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国:值得提倡的“岭南风度”

八公山人看文化 2024-12-26 03:29:57

“岭南风度”——广东书法学术名家精品展入展名家

王世国/文

2024年底,深圳青年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广东书法学术名家精品展。此次展览不仅展出了 50 幅精美的书法作品,还将名家们的学术著述一同呈现,可谓是一场书法艺术与学术研究的盛宴。展览以“岭南风度”为主题,主办单位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为此专门举办了“岭南风度”书法学术研讨会。一时间,“岭南风度”成为广东书坛的热门话题。

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发起人之一:王世国狂草《游山西悬空寺》

一提到“风度”,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魏晋风度”。魏晋时期的名士们以服药、饮酒、清谈等行为为表象,以自然、自我、自由为核心,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人格范式和精神风貌。而“岭南风度”则是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倡导的,以“守正创新”的书法作品为表象,以“学艺同参”为核心理念,展现出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风貌。虽然我们无意将岭南风度与魏晋风度相提并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岭南风度”恰恰是当今书坛值得提倡的精神风貌。

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发起人之一:郑荣明著作《思逐风云·思渊居书法档案》(1—4卷)

当今书坛,存在着一些弊病陋习。魏文帝曹丕在《典论 论文》中指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一两千年过去了,这道魔咒依然灵验。书评家时常讥讽书法家缺乏文化学术修养,不过是一个技法娴熟的写字匠,甚至提出“文化有多深,书法就有多高”。书法家则嘲笑书评家不懂书法,纸上谈兵,眼高手低,仅能执笔,还有人明确地说:“读再多的书也成就不了书法家!”

郑荣明简书七言联

不仅如此,双方内部也常常彼此轻贱:篆隶书家指责行草书家不够高古,行草书家则责怪篆隶书家不够潇洒;书评家批评书学家只懂“整理国故”,而书学家则指责书评家缺乏学术。正如曹丕所言:“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针对这些问题,倡导“学艺同参”和“开放包容”具有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也才能使书法艺术更好地“守正创新”。

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发起人之一:陈志平著作《黄庭坚书学研究》《北宋书家丛考》《唐宋书法史拾遗》等。

首先,要破除学术与艺术之间的壁垒,消除书评家与书法家之间的陈见,强调无论是书评家还是书法家都要“学艺同参”。我认为,一个真正的书评家首先应当是一个书法家。只有精于书法,对书法技艺和审美特质有真切的体验,其书法评论才会有坚实的实践基础,而出于实践经验和切身体会的评论才更具有现实针对性。书法评论不能仅从历史文化层面上对作品和书家进行认知和评价,还要从艺术的深度和美学的高度揭示其本质特征。

陈志平行书作品

同样,一个优秀的书法家首先要是一个书法鉴赏家,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学术修养。书法创作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养支撑,这样作品才不会有土匪气、村夫气、粗野气、世俗气,而是“郁郁乎文哉”,有清刚雅正之气,有书卷气。

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发起人之一:祁小春著作《王羲之论考》《迈世之风》《山阴道上:王羲之研究丛札》等

这样的要求并非苛求,学艺同参是可以实现的。在书法史上,许多书评家同时也是书法家,他们既学养深厚,又擅长笔墨,品评书法都是有感而发,从自己的书法实践中领悟得来。他们的品评往往入木三分,恰如其分。例如蔡邕、王羲之、羊欣、欧阳询、虞世南、孙过庭、颜真卿、张怀瓘、苏轼、黄庭坚、米芾、董其昌、阮元、包世臣、梁巘、康有为等,都是如此。

祁小春篆书联语

就拿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的几位发起人来说,郑荣明、陈志平、祁小春、黎向群、王志敏等,既是著名书法评论家和书学研究专家,有多部著作问世;同时,他们也是当今书法名家,或简牍、或行书、或篆隶、或金文、或狂草,个个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

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发起人之一:黎向群著作《岭南历代书法名家》《岭南篆刻》等

除了“学艺同参”,“开放包容”也是“岭南风度”的重要内涵。地方协会天然具有排他性和保守性,甚至带有某种“码头文化”的典型特征。各地的书协也往往如此,导致一些非本地的外来优秀人才因为人地生疏,难以加入或融入协会,有的即使入会也长期得不到重视。要打破地方协会的壁垒,就十分需要提倡“开放包容”,需要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

黎向群隶书联语

例如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既有土生土长的本地精英,也有许多外省来此的书法名家,气氛融洽,相处和谐。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这样一个没有官方背景的书法专业学术团体,能够生存发展,不断壮大,表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成为书坛上的一支劲旅。

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发起人之一:王志敏著作《金文书法摭谭》等

“岭南风度”为当今书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它体现了改革开放、多元共存的时代精神。书评家与书法家之间不再有陈见,书学与书艺相得益彰,实现学艺同参;同时,本土精英与外来英才之间也不再有隔阂,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书法事业;不同风格、不同书体的书家,以及不同研究领域和专长的书评家互相学习借鉴,共同进步,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

王志敏金文书法作品

2024年12月25日《书法报》

0 阅读:4

八公山人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