他率部队三下陇海路,在鲁西南地区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
1946年5月,他指挥部队攻克豫北重镇汤阴,成功活捉了国民党军暂编第3纵队司令孙殿英,韦杰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1947年,他率部抢渡汝河,成功掩护中原局、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机关和直属队安全渡河,为解放战争的战略转移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他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第14纵队司令员,随后又升任华北军区第14纵队、第13纵队司令员、第61军军长,他率部参加了太原、陕中、扶眉、进军西南等战役,为解放全中国立下赫赫战功。
只是,岁月并不总是对人温柔,1985年春节后,尽管已经年过七十,韦杰依然忙碌不停,中央的一号文件让他几乎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埋头于工作中,韦杰的身体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虚弱。
1987年,韦杰将军离去。
在他离去后,郭毅在处理遗产时,毫不犹豫地将他所有的财产,包括他的房子、车辆,都归还给了组织。
有人劝她留下,但她非常坚定:
“韦杰不在了,这些本来就不该是我的。”

韦杰将军一生的朴素思想,始终在影响身边的人,在韦杰看来,他本来就是一无所有,为了人民服务和斗争,才让他有了那些东西,而在他离去之后,这些东西也应该还给人民,就是在他这种思想下,他的孩子们成长得无比健康,成为了韦杰最骄傲的思想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