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第二野战军在西南进行着剿匪运动,剿匪运动本身也是解放工作的重要一环,因为在西南地区的大量土匪,他们并不是平民老百姓组成的,而是在国民党的一些残兵败将溃逃之后,他们裹挟着大量在社会上作恶多端的不法分子上山藏匿,最终成为了“职业土匪”。
而在西南的某座大山深处,周围的老百姓把这里叫做黑山,存在着一支国民党的残兵败将,有的人说,被蒋介石亲自任命为72军军长的“唐有余”就在这座山上,是这里最大的土匪。
但有的人也反对这种说法,因为国民党军队里面,就没有一个叫做唐有余的军官。

可事实上,有的人就知道,唐有余的真名并不是这个,而是傅秉勋。
在1949年,国民党军队全面溃败的情况下,蒋介石将他恨之入骨的傅秉勋任命为了72军军长,并且象征性给予了一个中将军衔,傅秉勋手底下的部队全都是残兵败将,战斗力可能都比不上我军的一个师,所以很快就溃败了。
也是在1952年的时候,根据黑山附近的老百姓上报政府,他们说在山脚下的一处河流,发现了一具穿着国民党军官服装的“尸首”。
得到了回报之后,我军相关的军分区立即派人前去查此事,经过一番调查之后,这件事情被上报中央军委,因为基本能够确定,被老百姓发现的那个国民党高级军官,就是傅秉勋,听到傅秉勋以这样的结局结束人生,郭汝瑰非常感慨。
郭汝瑰记得,傅秉勋当年与他同窗的岁月片段,只可惜的是,傅秉勋是一个国共两党都容不下的存在。
傅秉勋是什么人呢?
按照关系来说的话,傅秉勋是郭汝瑰堂妹夫,要说起来,两个人都是有亲戚关系的。
把目光放回到1925年,这一年,蒋介石的势力染指四川,当时担任着川军二十师师长的郭汝栋决定投靠蒋介石,郭汝栋,就是郭汝瑰将军的堂兄,他的亲妹妹,也是傅秉勋的妻子。

而为了真正赢得蒋介石的信任,郭汝栋深知必须采取一些切实的措施,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将自己身边亲近的、信得过的亲戚送到蒋介石的身边,这就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对方的都城当作质子一样。
这一决定促使傅秉勋和郭汝瑰进入了黄埔军校第5期,成为了蒋介石势力中的一员,所以傅秉勋与郭汝瑰的关系非同一般,两人不仅是亲戚,更是深厚的朋友。
在一开始,郭汝瑰和傅秉勋都怀着同样的雄心壮志,期望在军旅生涯中找到一番天地。
其实在郭汝瑰看来,傅秉勋前途无量,甚至要比他大的多。
首先,傅秉勋身材高大,英俊不凡,郭汝瑰则相对矮小,外貌较为普通。
其次,傅秉勋非常会照顾别人的情绪,他在每次出席社交场合时,总会刻意做出自己是郭汝瑰跟班的样子,以此来衬托郭汝瑰的英俊与卓越。
傅秉勋也曾加入中国共产党,也就是说,他曾经是我党的一员。

而一切的转折点在1929年,不久之前,蒋介石发动了清党行动,郭汝瑰和傅秉勋的共产党员身份被郭汝栋得知,郭汝栋没有处理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动脱离部队。
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郭汝瑰与傅秉勋前往日本留学,学习陆军知识,前往日本之后,他们两个人都与我党组织失去联系,区别在于,郭汝瑰心中始终记得自己是共产党人,傅秉勋则忘掉了。
回国后,郭汝瑰选择了考入陆军大学,继续深造,而傅秉勋则回到了四川,继续在郭汝栋的第20军任职。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郭汝栋的第20军被改编为第43军,承担起了出川抗战的重任,傅秉勋在这一时期被任命为151团团长,他带领着部队参加了淞沪会战,与此同时,郭汝瑰加入了陈诚的“土木系”第14师担任参谋长,同样参加了淞沪会战。
而在淞沪会战之后,郭汝瑰的表现就超越了傅秉勋,郭汝瑰临时接替了旅长的职务,并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获得了上级的认可,从而引起了陈诚的注意。
郭汝瑰在国民党军中的成就,很多都是陈诚的青睐给予的。
当然,郭汝瑰也是值得的。

武汉会战前夕,蒋介石让陈诚制定战略,陈诚在制定完了战略之后,让手底下的参谋们想一想看一看,有没有什么缺漏的地方。
参加会议的很多人都不敢当着陈诚的面挑陈诚的毛病,但郭汝瑰却在这个时候勇敢站了起来,他指出了陈诚部署的僵化,随后提出新的策略,简洁而果断:
“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
他主张将主力部署在外线,利用地理上的优势,消耗日军的兵力,同时为武汉内的物资向西南转移争取宝贵的时间。
与此同时,在43军中的傅秉勋虽然升职不断,但一直未能掌控整个第43军的指挥权,更重要的是,四十三军作为川军,被蒋介石无比忌惮,所以在淞沪会战之后,兵力和武器装备损失并没有被补充。
四十三军的实力偏弱,傅秉勋也始终未能像郭汝瑰那样发挥出自己的军事才华,两人之间的差距也在此时愈加显现。
也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傅秉勋的心态开始发生变化,既然在战场上杀敌报国求之不得,他的志向也开始转向权力和财富,傅秉勋始终无法接受自己在军中的相对低位,这让他逐渐产生了对个人利益的强烈渴望。

他开始做一些不光彩的事情,比如克扣军饷、倒卖军需物资,甚至在抗战胜利后的政治局势中,傅秉勋也不再是那个当初为了革命而努力的青年,而变成了一个更注重个人利益和生存的“新军阀”。
傅秉勋彻底堕落了,这件事情,郭汝瑰是知道的,但他没有任何办法,傅秉勋会变成这个样子,蒋介石对川军的针对可以说是负很大责任,其实后世很多人都说,国民党军内部有多么腐败,但事实上,有一些将领他之所以会腐败,完全是蒋介石刻意引导的。
蒋介石希望他们变得颓废,变得有把柄,这样才能保证他的地位不受威胁,这也导致了这些将领们被错误引导,所以他们腐败的背后,始作俑者就是蒋介石。
1947年,已经担任了26军军长的傅秉勋携带了大量军饷逃跑,这件事情引起了蒋介石的震怒,蒋介石立即开除了傅秉勋在黄浦军校中的学籍,并且下达了追缉令,傅秉勋带着钱财跑回了四川,并且藏匿到了阿坝州,在川西一带当土匪。
按理来说,傅秉勋此后就只能是一个土匪了,为什么后来何会成为72军军长呢?

在逃跑之后,傅秉勋怎么说都是一个当过国民党军长的人,他的能力以及手段自然是让很多人钦佩的,当时逃跑的国民党高级军官并不只有傅秉勋,还有许多其他的人,即便是逃跑了,这些国民党军官心中还尊崇等级意识,觉得当土匪,也要在傅秉勋手底下当。
1949年的年末,郭汝瑰也在四川地区带领部队起义,傅秉勋知道了这一点,而当时,有两个国民党师在起义之后摇摆不定,傅秉勋趁机扰乱他们的内心,这导致他们起义之后又进行了叛乱,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也是在这场叛乱之中,傅秉勋趁机收拢国民党残兵。
在黑水一带拉起了三千人的土匪队伍,傅秉勋非常嚣张号称十万大军
傅秉勋意识到,蒋介石已经日暮途穷,自己必须把握机会,所以他可以通过蒋介石的残余势力,谋取一份权力与财富。
通过拉拢原军统特务、黑水土司等势力,傅秉勋在川西地区的势力越来越大,蒋介石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立即感到震惊,同样也开心了起来,当他知道傅秉勋在西南拉拢起这么庞大的部队,知道能给我军造成巨大的麻烦,于是便开心得停不下来。

他不计前嫌,让傅秉勋担任72军军长,给予中将军衔,傅秉勋也成为了蒋介石留在大陆为数不多的“障碍物”之一,而且蒋介石为了让傅秉勋不断给我军造成麻烦,还派遣飞机空投物资。
只不过,傅秉勋的部队在1950年就已经被我军基本击溃,他后来带领的土匪,那就是真的土匪,跟正规军一点关系没有,所以傅秉勋也在1952年逃跑的过程之中,不小心在一处河流窒息身殒,随后才被百姓发现。
傅秉勋这个人的一生说不上传奇,但却体现了人性的贪婪和变化,如果他当年得到好的引导,那么他的人生结局可能会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