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不长寿,就看六十六”?66岁到底看什么?来看看医生怎么说

纵横知识 2025-02-20 19:25:3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人一到六十六,啊,怎么就到了这个年纪?年轻时候总听人说,六十六岁是个坎,过去了就是福,过不去……

咳咳,忌讳的话不说,但这话到底有没有道理?是不是忽悠人的?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六十六岁到底该看什么,医生又是怎么看的。

六十六岁,身体变成啥样了?

人老了,身体就像一台用了几十年的老机器,零件再结实,也难免有些松动、生锈、磨损。六十六岁,正是这个机器开始“吱吱呀呀”叫得最明显的时候。

骨头不结实了,腿脚不利索了。

年轻时跑个几公里不带喘的,现在站久了膝盖都疼。骨密度往下掉,骨头变得脆,稍微摔一跤,可能就不是简单的擦破皮,而是直接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很多老年人就是因为这个一蹶不振,甚至再也起不来了。

心脏这个发动机,也没年轻时那么有劲了。

年轻时候熬夜喝酒,心脏还能咚咚跳,现在爬个楼就气喘吁吁,心慌得像揣了只兔子。血管里的油垢(动脉粥样硬化)越积越厚,血压高了,心脏负担大了,一不小心就可能堵住,心梗、脑梗,真的不是吓唬人的。

肠胃也开始罢工了。

年轻时候胡吃海塞,火锅烧烤不当回事,现在吃点凉的就拉肚子,吃点油腻的就反酸烧心。胃黏膜变薄,消化能力下降,胰腺的工作效率也跟着降低,糖尿病、胆结石这些问题,也越来越容易找上门。

大脑也不像以前那么灵光了。

以前人名地名倒背如流,现在钥匙放哪儿了都得想半天。老年痴呆的苗头,很多人都是六十多岁开始冒出来的。刚开始可能只是健忘,后来就可能连最亲近的人都不认识了。

66岁这一年,最该警惕的信号

有些病,来的时候一点动静都没有,等你发现了,已经晚了。六十六岁这个年纪,最怕的就是那些“悄悄进行的大病”。有几个信号,千万别忽视。

体重突然掉得快。

不是你刻意减肥,而是饭量没变,体重却嗖嗖往下掉,衣服裤子松了一圈。这种情况,最怕的是癌症,尤其是胃癌、肝癌、胰腺癌。癌细胞在体内疯狂生长,把营养全抢走了,人自然就瘦了。

走路越来越费劲,或者身子老往一边歪。

很多人以为是老了,腰腿不灵活了,其实有可能是脑梗的前兆。血管堵得厉害了,脑供血不足,身体的协调能力就会变差。有时候手突然抓不住东西,或者说话含糊不清,这些都是脑卒中的报警信号。

睡觉总是半夜惊醒,胸口闷得慌。

有些人以为是老毛病,或者是天气变化,其实心脏可能已经在报警了。心脏供血不足,夜里更容易发作。很多急性心梗,都是凌晨发作的,千万别等到胸口疼得厉害了才送医院,那时候可能已经错过最佳抢救时间了。

排便习惯突然变了。

以前每天一次,现在两三天才一次,或者大便变细了,甚至带血了。这时候就得警惕肠癌,特别是结直肠癌。很多人觉得是痔疮,结果一查,已经是晚期了。

医生的建议,不是“听听就算”

说到这儿,很多人就问了:“医生,那我该怎么办?”其实道理大家都懂,关键是做不做得到。

把身体当回事,别总想着“忍忍就过去了”。

很多人身体出了问题,第一反应不是去医院,而是“等两天看看”。结果等着等着,病情拖严重了。尤其是六十六岁这个年纪,身体的自愈能力大不如前,很多病拖下去就是大麻烦。

吃东西要挑着吃,不是随心所欲。

年轻时候大鱼大肉无所谓,现在胃肠已经不像当年那么能扛了。油腻的吃多了,血脂飙高,血管堵住;盐吃多了,血压上去了;糖吃多了,血糖稳不住。

医生话说得再直白一点:少吃加工食品,少吃红肉,多吃点绿叶菜、水果和粗粮,胃口虽然没以前那么痛快,但身体会感谢你。

腿脚还利索的时候,多出去走走。

有人说:“医生,我都六十多了,还能运动?”

当然能!关键是选对方法。

跑步膝盖受不了?那就快走;上肢无力?那就练练哑铃;觉得运动无聊?那就找老朋友打太极、跳广场舞,只要让身体活动起来,比窝在家里强得多。

睡觉别太随性,作息要规律。

别熬夜,别白天睡太多,晚上睡不着。有些人退休了,白天睡一大觉,晚上躺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这样身体的生物钟会彻底乱掉。

想要睡得好,白天适当晒太阳,晚上别喝太多茶和咖啡,睡前放下手机,让大脑安静下来。

66岁这一年,最值得做的一件事

如果非要说,六十六岁这一年,最值得做的一件事,那就是——体检。

很多人一听体检就头疼,觉得麻烦,觉得没必要,甚至有人说:“检查出来个啥,反而天天担心。”可现实是,很多病,早发现早治疗,结局完全不一样。

比如肠癌,早期发现,切掉息肉,基本能治好;但晚期发现,治愈率就低得可怜。比如高血压,早发现,控制住,能活得很健康;但如果一直不管,等到脑出血了,那就麻烦了。

体检不是浪费钱,而是给自己买一份安心。你不体检,身体里有没有危险,谁也不知道;但你体检了,至少心里有底,知道该怎么调整生活,怎么防止大病找上门。

写在最后

六十六岁,不是生命的终点,也不是什么“坎”。很多人六十六岁的时候,觉得自己老了,开始“等死”;但也有人这个时候,活得比年轻时候还潇洒。

差别就在于,你是主动掌控自己的健康,还是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

医生能告诉你的,就是这些。愿你六十六岁,依然能吃得香、睡得好、走得远,活得开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防治报告(2023)》.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人健康管理规范(2023)》.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