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生到家庭导师:我在《三国演义》中学到的劝说智慧

子轩看课程 2024-07-03 22:22:40

我是一名医生,白日里与病魔搏斗,既要舒缓来者生理上的疼痛,还要话疗改善病人心理上的不适;晚上则化身为家庭教师和健康导师。在医院,我研究医学新知,犹如苦行僧般修炼,巴不得把每本医学书籍期刊都烂熟于心;在家中,我则转换角色,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艺术,甚至还要穿插些棋艺,以便跟上孩子们的成长脚步。

教育孩子与引导家人锻炼的道理差不多,都是近之则不逊 远之则怨,紧之则怨,松之则懈。一旦你督促过多,过严格,就会引来抗拒与反感,好像学习与养生疗痛达到健康成了你的本职工作,而不是他们的责任。我常感叹自己的口才和心理学知识不够用,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如何用我的话语激起家人们的内在动力,成了我亟需解决的难题。除了不断地鼓励,设法将学习、运动和快乐联系起来,我还得有其它办法才行。也许下面故事的心理学技巧能助我一臂之力。

在《三国演义》中,贾诩劝说李傕不要逃跑的过程是在一个动荡的时局中进行的。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因为迫害了王允,引起了汉献帝和百姓的愤怒,董卓的旧部李傕、郭汜等人被赶出了长安。在逃跑的路上,他们遇到了贾诩。

贾诩对他们说:“闻得长安城中议论,欲杀傕、汜,复召旧臣辅政。诸公若欲自免,不如反攻长安,以诛董卓之罪,冉冉自得美官。”这句话充分利用了李傕的恐惧和欲望心理。而且李椎要是放弃部队逃了,没有部队的保护,只会死得更快,估计哪个地方的地主豪强县令都会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

首先,贾诩提到了长安城中的议论,暗示了李傕和郭汜的处境非常危险,可能会被追究责任,他们的生命受到了威胁。这引起了李傕的恐惧心理,使得李傕产生了强烈的焦虑和不安。他知道李傕等人因为杀害王允而感到害怕,同时也渴望能够重新获得权力和地位。然后,贾诩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反攻长安,这个建议不仅能够摆脱目前的危险,还能够重新获得权力和地位,满足了李傕的欲望。贾诩还提到“诸公若欲自免”,暗示这是一种集体行动,不是李傕一个人在战斗。这种群体心理的利用使得李傕感到不是孤立无援,而是有其他人支持他。

这个建议既满足了李傕的恐惧心理,又满足了他们的欲望心理,通过这一系列的劝说策略,贾诩成功地利用了李傕的恐惧和欲望心理,使他放弃了逃跑的念头,转而选择反攻长安,最终重新夺回了政权。

那么话说回来了,孩子老人怕什么?想要什么?孩子怕将来生活困苦,想要躺平,舒舒服服挣钱!老人怕得重病,生活悲惨,想要个幸福无痛的晚年。可问题是他们都想要让我给兜底!一个期待父辈余荫,一个期待晚辈照顾养老,这可真是无奈与压力山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