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热爱文学的历程,虽是从读国内作品开始的,但很快发现外国文学经典才是更恢宏更富丽的世界。当我沉醉在世界文学经典之后,回头发现我们的小说世界就相形见绌。是的,鲁迅仍是巍峨的高峰,《红楼梦》同样是我们不可动摇的骄傲。
不过,如果以人物的力量来衡量,就不能不发现思想的伟力还远不够强悍,《红楼梦》也好,《家》也罢,人物都受到文化的塑造,显得贫弱,是半成品。这倒不是说,人物形象没有塑造成功,而是性格里固有的懦弱。
到了《白鹿原》,我才觉得十分过瘾,人物才洋溢出原始的力量。但整体而言,热爱世界文学经典后,读我们的作品就远不像开始兴趣那么浓烈了,总觉得力量不够。
现行教材对外国经典短篇却选择得很谨慎,尽管比原来的教材更好更丰富,但外国经典短篇并没有增加,还有一向选进教材的也删除了。
我是怎么处理的呢?我把《大卫·科波菲尔》《简·爱》等作为高中研读经典,安排在高一高二研读。跟《红楼梦》一样,主要放在晚自习研读并写阅读评论。
《简·爱》是初中安排的经典,调查发现大多学生并没有阅读。大致三大原因,一是翻译的坎儿翻越不过,二是初中时年龄还小,至少心理年龄还小,三是中考可能不考。
但是,《简·爱》是启蒙自爱的最佳教材。尊严觉醒意义重大,简·爱是亲切的榜样,学生只要进入角色,成为简·爱,就产生强烈兴趣,唤醒自爱,信仰自爱,学生生命发展就有了支点。
《大卫·科波菲尔》是自爱觉醒的又一经典,而且把亲情、友情及爱情描绘得极美好,应当做诗来读。只要爱上它,爱的体验终身不忘。
怎么研读呢?首先训练慢阅读的习惯,修养深厚的宁静,突破翻译长句的难关。这对学生成长,训练优异的专注力很有价值。非得沉下心,从容咀嚼,细腻的心理描写才浸润心灵,慢慢酝酿成情感的波涛,把心灵带向美好的远方,觉悟爱的诗意美。
如果读《水浒传》养成浮躁的心态,就为读《简·爱》设置更高的门槛。这就必须陪伴学生阅读,敦促学生修养宁静。不过,一旦受到感染,产生热情,读《简·爱》就十分享受。养成读外国经典的习惯,阅读能力就得到飞跃,无论是审美情趣,还是心灵觉醒,都重塑崭新自我。
然后,写作阅读评论,激励读者向深处发掘情感和思想,最有效地重塑自我生命。一旦拿起笔,阅读就把情感与思维紧密结合,由本能的审美升华到理性的鉴赏。评论的原则是,选择最少的片段,挖掘出最多的内涵。选择最精彩的情节段落,一般就三个左右段落,深入解剖人物为什么这样想、说、做,准确地扮演人物,全面深刻地分析性格。
老实讲,这样写下去,阅读就真正抵达自我经验和作者的远方,无论是阅读素养还自我重塑,都获得极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