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3月,蒋介石收到驻缅英军发来的“请求出兵援助”的电报,他立即派出中国远征军赶往缅甸战场作战,帮助英军抵抗日本鬼子的攻击。
然而,面临即将到来的大战,英军却不守信用,出于对日本鬼子的畏惧之心,选择仓惶逃离战场。
这样一来,导致中国远征军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局面,同时还要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
万般无奈之下,为了保存实力,杜聿明只好带着中国远征军主力部队穿过野人山,暂时撤回到中国云南的境内,第5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撤退途中不幸牺牲。
而中国远征军的新编第38师则在师长孙立人的率领之下,跟随英军撤退到了印度。
中国远征军
随着中国远征军和英军的撤离,意味着缅甸沦陷到了日本鬼子的手里。
就在这一年的年底,“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经过精心策划,研究出了一次反攻缅甸的计划,计划从日本鬼子手里重新夺回缅甸,行动代号叫作“安纳吉姆”。
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具体作战部署是,驻扎在云南境内的中国远征军主力部队从云南西部发起进攻,驻扎在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向缅甸北部发起进攻,两面夹击缅甸的日本鬼子,从而打通已经被日军切断的滇缅公路。
但是,当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作战部署递交给蒋介石的时候,却遭到了蒋介石的强烈反对。
蒋介石认为,日本鬼子在太平洋战场上已经失去了主动权,战败投降是迟早的事情,不想再过度消耗自己的嫡系部队。
蒋介石
看到蒋介石的犹豫态度,约瑟夫·史迪威将军只好向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发去电报,企图让罗斯福出面,向蒋介石进行施加压力,迫使蒋介石尽快实施“安纳吉姆”计划。
尽管罗斯福再三催促蒋介石尽快实施“安纳吉姆”计划,但出于种种考虑,他仍然没有下达出兵的命令。
直到1944年,罗斯福实在忍无可忍,为了逼迫蒋介石派出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美国政府直接以“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军事援助”相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无奈之下,只好答应派出中国远征军,并任命卫立煌担任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准备进攻位于云南西部的日本鬼子。
1944年5月11日,在卫立煌的指挥下,中国远征军正式打响了与云南西部日本鬼子的首场战斗。
史迪威
可是,中国远征军的首场战斗打得并不顺利,面对日本鬼子的火力压制,中国远征军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直到战斗打了十天以后,卫立煌从日本鬼子手中截获的文件当中得知,中国远征军的作战计划和部署早就已经泄露出去,日本鬼子提前做好了战斗准备。
于是,卫立煌只好放弃原先制定的作战计划和部署,重新研究作战方案。
通过一番深思熟虑,卫立煌紧紧盯着挂在墙上的作战地图,脑海里想到了一个新的作战方案,他连忙对身边的参谋人员说道:“传我的命令,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在6月初向龙陵发起攻击。”
然而,想要向龙陵发起攻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远征军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被日本鬼子占领的松山阵地。
日军南方军司令部在松山修筑了一套规模宏大的防御工事体系,战壕纵横,暗堡密布,并派出三千余人的兵力驻守,由第56师团第113联队长松井秀治担任松山守备队长。
不仅如此,日本鬼子还在堡垒下面建造了许多掩护场所和武器仓库,主要用于屯藏兵力和储藏装备。
当中国远征军第71军抵达松山阵地的时候,此时驻守的日本鬼子仅有1300余人,但他们利用复杂的防御工事顽强抵抗,使得第71军付出了惨重代价。
为了尽快攻破松山阵地,卫立煌专门调集了上百门轻重火炮,企图利用强大的火炮优势打垮日本鬼子。
6月4日,经过一番激战,中国远征军第71军新编第28师第82团顺利攻破了松山以南地区的竹子坡高地。
可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就在第82团刚刚攻上阴登山的时候,随即遭到了日本鬼子的密集炮火的打击,战士们损失巨大。
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面,新编第28师又进行了多轮冲锋,均被日本鬼子坚固的防御工事体系所击退,中国远征军并没有取得太大进展。
就在松山战役陷入僵持状态的时候,中国远征军在腾冲方向发起的攻势也不顺利,日军又向龙陵增援了大量兵力,企图从背后偷袭第71军。
而且,更加致命的是,这里的雨季即将来临,泥泞的道路就会导致汽车无法行驶,从而导致中国远征军的后勤补给无法及时送到前线。
只要顺利攻破松山阵地,中国远征军就可以打通后勤交通运输线滇缅公路。
卫立煌
因此,松山战役能否取得胜利,直接影响着中国远征军的全局作战。
看到第71军在松山阵地的作战不力,卫立煌甚至考虑将位于大后方的中国远征军总预备队调往前线,支援前线参与作战。
从6月18日到6月20日的三天时间里,中国远征军新编第28师几乎拼尽了全力,连续向日本鬼子发起冲锋,付出了伤亡1600余人的代价,终于成功占领了阴登山。
虽然连续作战多日,但新编第28师也没有时间修整,拿下阴登山的当天晚上,第71军军长钟彬亲自来到松山前线指挥战斗,命令新编第28师第117团担任进攻松山的主力先锋。
可是,经过一番苦战,第117团始终无法取得有效战果。
此时,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开始着急了,他内心深知,若是攻不下松山阵地,接下来的战斗就没有办法继续打下去了。
于是,卫立煌立刻向中国远征军第8军军长何绍周下达命令,要求第8军务必在三天之内赶到松山前线进行增援。
接到卫立煌的命令,何绍周不敢有一丝懈怠,马上率领第8军火速赶往松山。
在跟新编第28师换防的时候,何绍周还自信满满,他坚信自己的第8军能够轻而易举地拿下松山阵地。
7月5日拂晓时分,在何绍周的指挥下,第8军准时集结在松山前沿阵地,派出荣誉第1师第3团和第82师第246团担任主攻,利用炮火掩护向松山发起攻击。
然而,何绍周却完全低估了日本鬼子的实力,第8军一度占领了松山的前沿阵地,但是在日本鬼子的顽强抵抗下,中国远征军只能被迫后撤。
通过此战,何绍周清楚的意识到,松山阵地并不是一块容易啃下的骨头,连忙重新制定作战方案。
何绍周亲自观察松山的地形以后,他发现松山南边的滚龙坡非常有利于步兵和炮兵协同作战,当即决定把突破口选择在了滚龙坡。
第82师第246团的战士拼命冲上了滚龙坡高地,与日本鬼子展开了激烈的白刃肉搏战,却没有占到任何上风。
看到这种情景,何绍周无奈之下只能命令炮兵发射炮弹。
随着一阵炮声的响起,滚龙坡阵地上一片狼藉,炮火不仅吞噬了滚龙坡的日本鬼子,同时也将第第246团的战士一并吞噬,从而保证了滚龙坡战役的胜利。
然而,滚龙坡只不过是整个松山阵地的其中一个前沿阵地,想要彻底攻破松山阵地,还要经历许多更加残酷的战斗。
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推移,中国远征军始终无法拿下松山阵地,蒋介石逐渐丧失了耐心,他给卫立煌下达命令说:“如果松山久攻不下,从而影响整个作战大局,到那时候军长、师长、团长都要以贻误战机的罪名定罪。”
随后,卫立煌把蒋介石的命令传达给中国远征军第8军军长何绍周。
第8军多次强攻松山阵地,但都无功而返,再加上蒋介石的催促,这让何绍周的内心心急如焚。
在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上,第8军第82师师长王伯勋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们可以采取坑道爆破法,首先挖掘坑道,然后把炸药放进堡垒底下进行引爆。”
王伯勋提出的这个“坑道爆破法”,何绍周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当即决定按照这个方法实施。
从8月3日开始,第8军的工兵营在日本鬼子的眼皮子底下,偷偷的从松山的两侧进行挖掘坑道。
直到8月20日,在美军顾问温夏克少校的协助之下,第8军终于成功把炸药填满了整个坑道,何绍周马上下达了爆破的命令。
刹那间,松山周围的阵地被炸得一片狼藉,日本鬼子修筑的坚固堡垒也被炸飞了。
就在这个时候,荣誉第1师第3团的战士迅速冲锋占领了高地。
可是,日本鬼子不甘心丢掉高地,真锅大尉马上重新组织兵力实施反击,又从中国远征军手里夺回了高地。
得知这个消息,何绍周变得恼羞成怒,他对第82师下达了死命令:“立即命令组织一支敢死队打死冲锋,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高地。”
战斗至8月22日,高地上早就已经尸横遍地,第82师又重新控制了高地。
由于松山战役打得十分惨烈,何绍周只好又把中国远征军第8军第103师第309团从龙陵调往松山前线作战。
何绍周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由第309团担任进攻松山的主攻,由第8军副军长李弥负责指挥这次战斗。
李弥不负众望,直至8月29日,随着长岭岗阵地被第309团攻破,意味着松山阵地的所有高地均被中国远征军拿下,日本鬼子的残余势力只好全部退到松山北侧的黄土坡阵地。
在攻打黄土坡阵地的过程中,真锅大尉率领残余的日本鬼子利用防御工事负隅顽抗,双方一度相互占领黄土坡阵地。
在这场战斗中,第309团也是损失惨重,全团只剩四百余人。
战斗至9月5日,在荣誉第1师第3团的支援之下,第309团最终拿下了黄土坡阵地,但全团能够战斗的人员仅剩二十多人。
到了9月7日的黄昏,松山阵地周围的枪声逐渐停止,中国远征军终于取得了松山战役的胜利。
然而,第8军副军长李弥并没有因此感到兴奋,他独自一人坐在一块石头上,眼含热泪,为那么多牺牲的战士感到悲伤。
纵观整个松山战役,前后总共打了95天的时间,中国远征军彻底摧毁了日本鬼子精心修筑的松山要塞,歼灭敌人1250人,但也付出了7800人伤亡的沉重代价。
战斗结束之后,第103师只剩下了两个连的人马,师长熊绶春不禁痛哭起来,何绍周被迫率领第8军剩余的部队前往云南保山进行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