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100天分享:父母越是在乎孩子成绩,孩子越是容易厌学

爱读书的百合 2024-12-26 17:55:42

孩子和父母共生关系太密切,会产生代际传承和互相影响。

拿我来说,我是个不会拒绝的人,心直口快有啥说啥,绝不坑人,绝不背后搞小动作。能凑合就凑合,宁可委屈自己,也不愿意辜负他人,什么都替别人考虑,是个很好的人。

我坦诚真实,不代表别人也这样坦诚相待,人心如海底针,你没心眼,不代表别人也这样。所以我当冤大头的机会可不少。

不知不觉中,我娃成了和我类似的性格,吃了很多亏,也受了很多伤。

我拿着乖小孩的标准培养他,讲道理懂事,不找事,热心助人,宁可委屈自己也不辜负别人,遇事让一步,多换位思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可以消化情绪,可以疗愈自己,可是娃却受了很大影响。

被触痛后,我开始改变自己了:

断舍离,敢于说不,不凑合。

先把几年穿不上又舍不扔的衣服清理了,后对不合理的请求拒绝,终于先倾听自己的内心,在照顾别人感受。

不再为做一个好人而“好人”,而要做一个有边界感的人,先保护自己,有多余的能力再帮别人,力不从心就尊重他人命运。

为别人考虑太多,太照顾别人感受,到最后可能会遍体鳞伤,不知不觉变成了讨好型人格。

感谢过去的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拉起保护自己的“围墙”。

努力做一个有边界感,有道德和使命感的人,而不是仅仅只为了做一个好人。

Day77

看到唯成绩论的家长,会很唏嘘,也会努力劝看淡成绩,放低要求,不过人是很难劝醒。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表示理解但不认同,因为我知道唯成绩论和极度焦虑的家长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想起曾经的我也这样,孩子掉下来几个名次会彻夜难眠,辗转反侧,恐惧担心,无法接受。

现在哪怕掉几百个名次,我都云淡风轻,又不是天塌的事,有必要上纲上线,要死要活得嘛,找到原因下次考好呗。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我娃本身,比排名更重要的是我娃怎么想。

他能接受,我就能接受,以他对自我为标准,而不是我要求为标准。

我不要我以为,我要孩以为。我只对孩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永远别放弃出发的心,至于能到哪步算哪步。

高光时刻很美,至暗时刻也飒,都会结束,都会重启。如四季更迭,本自具足,自性圆满。

我爱孩子胜过于爱他的成绩以及孩身上的附加值,尊重他的真实,本真和不完美属性。

我相信孩子,也相信我对他的爱

Day78

孩子摆烂,没状态时父母要怎么提升孩子的自驱力和内驱力?

答案是没办法。没有人能被叫醒,只能自己醒。外界刺激,干预可能一时有用,但也只是电光火石一刹那的微乎其微。

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家长后退,稳一稳心态搞自己,能做到平静,理智和清醒,清晰,然后等待干预时机。

我娃停摆那段,我也很煎熬,但我会有意识忍住不吵,不唠叨。

有意识后退一步,觉察孩子停摆的原因?揣测他可能遇到的卡点,静等他来主动找我,而不是我先入为主的指责和说教。

他询问问我时,我会帮他做或有事项的分析,不给建议,但会帮他分析可能出现的结果。

我把利弊都分析说请了,剩下让他遵从内心,权衡做选择。因为我知道娃一旦打定主意,我是不可能主导他的行为,他不会听我的。

孩子摆烂,家长干预时机很重要,如果孩子就抱着“不管你怎么说,我都不听你的”心态。干预不如闭嘴,所以很长一段我都在闭嘴。

但当孩子愿意主动说出来,这是家长干预的最好时机。

养娃是段漫长又艰难,考验家长的旅程。不是简单的“我为你好,你就得听我的”

压迫就有反抗,控制就逆反,说教就不耐烦,不如伺机而动,闭嘴觉察。

Day79

父母千万不要为养育一个乖小孩而沾沾自喜和过早骄傲。

乖小孩背后意味着委屈和被压抑的情绪,早年有多乖,叛逆期就有多不乖。

压抑的情绪,未被满足的需求,早晚都会释放出来,只不过释放途径不同。

我娃除了叛逆期的那一两年管不住外,其他时间一直比较乖,听话,让干啥干啥,我不允许一般都听话照做,也被我保护很好。

我觉得自己很称职,能为孩子想到的都事无巨细,未雨绸缪的提前一步做好。

直到娃跳坑后,我才明白千方百计规避的坑,到最后一个不落,都让我重新加倍体验了一遍。

如果岁月可回首,我不会拿乖作为养育标准,而是拿边界感来作为培养孩子人格体系完整。

被扎过的心,才懂得,多么痛的领悟~

Day80

人性也很有意思,你提供付费家庭教育资源,别人会想方设法蹭点光,你提供免费家庭教育资源,别人会觉得你是不是别有用心。尤其是半生不熟圈~

成人之间都缺乏信任,更别说父母对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了。

我这期发起了糖糖的《别让情绪绑架爱》公益共读,天南海北的陌生家长主动找到我参加共读,倒是略微认识的,会质疑是不是为了卖书啊?是不是暗含什么套路啊……

一口老血要吐出来。拜托!一本书出版社直营店二十来块钱?京东当当佣金几毛钱,最多才几块钱,还不够买个早餐,我是图自己还不够忙?

不能做好事,也不能做好人,人心太复杂了

家庭教育也是这样,你对父母说孩子可能有问题,后续要多观察下情绪波动。但父母自己压根不承认,怀疑着怀疑那,又是发脾气,又是激动不已,找各种理由自证孩子没问题。

看到这样既焦虑又不面对现实,还略带攻击性时,我都保持沉默和后退一步。

该提醒提醒,听不听不是我该负责的。

有句话说:都是成年人了,别人说的随便听一听,自己做决定。

不管干啥,信任度和边界感都很重要,课题分离。

我忠于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他爱咋咋。

不多说,不解释。把精力用在紧急重要的事上,我还是愿意做一个黑白分明的人,但也能接受黑白之间的灰。你我安好,就是晴天。

0 阅读:29

爱读书的百合

简介:专注于家庭教育父母心理陪跑,孩子厌学休学,沉迷游戏情绪内耗,缺乏自驱力,情绪疏导和疗愈以及女性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