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70019f47a0b52c2093ef5c522aa1e08.jpg)
2025年—2026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均为3.3%,低于3.7%的历史平均水平(2000年至2019年)。预计2025年全球整体通胀率将降至4.2%,2026年进一步下降至3.5%。其中,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将较早回归目标水平,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回落速度则相对缓慢。
短期来看,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呈现分化趋势。美国经济可能继续保持较强增长势头,其他国家由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经济增长存在下行风险。政策因素对当前通胀放缓进程的干扰,可能会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整步伐,进而影响财政的可持续性和金融稳定。
要管理这些风险,需要各国政策制定者在遏制通胀和推动经济增长之间做好平衡,同时加强财政储备,并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和加强全球合作,提升中长期增长前景。
各国经济表现
全球经济保持稳定,但各国经济表现差异明显,主要是由于部分亚洲和欧洲经济体数据低于预期。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2024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低于市场预期。尽管净出口增长高于预期,但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整及消费者信心低迷,导致消费增速放缓。
印度经济降温
印度的经济增速也未达预期,主要受到工业活动放缓的影响,放缓幅度超出市场预估。
欧元区增长乏力
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尤其是德国,其表现落后于其他欧元区国家。制造业和商品出口持续疲软,虽然消费因居民实际收入回升而有所改善。
日本经济轻微收缩
日本经济在2024年第三季度出现小幅收缩,主要受到临时供应链中断的影响。
美国经济依旧强劲
相较之下,美国经济表现依然稳健,2024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7%,主要得益于强劲的消费支出。
全球通胀趋势
全球范围内的通胀正在持续下降,但在部分国家进展停滞,一些经济体仍面临持续的高通胀压力。过去几个月,全球核心通胀中位数略高于2%。与此同时,工资增长有所放缓,劳动力市场也在逐步回归正常水平。
虽然全球商品价格通胀已回落至趋势水平以下,但服务业价格通胀依旧高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在美国和欧元区。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如欧洲和拉丁美洲,仍面临结构性通胀问题。
在通胀顽固的国家,央行在放松货币政策方面更为谨慎,同时密切关注经济活动、劳动力市场状况以及汇率波动。部分国家央行甚至选择加息,这使得全球货币政策出现分化。
金融市场
当前全球金融环境整体保持宽松,各地区表现存在差异:
发达经济体股市受益于美国市场预期的企业友好型政策,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反弹。
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估值表现较为疲软,而美国加息预期和关税政策导致美元走强,使新兴市场面临资金流出压力,金融环境趋于紧缩。
全球贸易和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尤其是在2024年各国新政府上任之后,市场因政策调整预期而波动加剧。此外,亚洲和欧洲部分国家的政治不稳定性增加,影响了财政和结构性改革的进展。
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全球贸易摩擦依然居高不下,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预测
IMF的经济预测基于目前已实施的政策,并假设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仅为暂时现象,预计相关影响将在一年后逐步消退。下面的预测未考虑当前仍在讨论中的政策变动。
能源价格趋势
预计2025年能源商品价格将下跌2.6%,降幅大于此前预测。这一调整主要受到中国需求放缓以及非OPEC+国家(包括俄罗斯等非成员国)供应增加的推动。然而,中东局势的持续紧张以及天然气供应中断,可能会对天然气价格形成支撑。
大宗商品价格
预计2025年非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将上涨2.5%,主要由于极端天气影响全球主要农产品生产,推高食品和饮料价格。
货币政策
预计主要央行将继续降息,但节奏各异,反映了不同经济体的增长和通胀前景差异。
财政政策
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预计在2025至2026年期间收紧财政政策,以降低赤字水平。同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财政政策也可能面临一定的紧缩压力。
在发达经济体中,经济增长的预测呈现分化趋势:
美国:增长强劲
2025年美国经济预计将增长2.7%,较10月的预测上调0.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包括2024年的增长势头延续、稳健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投资的加速。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有利的金融环境也推动了经济扩张。预计到2026年,美国经济将逐步回归潜在增长水平。
欧元区:复苏步伐缓慢
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预计将逐步回升,但增速较此前预期更为温和。2025年增速预计为1.0%,比10月的预测下调0.2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2024年底制造业疲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到2026年,随着金融环境放松、信心得到恢复,增长预计将加快至1.4%。
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长相对稳定
由于实际收入的改善,消费正在逐步复苏。然而,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上升,尤其是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这可能会抑制企业投资。
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2025年和2026年的经济增长预计将与2024年基本持平:
中国:增速小幅上调
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至4.6%,主要受2024年增长势头的延续以及2024年11月公布的财政刺激计划的支持。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对投资的负面影响。预计2026年,随着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逐渐消退以及延长退休年龄对劳动力供给下降的缓解,经济增速将稳定在4.5%。
印度:维持强劲增长
印度经济预计在2025年和2026年将保持6.5%的稳健增长,符合此前预测,并与其潜在增长水平一致。
中东和中亚:复苏低于预期
该地区的经济复苏将继续,但低于此前预期。2025年沙特阿拉伯的增长预期下调1.3个百分点,主要受OPEC+延长减产协议的影响。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小幅回升
尽管该地区最大经济体的增速预计将放缓,但整体增长率预计在2025年将小幅加快至2.5%。
撒哈拉以南非洲:增长前景向好
预计2025年非洲地区经济增长将回升,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欧洲的经济增速则可能放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a48a11e7052fc6097f72e4a59fc412a.jpg)
全球经济风险展望
美国面临上行风险
受强劲的消费和投资推动,美国经济可能继续超预期增长。宽松的财政政策,如减税措施,可能进一步推动经济活动,并对全球经济产生小幅正面溢出效应。但在长期,这可能导致财政赤字上升,最终可能对市场稳定性和美国国债的全球避险地位造成影响。
欧洲和中国面临下行风险
欧洲能源问题的持续调整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疲软,给这两个经济体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全球贸易风险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升级,尤其是新的关税措施,可能进一步加剧贸易紧张局势,削弱投资信心,降低市场效率,并扰乱全球供应链。这可能会在短期和中期对全球增长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财政政策风险
美国若继续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例如进一步的减税措施,可能会在短期内提振经济,但也可能导致债务水平上升,从而在未来需要更大的财政调整,进而扰乱市场。
美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经济信心的增强,部分归因于放松监管,这可能会推动经济的需求和供给两端。减少企业的行政负担和限制性法规,短期内或许有助于促进投资和增长。然而,美元的升值可能引发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并推高风险溢价。此外,如果过度放松监管,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陷入“繁荣-萧条”循环,并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美国推行更加宽松的财政政策,例如进一步的税收减免,这将增加全球对资本的需求,推高利率,进而影响其他经济体的经济活动。与此同时,减少移民流入可能导致劳动力供应减少,从而在调整期内抑制经济潜力,并推高通胀。
短期内,美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将进一步凸显全球经济的不均衡。如果美国的关税政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占据主导地位,全球经济和美国自身的增长在中期内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政策优先事项
面对当前的不确定性,各国需要采取适当的政策组合,以控制短期风险并推动长期增长。政策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货币政策:应在恢复价格稳定的同时,支持经济活动和就业。在通胀压力持续且存在上行风险的经济体,需要保持紧缩立场,直到有明确证据表明通胀回到目标水平。而在经济活动放缓、通胀回归目标的经济体,适度放松货币政策是合理的。
财政政策:各国应采取财政整合措施,确保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性,同时保留应对未来危机的空间。这一整合过程应根据各国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既要有足够的力度,又要避免对经济增长造成过度冲击。同时,应清晰传达财政政策,以稳定债券市场,增强公众信心。
外汇政策:货币政策的分化可能导致汇率和资本流动的显著波动。对于拥有深厚外汇市场和较低外币债务的经济体,调整利率和允许汇率灵活波动是合理的。而对于外汇市场较浅、外债规模较大的经济体,适度的外汇干预、资本流动管理措施以及宏观审慎政策的结合,可能有助于保持宏观金融稳定。
长期改革的必要性
除了应对短期挑战,各国还需采取果断行动,以提升经济活力,增强供应能力,并应对长期增长前景日益黯淡的挑战。以下领域的结构性改革将是关键:
1. 劳动力市场 – 促进就业灵活性,扩大劳动力供给,提升技能培训。
2. 竞争政策 – 加强市场竞争,减少资源错配,改善商业环境。
3. 医疗与教育 –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增强人力资本投资。
4. 数字化转型 – 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生产率,吸引更多投资。
同时,加强全球多边合作至关重要。各国应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推动更具透明度的贸易政策,降低市场波动,减少政策不确定性。重点应放在恢复WTO争端解决机制、建立公平竞争环境,并在规则体系内寻求更具弹性的贸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