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轻与重

建锋玩转生活 2024-11-20 07:02:39

前几天我阅读了一篇头条文,开门见山就说“灵魂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一直到文末,也没有见到有什么具体的内容来呼应开篇的这句话。读毕全文,我掩卷深思了一下,感觉应该是作者不懂“生命之轻”的内涵,属于囫囵吞枣的引用时髦语句的行为,如同我当年。

差不多是在十几年前,我已经是“文艺中年”了,第一次知道有个捷克裔法籍诺奖作家米兰•昆德拉,他写了一部名扬四海的长篇小说,书名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生命之轻”这个短语令我再三揣摩,觉得富有意蕴,耐人寻味。与此同时,又有一个比较大的疑惑:人确实无法承受重之物,但为什么却说不能承受轻之物呢?

总之,从字面上我不明白“生命之轻”的意思。

但不知为何,我却很喜欢这个短语。

直到后来有机会读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部小说,以及看了有关介绍和解读,方才知晓“生命之轻”之所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大致意思是:在社会生活中,那些没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人,其人生价值轻如鸿毛,没有什么份量和意义,这是人之为人所不能接受的!

或者简单地说:人不可承受太轻松的苟且生活!

那位头条作者所言的“灵魂不能承受生命之轻”,与这篇小说的题目之意基本上是一致的。

不过,有一个问题必然要来: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却能承受生命之“重”吗?

应该说“生命之轻”这种说法来源于西方,而“压力山大”这种说法更是与西方有关。

它们俩看起来互相矛盾,其实不是。

我在这里,真正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人不能承受生命之“轻”,但也不能承受生命之“重”!

这是否就是哲学上的悖论呢?也许是。

其实,纵观整个人生,我们到底应该是承受生命之“轻”,还是生命之“重”?

我的意见是,不能一概而论,而是需要根据人的年龄来分几个阶段。

人在儿童时,他们柔弱的肩膀和幼小的心灵只能承受生命之“轻”,而绝对不能让他们扛以生命之“重”!应当让他们尽情的玩,尽情的乐!

人到壮年时,各种能力都到了最强之际,且上有老下有小。与影随行,人的责任自然加重了,到了不能承受生命之“轻”而要承受生命之“重”的时节了!

与此同时,最能考量人的智慧的时期也来了:“重”要有度,有界一一“重”压之下的人,可以哼,可以叹,可以哀;但不能退,不能躺,更不能倒!

老之已至,人生的主旋律只能是一个字:“轻”!

无官一身“轻”,无职一身“轻”,“轻”装上阵!

在悠然闲适的“轻”音乐伴奏下,老人最好轻轻翻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再阅读和重温,而要去高调吟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0 阅读:0

建锋玩转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