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江泽民担任起了国家进出口管委会的副主任。也是在这一年,他找到张爱萍求一幅“墨宝”,希望对方可以为自己的父亲立碑。
在得知江泽民的请求后,张爱萍感到了非常的吃惊。因为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江泽民的父亲,竟会是自己曾经的“老战友”江上青。
张爱萍对江泽民说道:“当年你父亲遇害,是让许多人感到震惊的一件事,原来,你竟是他的儿子。”
看到江泽民以后,张爱萍一阵唏嘘,忍不住对过往发出了阵阵的感叹。
这位江上青是什么人呢?他又与张爱萍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江上青是在1911年4月10日出生的,他是江苏省扬州人。也是江泽民的养父,同时,江上青还有另外一层身份,他是江泽民亲生父亲的弟弟。
江泽民的生叫江世俊,而江上青的原名则是叫江世侯。二人是亲兄弟,有着深厚的情谊。
他们的家庭还不错,兄弟二人的能力十分出众。江世俊在1895年,他幼年的时候,就跟随着父亲一同从江家村来到了扬州。
从小江世俊就很聪明,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也是凭借自己的努力,顺利的考到了当时扬州境内第一所公立正式中学。
这所中学也是在1927年,正式改名为扬州中学。
江世俊这个人特别的有才华,对中国的国学文化也是很精通。他热喜欢写文章,在毕业以后,计划从事文学的行业。
但是身为长子的他,却是不得不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因为他还要撑起整个家庭。
在那段求学的日子里,与江世俊同窗的还有另一位才子,此人就是日后在中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朱自清先生。
二人在当时都是才子,不过遗憾的是江世俊放弃了文学,没能将自己喜欢的事业发扬光大。
之后的日子过得还算安稳,但是在1939年间,江泽民忽然然被父亲过继给了江上青。因为在这一年,江上青出事了。
江上青与与稳重的江世俊不同,他的性格有些积极,是位思想开明的进步青年。
1918年9月的江上青是在扬州琼花观小学读书,他从小就学习中国文学,在诗词歌赋方面也是有着一定的天赋。
1927年9月,江上青,考入了南通中学。
在读书的那段日子里,他也接触到了革命思想,并投入到了学生革命运动中。第二年的9月份,江上青再次转入扬州中学继续读书。
在此期间,江上青依进行着革命活动。因为当时国民党对革命的打压,江上青,也不可避免的被国民党抓进了监狱。
后来的江上青被转移至了苏州,国民党又对他拘留半年。
他在监狱中曾说过:“如果爱国有罪,那我以此为荣。”
1929年5月,江上青出狱后。他父亲借用一句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青峰”里的字,为他做了改名。
此时的江上青便不再用“江世侯”的这个名字了,他准备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在他出狱以后,学校也不再接纳他了,这也迫使他放弃了在这个地方的学业。
1931“九一八”事件后。江上青积极创办了《新世纪周刊》、《抗敌周刊》等多个杂志,在这些杂志上宣传抗日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后又在1937年组织民众进行抗日斗争。
1938年8月,江上青收到党组织的命令,去往了安徽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并在此期间担任起了皖东北特别支部的书记。
除却抗日宣传的任务外,当时的党组织还分配给江上青一项特别的任务,便是与国民党皖东北第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盛子瑾搞好关系,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盛子瑾此人是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部下,以前在1938年与戴笠门徒杨文蔚成了婚,因此戴笠对盛子瑾很是欣赏。
不过,盛子瑾这个人私下里却是与共产党交好,他曾在六安担任县长时,与共产党的游击队配合,从日军手里夺回了六安县,这也算是立下了大功一件。
因为盛子瑾的夫人杨文蔚被戴笠派去监视桂系军阀的,这也让桂系军阀对盛子瑾也很是不待见。
当时的安徽是桂系的地盘,因此他们将盛子瑾调至皖东北进行抗日工作,目的就是想让盛子瑾与日本人斗个两败俱伤。
不过盛子瑾这个人也机灵,他为了可以在皖东北保住自己的命并且可以再这里站稳脚跟,他便偷偷的联系了共产党,希望可以给他派点人手帮帮忙。
为了做好统战工作,共产党就在皖东北建立起了特别支部,同时派出了一部分党员和骨干分子,其中就包括江上青。
党组织并非是单纯的想帮助盛子瑾渡过难关,而是要借这个机会宣传马克思主义,在皖东北发展一批共产党党员干部。
此时的江上青已是从事了多年宣传工作,有着超绝的组织沟通能力,他在到达当地的一段时间后,就与桂系军阀的王尔宜搞好了关系,让对方放弃了与盛子瑾争权。
盛子瑾见到共产党员江上青立下了这个大功十分的高兴,加上江上青这个人学识丰富、还谈吐很是不凡,盛子瑾便让他担任起了自己的秘书,对这名共产党员十分的信任。
于是江上青便在皖东北创办了抗日军政干校,并在此期间培养了600多名学生,接着又创办了《皖东北日报》。
甚至后来江上青还利用:盛子瑾秘书的这层身份,他在当地建立起了一批愿意听从共产党指挥的武装力量。
因此在1939年张爱萍来到皖东北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时候,他在与盛子瑾交涉之间,先是与“二把手”江上青见谈了话。
张爱萍与江上青二人不仅是在公事上谈得很是投机,二人在私交上,也都是诗文爱好者,他们仿佛就像是遇到了知己一样,聊了许久。
经过江上青的指点,张爱萍这下子对盛子瑾的性格可谓是了若指掌,没多久便将盛子瑾哄得一片笑声了,并且还同意了张爱萍在皖东北挂起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的牌子。
对与共产党合作的细节,比如经费、人事等等,高兴之下的盛子瑾直接交给了江上青与张爱萍交涉。
这也让张爱萍仅在3个月的的时间,便在皖东北手底下便从空无一人扩成了一支队伍,他所建立起的抗日革命根据地更是覆盖了5县16区。
可是让张爱萍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对他帮助最大的江上青同志,竟是忽然就离世了。
当时在江上青的努力下,盛子瑾答应了与张爱萍一同联合抗日。
这则消息传出去以后,顿时就引起了国民党极大不满,他们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盛子瑾这是背叛了国民党,于是便开始计划着将盛子瑾给除掉,其中对此呼声最大的便是许志远。
眼瞅着抗日迫在眉睫,可是盛子瑾却是与许志远一直以来都是死对头,谁也不愿服谁,假如可以得到许志远的帮助,那毫无疑问对皖东北的抗日取得胜利,会有极大的帮助。
张爱萍在与江上青商量过后,便决定设宴邀请双方来谈一谈,也好建立起抗日统一战线的事情。
在这一年的8月28日的晚上,江上青看着明月,忽然就有了思乡之情。
此时的他很是想念远方的亲人,可是他却又不可以放下手里头的工作。他还要拼尽全力去维持抗日统一战线,将许志远也拉人到抗日统一战中,这样才会让抗日的力量更加壮大。
此时的江上青忽然想到在前段时间,他的七弟江树峰曾经寄来过一封家书,于是他思乡心切的便提笔写了一封回信:
“过隙光阴逝白驹,十年患难早相扶。雄心拼付三期战,别绪全凭一雁书。春水绿杨思故里,秋山红叶走征途。天涯兄弟成劳燕,互问风尘老病无。”
这首诗是他一气呵成些,也囊括了江上青此刻全部的心情。第二日一早,他便与盛子瑾一同出发会淡去了
在这次宴会上,许志远表示自己会尽力去配合盛子瑾的工作,不过就在他离开会议现场后,却是毫不犹豫的对未来的同僚痛下杀手。
当时宴会刚结束,盛子瑾就想着早些回到自己的驻地,也好准备日后的抗日相关事宜,于是便与江上青一同走小路回去。
在他们临行前张爱萍也曾劝说过,小路上或许会遭遇埋伏,可是盛子瑾却说道:“来的时候我就是走的这条路,很安全。”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张爱萍竟会一语成谶,刚等到盛子瑾与江上青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一阵紧密的枪声就随之响起了。
这也让盛子瑾与江上青都很是措不及防,当时为不让建立的干部学校,因为二人的牺牲而做不成,江上青只好豁出了自己的性命为盛子瑾打掩护,也好让他平安撤退。
当时的张爱萍在驻地听到的枪声后,便心生不妙,他赶忙前往现场去查看,可是这个时候的敌人却是已逃的无影无踪。
最后盛子瑾顺利的逃了出去,不过年仅28岁的江上青,却是在身中数弹后牺牲了。
为掩盖自己的罪行,凶手在杀害江上青后,便立即将他的遗体丢进了河中妄图销毁证据。
因此后来社会各界人士在事发地曾多次寻找未果,最后还是在数十里外的青阳发现了江上青的遗体。
江上青牺牲的消息一时之间震惊了皖东北各界人士,闻讯者无不悲痛不已。众人为纪念这位为了抗日救国而牺牲的烈士,在泗县青阳、半城分别为他举行了隆重追悼大会。
经历过这次事件之后,盛子瑾变得更加信任起了共产党,并在之后与张爱萍展开了更为亲密的合作。
1940年3月,张爱萍率军进驻宿县、泗县边区,成功攻破了许志远所在的阵地。
此时皖东北地区的国民党顽固势力被彻底的清除干净,皖东北抗日根据地也在这一天正式的建立起来,江上青未竟的遗愿也是这一日完成的。
“黄沙血染英雄骨,碑碣永留万古名”。
江上青牺牲的消息传到张爱萍的耳中后,也是让张爱萍感到万分心痛,他不仅是失去了一个位革命好战友,同时还失去了一个好知音。
在江上青牺牲以后,张爱萍多年来一直都寻找着他的后人,不过尽管说他打听了许多地方,可是却都没有收到有关江上青后代的任何音讯。
江上青是没有儿子的,他的妻子王者兰为他曾经生下过2个女儿。
王者兰与江上青是同岁,她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大家庭中,自小便是美丽聪慧,与江上青是同学。
在1935年9月时候二人成了婚。
在“七七事变”后,当时的组织要求江上青北上抗日,夫妻二人便不得分别,对丈夫的抗日爱国运动,王者兰给予坚定支持的,甚至是她还将自己的陪嫁全部变卖了,以此来做丈夫江上青的路费。
二人既是夫妻,可也是知己,常常会以诗相赠。
在听说了自己的丈夫去世消息后,江上青只感觉五雷轰顶,当场便是晕厥了过去,自此一病不起,当时也多亏了他的大哥大嫂的照料,这才让身体逐渐好转了起来。
尽管说江上青没有自己的儿子,可是他的大哥江世俊却是讲自己的儿子江泽民过继给了江上青,
因此这也就是江泽民之所以是江上青嗣子的原因。
后来大嫂吴月卿陪同王者兰到江上青的安葬地崔集扫墓,在扫墓的时候,王者兰十分的思念自己的亡夫,于是便作了一首诗《七律·悼江上青》。
在诗里,王者兰表述了自己自听闻丈夫离世的噩耗以来的悲凉心情,并以诗明志,表达了自己一定会尽全力抚养好孩子们的心愿。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组织便决定给江上青的子女提供学习和生活费用。
江上青的两个女儿在,她们是在七弟江树峰的家中学习与生活的,后来的王者兰去了上海工作,而江泽民夫妇便照顾了王者兰7年。
之后的江泽民又培养了自己的两个妹妹上大学,并为他们提供了大学的学费与生活费,直至大学毕业。
1982年9月,江泽民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也是在这一年,当地政府准备为牺牲多年的烈士江上青迁墓并为他立一个墓碑。
对墓碑的题字人,江泽民思来想去,还是认为由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开国上将张爱萍最为合适。
之所以江泽民会认为张爱萍合适,也并非是因为张爱萍身居高位,更多的是因为江上青曾经与张爱萍互相引为知己,二人在皖东北地区一起工作过,江上青更是为了建立抗日根据地而牺牲的,因此张爱萍才会是最合适的。
在见到江泽民时,张爱萍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原来您也喜欢研究书法呀。”看着案几上摆放的几幅书法作品,江泽民顿时对张爱萍又多了几分敬仰之情。
听到这里张爱萍忍不住两眼放光,开始与江泽民讲述起了曾经的种种过往,特别是他还提到了自己的挚友江上青同志。
“以前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叫江上青,他这个人的书法作品看起来很柔,可是实则却是处处都透露着坚韧,就如他这个人一样。”
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张爱萍眼神中忽然流露出了一丝淡淡哀伤:“在他牺牲以后,我一直想帮他照顾后人,但是我却一直都没有找到......”
“他是我的父亲。”江泽民说道
听到这句话也是让张爱萍感到吃惊不已,难怪自己见到江泽民会有种熟悉的感。
张爱萍上前紧紧地握住了江泽民的手,然后他仔细地打量了对方一番后,接受十分认真说:“了不起,江上青的儿子与他一样有魄力!”
接着江泽民便说出了此行拜访的目的“政府准备给我父亲立碑,我希望您可以为他题字。”
听了江泽民的请求后,张爱萍立刻便答应了下来,江泽民说,这个题字还是越快越好,张爱萍听后,便在当天,题笔写下了“江上青同志之墓”这几个字。
1985年4月13日,江上青的几个孩子江泽民、江泽玲、江泽慧他们专程前去为烈士江上青扫墓,以此寄托自己深切的哀思。
2009年,江上青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011年4月10日,由江泽民所以创作的《满江红·江上青百年诞辰祭》纪念江上青烈士百年诞辰。
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赶走日本人,为了拯救无数的劳苦大众,江上青的青春年华永远的定格在了28岁,尽管说他没有感受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也没有亲眼目睹老百姓翻身当家做主的那一幕,可是今天的中国不正是他心目中的样子么?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