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检察官”韩宗儒求字有妙招

八公山人看文化 2025-01-16 03:41:42

苏轼《北游帖》

王世国/文

宋代重文轻武,这是宋朝三百年统治的基本国策。殿帅(统领禁军的殿前司长官都指挥使或殿前指挥使)姚麟是个武官,一般文臣都不愿与他交往,唯恐掉有损名声。可是姚麟偏偏喜欢文臣苏轼写的字,苦于无法得到。

苏轼《廷平郭君帖》 书于1071年(熙宁四年)

那时,大理寺丞韩宗儒贪吃羊肉,却又不舍得自己花钱买。姚麟知道后便对他说:“您要是得到苏轼的一张字给我,可以换给您几斤羊肉。”韩宗儒听了心想这倒是一个好主意,便一口答应下来。可是如何才能得到苏轼的笔墨呢?于是,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给苏轼写信。苏轼收到他的信后自然就会回信。

苏轼《前赤壁赋》

就这样,韩宗儒用这样的办法拿到苏轼的信札,然后去向姚麟换羊肉。一来二去,时间长了韩宗儒用苏轼的信札换羊肉的消息便流传出去,恰巧被苏轼的门生好友黄庭坚听到了。

一天,他见到苏轼便调侃说:“过去书圣王羲之写字为‘换鹅字’,如今韩宗儒每得到您一封书札,就去姚麟那里换几斤羊肉。我看,从此您的字可谓是“换羊书’了。”

苏轼《题王诜诗帖》

苏轼这才明白为何韩宗儒老是来信,而且信使要等他写了回信才肯走,口头回复不行,还一定要书信。不过,对此他也是一笑了之。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苏轼、黄庭坚、米芾三位天才书家相继出现,他们提出由唐溯晋,摒除帖学,才使得宋朝书法为之一振,面目一新,真正形成了宋代书法的尚意之风。

苏轼《中山松醪赋》

苏轼就是领导时代新书风的主帅。门生陈师道诗赞说:“一代苏长公,四海名未已。投荒忘岁月,积毁高城垒。”苏轼才华盖世,名满朝野,那时许多人都想尽办法要得到他的书法,出现“换羊书”是十分自然的事了。不过,苏轼生性旷达,对于这种事情当然是一笑了之。

苏轼的书法着重内在的刚健,要求锋藏画中,力出字外,并重视笔墨纸砚的精良。他甚至喜欢用鸡毛笔作书,曾“惊叹此笔乃尔蕴藉”,非常称手。可见他用软毫笔的过人功夫。

苏轼《归去来兮辞》

他曾评自己的书法“如绵裹铁”,说明其书具有外柔而内刚的特殊风格。《学古绪言》中则称他的书法是“藏巧于拙”,这又精辟地概括了苏体的另一方面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苏轼的执笔方式也很特殊,在当时曾引起一些人的评论。他执笔一般是“单钩”法,即用大拇指和食指拿着笔杆,而且手臂又不太能捉得起来,故“腕著而笔卧”,又加之苏体字扁方肥壮,不同常态。

苏轼《答谢民师书》

于是,有人就讥评他“多用掩笔”“不合法度”“作戈多成病笔”等等。苏轼对此不屑一顾,声称“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王世国著《书法解密》,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0 阅读:25

八公山人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