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各地方来说每年的财政收支平衡、保证各项公共设施与服务的正常运行是关键,但因经济发展水平、预算收入规模的差异,许多地方仅靠自身的收入难以完成全年支出任务的,这就需要上级有一定转移支付下拨才够得,这也是国家力量对各地区均衡发展的一种调整手段。
那么哪些省市能拿到更多的转移支付下拨?这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到底有多少适配程度?让我们一起通过2024年度全国各地区拿到的转移支付金额情况来分析下吧。

首先要问为何每个省市都能拿到转移支付,包括上海、北京以及粤苏浙等发达地区在内,它们不是净贡献税收给国家的“奶牛”?就要说明下这里的转移支付还包括一部分税收返还的,各省市都有但发达地区相对更多点,另外就算发达地区也还是有相对困难的领域而也需要少量专项财政帮扶的。
但奶牛省市拿到的转移支付还是显著偏少的,尤其是看人均状况要更低,如粤苏浙三省人均可拿到转移支付只有0.2万元左右,哪怕是次一级发达省山东与福建也要比绝大多数地区低好多。

有点小诧异的是沪京津按理说要发展水平更高、相对落后领域更少,怎么人均转移支付能更高呢?上海市人均可达0.378万元不算夸张,天津与北京则更是高达0.647与0.788万元就有点难理解了,难道是北京与天津有某些特权?
那么再来看看哪些省区市能拿到较多的转移支付,是否与它们的经济状况相适配,是否还有特殊情况发生呢?
先看绝对值的话,四川与河南分别以6715.3亿与5853.7亿高于前两位,应该不意外吧,毕竟既是人口大省又是整体发展水平偏低的。

另还有新疆区、湖南省、河北省、湖北省等也都是有较多转移支付金额拿到的,但因各省人口数量有大不同,转移支付的许多项目是按照人头来的,所以要正确认识各地能收到国家财政多少帮助,还要像上面较发达省市那样比较人均的。
就发展水平而言,我国的华北、中部、东北等地区应该是属于第二梯队的,西南与西北再次,而各省市2024年的人均转移支付看确实挺接近此状况,像河南虽然转移支付总额这么高,但人均还不到0.6万元而并不算太高哦。

湖南、江西、安徽与河北、山西等省区人均转移支付都要比河南还高一些,但再与西南、西北地区的省区相比则确实要低不少的,所以整体来看中部与华北地区的转移支付水平确实是处于第二梯队的,有点纳闷的是为何东北三省能这么高?
辽宁省的0.814万元人均已高于四川省了,吉林与黑龙江则都达到了1.2万元以上了,东三省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算太低,而且也并非像新疆区、西藏区、宁夏区、青海省等老少边穷地区有专项帮扶资金抬高了人均转移支付,为何人均转移支付这么高?

这是因东北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尤其是黑龙江、吉林两省的粮食产量巨大,而在转移支付中有一部分是对各地粮食价格的补贴,所以粮食产量越大就有能更多补贴,加之黑龙江、吉林的人口数量较少因为一人均就走高了。
这么看来除了像老少边穷、粮食主产区及极少数特殊地区外,各省市的人均转移支付与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挺契合的,大家看下来是不是也有同感呀?
最后还是请来查看下表,详细观察各地区的转移支付金额与人均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