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李白一生最为感激的人,堪称李白的伯乐,唯他愿提携李白

无事说过去 2024-09-07 19:57:12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春天,41岁的李白在长安(如今的陕西西安)城内郁闷至极,无人倾诉,于是借酒消愁,喝完酒之后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就在李白正在熟睡的时候,突然响起了一阵敲门声,被惊醒的他急忙起身开门,门外竟然是一位白发飘飘的陌生老人。

李白心想,自己与这位老者素不相识,他是不是敲错门了呢?

带着心中的疑虑,李白开口问道:“请问你找谁?”

这位老者面带微笑地说道:“在下是贺知章,您是李白吧?”

得知眼前的这位老者竟是大名鼎鼎的贺知章,李白欣喜过望,急忙邀请他进入屋里,赶紧为他端茶倒水,热情招待!

贺知章

这是李白与贺知章在人生当中的第一次相见,此时的贺知章已经83岁高龄。

贺知章当时位高权重,在长安城内颇有名气,官至太子宾客,属于正三品官衔,主要负责教授太子一些正确的东宫礼仪,自己规劝太子犯下的一些过失。

贺知章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有很多人向我推荐你,他们把你说得神乎其神,所以我就来亲自见一见你,你最近写的诗词让我看一着?”

李白马上把刚刚抄写完成的一首《蜀道难》递给贺知章。

读完之后,贺知章对这首诗大加赞赏,他深情地对李白说:“没想到这首诗写得这么好,诗中不仅全是才气,而且充满了仙气,你是谪仙人啊!”

能够得到贺知章如此高的评价,李白的内心无比激动。

诗人与诗人会面,往往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贺知章就邀请李白前往一家酒馆,想要在酒桌上好好探讨探讨诗词文学。

刚一走进酒馆,贺知章发现自己身上没有带钱,就用身上佩戴的一只金龟换取一顿酒喝。

酒馆老板看到这只金龟价值不菲,兴奋地说道:“没问题,没问题,你这只金龟别说喝一顿酒,就是喝十顿酒都足够了!”

关于李白与贺知章的初次相见,唐朝诗人孟棨在《本事诗》当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贺知章回到宫里,第一时间就去拜见唐玄宗,说道:“皇上,您不是一直希望翰林院里面有一个写诏书文的高手吗,我发现一个人绝对能担此重任,他就是李白!”

唐玄宗听从了贺知章的建议,立即派人把李白召进宫中,并在金銮殿接见了李白。

面对唐玄宗提问的问题,李白均是对答如流,深得唐玄宗的赞赏,随即下令让他在翰林院任职,主要负责陪伴皇帝身边写诗娱乐。

其实,李白只是在翰林院挂了一个虚职,根本没有任何实际权力,却让他圆了前半生的梦想。

直到这个时候,无法通过科举考试走入仕途的李白,依靠贺知章的举荐,终于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仕途之路。

贺知章的年龄比李白整整大了42岁,无论从诗词造诣上,还是官场沉浮中,贺知章都属于是前辈级别的人物,李白对他也是尊敬有加。

由于年老体衰,贺知章曾经多次向唐玄宗提出辞职返乡,均被唐玄宗以各种理由拒绝,反而继续对他升官重用,可见唐玄宗对他的器重程度之深。

直到公元744年,八十六岁的贺知章已经担任秘书监,位高权重,他再次向唐玄宗请求辞去官职,返乡养老。

眼看贺知章的去意已决,唐玄宗自知无法挽留,只好批准了他的辞官请求。

为了给贺知章饯行,唐玄宗特意下旨停止满朝文武上朝一天,在长安城外大摆筵席,所有的皇子皇孙和文武大臣全部都要参加。

在筵席上,唐玄宗亲自为贺知章写了一首送别诗,题为《送贺知章归四明》: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

唐玄宗为贺知章的这次大摆筵席,场面隆重,很快就惊动了整个京城,全城百姓都知道贺知章要退休返乡了。

不仅如此,唐玄宗专门赐给贺知章一曲镜湖剡川,同时还给他的儿子升官加职。

除了唐玄宗以后,还有许多大臣为贺知章写了送别诗,其中就包括李白。

以李白的才华,为贺知章写一首送别诗可谓是小菜一碟,他思索了一会儿之后,马上提笔写了一首《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

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宁阻洞庭归。

瑶台含雾星辰满,仙峤浮空岛屿微。

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

就在贺知章离开长安的当天,李白特意赶来送他一程。

他们两人边走边聊,一直走到长安城东大约五十多里的阴盘驿,李白又为贺知章写了一首《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李白之所以写下这首《送贺宾客归越》,完全是根据贺知章的心境来写的,而且写的恰到好处。

贺知章向唐玄宗提出辞官返乡的理由就是:“想要回乡做一名道士”,而李白在诗中写的《黄庭》,是指道家的经典著作《黄庭经》。

离开长安以后,贺知章回到了心心相念的故乡越州永兴(如今的浙江萧山),此时距离他离开故乡已经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刚一回到故乡,眼前的景象让贺知章既熟悉,又陌生,心中感慨万千,当即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故乡没有生活多长时间,贺知章就去世了,享年86岁。

自从贺知章辞官返乡以后,李白在朝中也就没有了靠山,逐渐失去了唐玄宗的器重。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由于不满唐玄宗的冷落,李白效仿贺知章的做法,主动提出辞官返乡,而唐玄宗却没有对他一丝挽留,还爽快对他“赐金放还”。

就这样,李白离开了长安这个伤心之地,往东走去,并发誓此生不再进入长安。

李白走到唐朝东都洛阳的时候,遇见了杜甫,拥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正是因为他的辞官,才成就了唐朝两位伟大诗人“诗仙”和“诗圣”的相遇。

李白曾经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的诗句,完全是一副傲气形象,但在贺知章面前,他整个人立即变得低调和温顺。

或许,贺知章对李白的这份知遇之恩,始终都在刻印在李白的内心深处。

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的一天,此时的贺知章已经去世三年之久,李白独自一人在家里喝酒,几杯小酒下肚,他的脑海里又想起了贺知章。

想起贺知章曾经对自己的提携之恩,以及贺知章早已化为黄土的事实,让李白泪流满面。

李白在伤心之余,突然诗兴大发,当即写下了一首怀念贺知章的诗句《对酒怡贺监》: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这首诗当中,李白将自己对贺知章的怀念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尤其是最后一句“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更为情真意切。

纵观李白所写的所有诗词当中,大多都是以豪迈奔放的诗词为主,他在这首《对酒忆贺监》当中能够写出如此情感,实属罕见。

李白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满腹才华,他极度渴望进入仕途,由于的家族背景因素,导致他终生无法参加科举考试。

正是因为如此,李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赏识自己、提携自己的人,而贺知章就是这么一个人,两人的初次相见也为后人留下了经典的“金龟换酒”的历史典故。

可以说,若是没有贺知章,就不会有李白后来的成就,因此李白对贺知章始终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以李白的自身才气,即使没有遇见贺知章这位伯乐,难道他就不会受到其他官员的提携吗?

事实情况是,像贺知章这样的伯乐,还真是不常有……

在没有见到贺知章之前,李白曾经希望得到两位官员的提携,但结果都被拒之门外。

第一次是大约在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前后,20岁的李白游玩到渝州(如今的重庆一带)的时候,他听说渝州刺史李邕是一个非常爱惜人才的官员,于是主动登门拜见李邕。

见到李邕之后,李白想要好好表现一下自己的才能,便开始介绍起自己如何如何聪慧能干,如何如何才华横溢,希望能够得到李邕的赏识。

在交谈期间,心高气傲的李白不拘礼俗,放言高论,令李邕十分反感。

就在李白说得尽兴之时,突然被李邕打断了。

李邕委婉地对李白说道:“你有高才,前途无量,但是我今天很忙,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聊,你请回吧!”

李邕的这番话,无疑是对李白下达了逐客令,说明他对李白没有任何兴趣。

李白哪里能够忍受这种窝囊气,临走之时,他对李邕说道:“我听说你也是喜欢诗的人,我想要写一首《上李邕》送给你!”

在这首《上李邕》当中,李白毫不客气的回击了李邕对自己的轻视,以此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情绪,该诗这样写道: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第二次是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33岁的李白游玩到了襄阳,想到自己年纪不小却又一事无成,心里自然不是滋味。

恰巧,当时的襄阳刺史就是大名鼎鼎的韩朝宗。

韩朝宗

韩朝宗曾经在荆州当过荆州长史,因此被称为“韩荆州”,在读书人心目当中具有很高的威望。

想到这里,李白就跟韩朝宗写了一封自荐信《与韩荆州书》,希望能够获得韩朝宗的提携和器重,他在信中以卑躬屈膝的态度,第一句就开始拍马屁,写道:“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李白想要抓住韩朝宗这颗救命稻草,走上仕途,因为他太渴望能够拥有一个政治平台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了。

虽然韩朝宗为官不算出众,但他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喜欢举荐富有才能的后生晚辈”,他曾经举荐过崔宗之、严武、蒋沇等人。

李白以为,自己的才华并不比崔宗之、严武、蒋沇等人差,或许同样能够得到韩朝宗的举荐。

然而,李白还是有些过于天真了!

反观崔宗之、严武、蒋沇等人,他们的父亲要么是朝廷的宰相,要么是朝廷的中书侍郎,要么是朝廷的吏部侍郎,均是高官子弟,韩朝宗举荐他们只是助攻一下而已。

那么,李白的父亲又是什么官呢?韩朝宗为什么要举荐你呢?

韩朝宗虽然没有举荐李白,但李白在《与韩荆州书》当中的那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着实让韩朝宗火了一把,让他成为了读书人希望得到赏识之人的代名词。

在唐朝那个时代,读书人如果不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而且还无法得到别人的推荐,那么满身的才华很有可能会被埋没。

因此,对于极度渴望实现自身政治抱负的李白来说,每次都会卑躬屈膝的请求别人举荐,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就在李白遭受那么多次冷眼相待的时候,庆幸的是,他遇到了在朝廷任职的贺知章,瞬间照亮了他内心当中的那盏明灯。

贺知章的出现,让李白多了一个肝胆相照的朋友,多了一个懂得赏识自己的伯乐,多了一个能够互相交流诗词的知己。

尽管贺知章比李白大了整整42岁,但知己是不分年龄的……

0 阅读:11

无事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