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持续几年的努力复苏回升,2025年度的国民经济应该是能迎来正常增长了吧?从开局的全国GDP第一季度走势来看,5.4%的实际增速要比上年全年快了0.4个百分点的,从各主要产业的涨势情况来看也是稳步向好的,所以确实是个良好信号哦。
不过国内各省市的话一季度GDP走向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从各省市情况看有多个不甚理想,而又有些则能比全国平均增速快了不少,开局如此确实略有意外,下面就来大致了解下。

首先解答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何今年一季度全国GDP的同比名义增速可达7.58%,要比5.4%的实际增长率高出不少,而看PPI、CPI指数一季度运行并没有走高,如何获得这么快的名义增速?
这主要是因五经普上调了上一年GDP总量数万亿,需分解到各个季度去,所以2025年第一季度GDP总量初核对上年同期初核的增速已失真了,如同比上年一季度终核数据的就只有不到5%的名义增速,这就较符合今年一季度综合物价水平并不高的状况了。

但因各省市都没公布上年的季度终核后数值,所以就只能看今年一季度对上年同期初核的名义涨势了,那么是不是都能像全国那样增速高企呢?也不尽然,还需看各省市在经普的调整幅度多少了,像浙江、北京、上海等上调很多的地区就有今年一季度名义增速高企的可能了。
所以也就能看到浙江省一季度的同比名义增速高达10.74%而要比6%的实际增幅高出许多,由此也获得了比粤苏鲁三省还要高的2163亿增量,推动总量达到2.23万亿。

北京市更是取得了14.92%的惊人名义增幅,要比它的5.5%实际增速高出太多了,显而易见就是五经普上调的作用,这也让它的一季度总量达到1.2万多亿而对河北省的优势扩张至近千亿且无限接近了安徽省。
那么在各省市应该会有普遍名义高增的状况下,怎么就出现了河南、陕西等省名义增速反而比它们的实际增长率更低的情况?尤其是河南是实际增速达到较为理想的5.9%而名义增幅居然只有奇低的1.22%,这也让它一季度增量还不到2百亿同时GDP总量也被四川超过了。

这就是另一种特殊因素所致,便是季度调整。以河南省为例它的全年GDP总量是要低于四川省的,但连续两年前三季度却能高于后者,说明它的前三个季度的GDP比重偏高而需要调整合理化,所以今年一季度它只有这么点名义增幅很可能就是在调整中。
这也就是为何说GDP的季度情况要更关注实际增速,因为名义增长率受到的干扰因素不少,北京市、河南省的名义增速异常就是最典型的。
所以我们就回过头来再来观察下一季度各省市的实际增速吧,看看哪些能稳步向上哪些略乏力。

如以5.4%的全国平均增速为标杆,发现已出炉省市中的大多数都是运行良好的,尤其像江苏省能达到5.9%、山东与浙江都达到了6%令人振奋的,经济大省对全国经济的拉动力是不容忽视的;而在经济较大省区中湖北、安徽是很给力的,一季度GDP实际增速分别达到了6.3%与6.2%,也对全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然而还是有些地区运行不够稳健的,云南、海南、青海等省区都只有4%多点的实际增速,而最糟心的还是第一省广东仅有4.1%,这对全国经济增长拉低了不少哦。

再加上广东省在五经普中上调幅度也是一般,因此一季度名义增速只有6.39%而增量比浙江、江苏两省都要略低,虽然3.35万亿的总量能高于江苏省4百多亿但看它的实际涨幅如此低,对它全年能否继续力压后者真的有点悬念了。
因为二季度开始将直面关税战了,整个东南沿海地区都将承受巨大压力,而在其中广东省因对美贸易量最大则可能会受到更大影响,所以不得不为它捏把汗的。但我们也要相信包括广东在内的沿海各省肯定有能力来规避掉大部分风险,努力稳定经济的,大家说是吧?
最后还是通过下表来具体了解下已出炉省市的一季度GDP运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