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得如何,手脚最能感知,出现这5个异常需要引起重视

纵横知识 2025-02-18 19:21:1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老张蹲在自家菜地边,看着脚趾上那个黄豆大小的伤口直发愁。

三个月前他不小心踢到石头划破了皮,本以为是小事,结果伤口一直不愈合,最近还开始流黄水。

隔壁诊所的王大夫说:“你这脚上的问题,根源可能在血糖上啊!”

老张摸不着头脑——自己平时能吃能喝,哪像有病的样子?

可检查结果出来,空腹血糖已经飚到12.3mmol/L,这才知道糖尿病早就悄悄缠上了自己。

其实手脚就像血糖的报警器,当身体出现下面这5个异常信号时,就像手机电量不足会闪烁红灯,咱们可千万不能当睁眼瞎。

第一个报警信号是手脚发麻像蚂蚁爬。

不少糖友早上起床发现手指尖像被针扎,或者脚底板像踩在棉花上。

这是因为长期高血糖像生锈的钉子,慢慢把神经末梢的"电线皮"(医学上叫神经髓鞘)给腐蚀了。

有个比喻很形象:神经纤维就像电线,血糖超标就像往电线上泼糖水,时间长了肯定会短路。

要是发现自己的手指头总像被蚂蚁咬,脚底板像糊了层浆糊,特别是夜里睡觉时症状更明显,就要赶紧查查血糖。

第二个要警惕的是手脚刺痛像火烤。

村里李婶总说自己的脚像放在炭火上烤,可摸上去却是冰凉的。

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叫"痛性神经病变",高血糖让神经变得像被火燎过的麻绳,表面看着完整,里头已经千疮百孔。

这种刺痛有个特点:穿袜子觉得扎肉,盖被子像压石头,严重时连凉水冲脚都感觉火辣辣的。

如果出现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说明血糖可能失控超过3个月了。

第三个异常是手脚对温度不敏感。

就像老刘头冬天烤火炉,小腿烫出水泡都没察觉。

正常人手碰40℃热水会马上缩回来,可长期高血糖的人,神经末梢就像坏了的温度计,60℃都感觉不到烫。

更危险的是,有些人泡脚时兑热水全凭感觉,结果脚皮都烫白了还说不热。

这种情况最容易引发烫伤感染,很多糖友截肢都是这么来的。

第四个信号是伤口愈合比蜗牛爬还慢。

正常人手指割个口子,三五天就能结痂。

可血糖高的人,伤口就像被按了暂停键。

有个形象的比喻:红细胞在糖水里泡久了会变硬,就像生锈的小推车,运不来营养也拉不走垃圾。

要是发现手上的倒刺半个月不好,脚后跟的裂口渗黄水,甚至脚趾缝长年脱皮,赶紧查血糖准没错。

第五个要命的变化是手脚皮肤像老树皮。

仔细观察糖尿病人的手脚,会发现两个特征:要么皮肤干燥起屑像蛇蜕皮,要么脚趾缝潮湿发白像泡发的腐竹。

这是因为高血糖把汗腺"腌"坏了,该出汗的脚底干得像沙漠,不该出汗的趾缝却整天湿漉漉。

更可怕的是脚指甲会变厚发黄,像老旧的瓦片,这种环境最容易滋生细菌。

面对这些警报,咱们老百姓要怎么做?

每天花3分钟检查脚丫子,重点看脚底、趾缝有没有伤口、水泡。检查时要用镜子照,或者让老伴帮忙看,别以为自己能弯腰看清楚。

洗脚水温度用手肘试,因为手部神经受损比脚晚,手肘皮肤比手指更敏感。

再就是挑鞋子要买下午的脚码,因为走了一天脚会胀,下午买的鞋不容易挤脚。

最后剪指甲要平着剪,千万别修成圆弧形,免得长成嵌甲。

说到控血糖,很多街坊觉得就是不吃甜的。

其实真正的危险分子是看不见的糖:比如一大碗白粥升糖比可乐还快,两片苏打饼干顶得上半碗米饭。

有个实用口诀:"米饭换糙米,面条改荞麦;炒菜少勾芡,喝汤先撇油"。

平时可以多吃些马齿苋、秋葵这类带黏液的蔬菜,它们就像肠胃里的"清道夫",能裹住部分糖分慢慢释放。

要是已经出现手脚麻木,可以试试中医的"踩黄豆"法:每天光脚在晒干的黄豆上踩10分钟,黄豆的凹凸面能按摩脚底穴位。

还有个土方子是用金银花+艾叶煮水泡脚,既能杀菌又能促进循环。

但要注意水温绝对不能超过37℃,泡完必须把趾缝擦得干爽爽。

最后提醒大家,血糖仪上的数字不是唯一标准。

有的人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早已"爆表"。

就像烧开水,锅盖没冒气不代表水没开。

建议街坊们每半年去医院查"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指标能反映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比单次测血糖更靠谱。

记住血糖控制不好,遭罪的不只是嘴巴,更是咱们的手脚。

早发现早干预,别让糖尿病偷走生活的滋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治规范》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居家护理手册》

0 阅读:3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