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围炉煮茶更高级!苏轼张岱的饮茶美学为何让今人汗颜?

第一的人文 2025-03-08 10:26:04

"世事浮云过眼空,唯余茶篆篆春风。"千年茶烟漫过竹影松涛,在青瓷盏底凝结成东方人的精神图腾。

陆羽《茶经》有云:"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这抹源于神农氏的草木清芬,既在《茶录》的"色翠、香郁、味甘、形美"中流转,更在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咏叹里生长出诗意的筋骨。

当茶筅拂动建盏中的雪乳,当松烟漫过宣德炉里的篆香,中国人的精神原乡便在茶烟水汽中徐徐展开。

徐渭《煎茶七类》描摹的茶境,恰似一幅水墨长卷:"竹露松风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茶人择境之苛,正如张岱夜泊湖心亭观雪煮茶,须得"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纯粹。

茶寮之中,曼生壶承三秋桂露,供春杯盛九畹兰芳,茶烟与篆香交织成网,将陆羽《六羡歌》的"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化作具象。

这般天地人茶相契之境,恰如皎然诗云:"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01松风竹影 一盏清欢

茶者,天地灵芽也。张可久笔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意境,在武夷岩骨花香里得到印证。

当晨露未晞时,携竹篓入云崖,指尖掠过白毫银针的绒毛,恍若触摸到陆游"晴窗细乳戏分茶"的宋时风月。

取虎跑泉烹龙井,看旗枪沉浮间舒展成西子春山,恰应了徐祯卿"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的诗境。

若逢谷雨新晴,坐对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般的山水,任茶烟与山岚共舞,便是应了白居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的闲适。

02芥子须弥 方寸禅境

钱穆谓"人生当有艺术境界",茶室便是立体的《园冶》。

选址当效法计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或依山借势如倪瓒《容膝斋图》,或临水筑轩似米友仁《潇湘奇观》。

室内陈设须合文震亨《长物志》"随方置象,各得所宜"之要义:明式茶柜承《遵生八笺》古法,

天目盏托取《茶具图赞》遗韵,墙上悬董其昌"茶烟琴韵"四字,案头供杨万里"泉嫩黄金涌,芽香紫璧裁"的诗笺。

这般精舍,恰似王维辋川别业"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的时空叠影。

03曲水流觞 以茶载道

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的暖意,在茶席间化作《诗经》"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雅集。

碾茶时想起卢仝"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的细腻,分汤时暗合蔡襄《茶录》"汤候最难"的讲究。

若遇知音,可效竹林七贤清谈,以《茶经》对《水品》,借《茗笈》论《泉谱》;

或如苏轼、佛印般,以"从来佳茗似佳人"对"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这般雅集,恰似赵孟頫《茶宴图》中"茶烟轻扬落花风"的意境重现。

04写在文末

茶烟散作九秋蓬,一盏能收天地空。

从法门寺地宫鎏金银茶碾,到乾隆三清茶"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的御制诗,茶道始终是中国人安顿心灵的桃花源。

愿效陶弘景"苦茶轻身换骨"的仙姿,学皎然"三饮便得道"的禅悟,在松涛竹韵间,将张岱"兰雪茶"的冰雪清气,酿成生命中的霁月光风。

0 阅读:0

第一的人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