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爱不可爱的学生,教师才走向优秀

宁拙说 2024-07-14 15:14:32

无论教什么班级,都会遇到不可爱的学生,忤逆的学生。人性的弱点表现为排斥不可爱的学生,优秀教师必须超越人性的弱点。

看到懒惰的学生抗拒学习,忤逆的学生对抗老师,嫌恶就自然产生。家长也往往厌恶不听话的孩子,拒绝学习的孩子。

教师用嫌恶紧闭爱的大门,孩子一眼就洞见隔阂的大山,师生冲突一触即发,教书就成为不幸的行当,不仅与优秀无缘,也与幸福无缘。

优秀教师修养的历程就是超越本能,爱不可爱的学生。怎么爱上不可爱的学生?

首先,孩子的恶习都源于师长教育缺失,孩子是恶习的受害者。

不可爱因为恶习缠身,孩子举手抬脚都受恶习控制。懒惰懦弱又忤逆,既不学习又抗拒教育,看似难以接受,其实孩子不过是恶习的受害者。

家长溺爱纵容,教师抛弃,孩子才沦为本能的牺牲品,养成种种恶习,责任在教育,不在孩子,怎么能嫌恶排斥孩子呢?

无论遇到怎样不可爱的学生,都必须超越本能,热爱学生,用爱呼唤生命觉醒,哪里是把学生关闭在心灵的门外?

看到不可爱的学生就看到生动的不幸,在恶习的奴役下,孩子注定沦为本能的牺牲品,荒废学业,品质败坏,命运灰暗。

因此,有良知有智慧的教师总是触痛怜悯,消灭嫌恶。

其次,为恶习统治的学生都很不幸,培养怜悯之痛。

怜悯是爱的核心素养,是优秀教师的标志,是教育智慧的源头。优秀教师总是自觉蓄养怜悯,使怜悯的慧眼日益敏锐深刻。

用怜悯消灭嫌恶,拥抱学生,教育才诞生,才能影响和重塑学生,让学生变得可爱。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十分敏感,甚至恶习积淀越深越敏感。只要遇到怜悯的眼神,孩子就自然亲近教师,收敛恶习;遇到嫌恶的眼神,孩子就怨恨教师,拒教师于千里之外。为什么恶习总是难以改造?不就因为教师嫌恶吗?

怜悯不是俯视学生的慈悲,而是拥抱学生心灵的痛苦,从而产生不可抵御的人格魅力。优秀教师总是自觉蓄养怜悯的大海,彻底超越人性的弱点,也才像阳光一样吸引植物。

最后,用怜悯的智慧呼唤学生自爱觉醒,重塑生命。

用怜悯拥抱学生,就为教育开辟广阔天地。怜悯的使命是唤醒学生自爱,怜悯之痛成为学生的明镜,让学生洞见自我可悲生命,觉悟恶习。

学生受恶习凌虐,却不知反抗,反而拼命维护恶习的尊严,因为恶习都贿赂学生安逸。懒惰贿赂学生无所事事的安逸,尽管被懒惰虐待得失去人样,却沉湎其中不觉醒。

唯有怜悯的慧眼让学生发现恶习的阴谋,生命的荒唐,从而唤醒自爱。唤醒自爱,学生就跟恶习分道扬镳,倒戈恶习,投入教师的怀抱,与教师结成神圣聪明,与恶习顽强斗争。

用怜悯之痛唤醒生命,聚集优秀教师的智慧。可是,唤醒生命仍是非常艰难的事业,多少学生因恶习积淀太深,最终也不觉醒,只能期待未来命运的击打唤醒生命。多少学生在恶习与教师之间徘徊,经受不住安逸的诱惑,最终背叛教师。

惟其如此,教师的爱才难能可贵,优秀教师才那样稀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