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老板虽然说过很多假话,但有一句真话说得特别到位。
2018年中华慈善奖的表彰大会上,许老板第八次获奖,他站在主席台上,说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
“我和恒大的一切,都是国家给的,社会给的”。
其实,不止是许老板,中国很多民营老板都是靠吃国家政策和社会红利发家的。
只不过,许老板太飘了,到后来国家和社会不愿给了,他都还想要,要不到了还开始骗、抢,以至于被反噬。
而更多的民营老板则都是识时务的,适可而止、绝不强求,既然政策和红利没了,那就拍拍屁股休息一下。
近日,上市公司博汇股份发布公告,老板金碧华、夏亚萍夫妻俩套现2.6亿,把公司的控制权卖给了国资。
这一对精明夫妻果断离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博汇股份再也吃不到免税的政策红利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1b244c010bee78df65c50819c473062.png)
有一种税叫“消费税”,顾名思义,就是由消费者买单的税,具体操作上,由企业把需要交的消费税加到产品价格里面,一起卖给消费者。
消费税的特点是,越是污染严重、必要性不高的产品的消费税就越高,比如燃油、烟酒、奢侈品等。
博汇股份主营的产品包括沥青助剂、橡胶助剂、润滑油助剂等重芳烃类产品、轻质燃料油和白油等,属于燃料油深加工行业。
其业务模式是采购燃料油进行加工炼化,所以,博汇股份作为燃油的消费者,就实质上承担了燃油消费税。
燃油消费税比例大概多少呢,举个例子。
2008年,一升汽油的均价大约6.3元,其中有1元是消费税,而2024年,油价涨了,消费税也涨到了1.52元。
大概17%,这个税率并不低。
不过,2011年我国针对博汇股份这类用燃料油进行深加工的企业实施了消费税退税政策,具体来说,企业生产消耗了多少燃料油,地方政府就把燃料油对应的消费税退还给企业。
这是个送钱政策,博汇股份相当于在原有的利润空间基础上多了17%。
也正是踩着这个消费税退税的政策红利,博汇股份一路发展壮大,并于2020年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02718909c4eb325e3aa0854c0bb9dbb.png)
上市之后,博汇股份继续狂飙,三年的时间,营收从9个多亿翻倍到29亿,而就在这时,政策风向却迎来了突变。
2023年6月,国家财税总局发布公告,恢复对燃油炼化企业的消费税征收,这其中就包括博汇股份。
博汇股份当然不甘心,仔细研究后,在财税总局的相关文件中找到了一个“漏洞”后,做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财税总局的征税政策明确了针对生产重芳烃类的企业,博汇股份就紧急升级产线,把自己的主营产品从重芳烃类升级到了重芳烃类衍生品,想要继续享受消费税退税政策。
然而,这只是博汇股份的一厢情愿,财税部门对于博汇股份的这个操作并不认可。
2024年3月,博汇股份收到了财税部门的税务通知书,2023年下半年-2024年一季度的消费税额高达近5亿。
博汇股份当然不会轻松就范,聘请了专业税务师和律师进行调研论证,面对证监会的询问也坚持回复自己不应该缴税。
然而,这一切都是无用功。
不过,正如前面所说,作为老板的金碧华、夏亚萍夫妻适可而止了,既然改变不了政策就改变自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9849f2200290a4a44085f2de2f1026f.png)
2024年8月,博汇股份发布公告,已主动申报了消费税,一共4.8亿,并承诺会尽快缴清,而这一报税,博汇股份的业绩立刻变脸。
2023年,博汇股份亏损2亿,2024年,根据业绩预告,博汇股份又将亏损2.3-4.1亿,亏损额度进一步加大。
实际上,博汇股份这些年能够盈利靠的就是消费税退税政策,现在取消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盈利模式就不成立了。
于是,创始人老板就像前面说的一样,政策红利没了,就拍拍屁股休息一下,金碧华、夏亚萍夫妇果断地开始筹划套现离场。
2024年11月,夫妻二人与一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签订协议,拟转让5.14%的股权。
不过,夫妻俩持股比太高,超过52%,只是单纯转让5.14%不解渴,于是,就有了开头提到的与国资的交易。
根据协议,金碧华、夏亚萍夫妇先向无锡国资转让13%的股权,交易价2.6亿。
然后,夫妻俩无条件、不可撤销地放弃剩余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同时,博汇股份向无锡国资再定向增发,使无锡国资的持股比例达到33%,从而成为新的实控人。
如果仅从这一次的套现额来说,2.6亿不算多,但金碧华、夏亚萍让出实控人位置之后,剩余的股权就好出手了,再卖7、8个亿没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10eea458c3805df4c25594e1a335b97.jpg)
实际上,石油化工并不是金碧华、夏亚萍夫妇的老本行,查询招股书,金碧华的起家和看家业务是文具、办公用品。
金碧华是浙江宁波人,商业起点非常高,1984年,才18岁的他就已经当上了宁波镇海临一五金冲件厂的厂长。
然后1991年,金碧华进入了文具行业,在宁波镇海临江制笔零件厂当了两年厂长后就自立门户了。
1993年,金碧华出资设立了宁波市镇海圆珠笔厂,彼时为了操作方便,挂靠为村办集体企业,金碧华就靠着这个圆珠笔厂赚到了第一桶金。
然后2005年与人合伙投资设立了宁波博汇化工,就是现在博汇股份的前身。
2005年有一个特殊事件,当年颁布的“非公有制经济36条”把石油被正式列入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的五大垄断行业之一。
从那一年起,民营加油站开始发芽并长大,为博汇股份这类民企的前期发展提供了支撑,然后2011年的退税政策,则又加了一把火。
可见,博汇股份从诞生到发展都沐浴着政策的春风,但从现在往回看,博汇股份成也政策,败也政策。
国家锦上添花的政策被它当成了雪中送碳,以至于形成了特殊政策依赖症,一旦政策变化就面临崩塌。
当然,这些问题如今与金碧华、夏亚萍夫妇已经无关了,落袋为安,拂袖而去,再大的麻烦都留给国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