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刘湘在武汉病逝,副官回忆:张群设下螃蟹宴,当晚突然昏倒

热情的逗狐狸 2024-12-28 16:53:26

卢沟桥事变与刘湘的抗战决心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宣告了全面战争的到来,这一天,原定于当日召开的川康整军会议突遭中断,来不及开展的议程和计划在战争的阴云中黯然失色。

7月10日,刘湘在成都的指挥部里,急令秘书准备电报。电文迅速编码完成后,通过军用电报线路发送到了国民政府和各主要军事部门。电报中,刘湘表达了强烈的抗战意愿,请求前往前线参与抗日行动。

三天后的7月13日,刘湘再次发电,这次他的语气更为坚定,电报中强调了全国动员的紧迫性,他呼吁全国上下一心,准备进行一场与日本军队的殊死搏斗。

到了7月25日,刘湘下达了更为具体的军事命令,要求直辖的各军、师长在三天内必须赶回各自防线。他亲自审查了回防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每个单位都能迅速而有序地达到指定位置。同时,刘湘还下令各部队在到达防线后立即进行整顿,检查武器装备,补充弹药,加强防守工事,以及进行战前准备。

刘湘的南京之行与抗战表态

1937年8月7日,刘湘抵达南京,出席国防会议。作为四川地方实力派的代表,刘湘在得到发言机会后,毫不迟疑地站起,用极其坚定的语气向中央陈述四川在全国抗战中的决心和能量。

他首先提出,四川可以迅速集结出兵30万,保障前线的兵力补充。他随后详细说明了四川的后备资源,指出该省能够提供500万劳动力,为抗战所需的运输、补给和工事建设服务。此外,他进一步强调,四川的粮食供应充足,可连续不断地向前线提供数以万计的石粮食,以维持长期抗战所需的后勤保障。

他的发言条理清晰,数据详尽,从军力动员到后勤保障,事无巨细。他的话语中透露出的诚意和决心,打动了在座的各方代表。与会人员纷纷点头示意,对他的发言表示认可和支持。

会议结束后,刘湘回到住所进行短暂的休息和工作。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共产党的高级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人特意前来拜访。共产党代表高度评价了刘湘在会上提出的抗战主张和实际行动,他们赞扬了他作为地方军阀,能够在国家危亡之际迅速响应中央号召,积极投身到全面抗战的准备之中。

前线参战与内部争议

1937年9月1日,刘湘率领部队从四川出发,正式踏上抗日征程。出川的部队包括川军的精锐部队以及后勤保障团队,行军队伍浩浩荡荡,川军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虽然多以地方性内战为主,但这一次,刘湘将部队推上了抗日的最前线。

部队离开四川的当天,各地百姓自发组织送行活动。沿路的村镇民众手持旗帜,为出川的将士鼓劲。大量的物资由民间捐赠汇入军队,粮食、被褥甚至鞋袜都堆积如山,整个川军队伍在这样的背景下,越过了四川的山岭,踏上东进的道路,朝着抗战的战区挺进。

10月26日,刘湘被正式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江苏太湖以西、浙北和皖南部分地区的作战任务。战区范围内的地形多样,包括水网密布的江南地区以及山峦起伏的皖南区域,这些地形特征对部队的调动和作战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准备出征前,省政府秘书长邓汉祥等人得知刘湘多病在身,特意前来规劝他不要亲自上阵,建议他将指挥任务交给副手处理。然而刘湘没有接受这样的提议。他回顾了自己多年参与地方内战的历史,表示这一次面对外敌,作为一名将领,他必须亲自带领部队走上战场,为国效力,绝不能留在后方安然无恙。

在这一决定下,刘湘继续全力以赴,指挥部队完成作战准备。他的身体状况虽然已显疲态,但他坚持每天召集作战会议,详细研究敌我态势,并针对战区的地理特点部署川军的作战计划。与此同时,他也特别重视后勤供应问题,与后方密切协调粮食、弹药和医药物资的运输,以确保前线士兵能有足够的支持。

张群宴会中的暗流涌动

1937年11月24日,南京的局势已经极为紧张,日本军队步步逼近,前线的失利和即将到来的危机让整个城市笼罩在压抑的氛围中。当天,南京戒严,宵禁时间一到,街道上一片寂静,除了巡逻的军警和宪兵,几乎看不到其他人影。然而,在这片紧张的环境下,张群的府邸却有着一场特别的宴会。

张群是蒋介石的亲信之一,在国民党内部有着重要的地位。他虽常以低调示人,但在许多重大决策中都起着关键作用。此次宴请,张群安排得极为周到。特别是席间的一道主菜——螃蟹,正是为了迎合刘湘的口味。张群深知刘湘戎马一生,素来生活简单,对螃蟹情有独钟,于是特地在战时的物资紧张情况下,专门准备了几只肥美的螃蟹作为主菜。

刘湘虽然身患糖尿病,但在这次宴会上,面对这些难得的美食,放纵了一回。他拿起螃蟹蘸上姜醋,吃得不亦乐乎,又搭配了几口小酒,胃口比平时还要好。宴会上的菜肴虽然并不奢华,但螃蟹的滋味让他暂时忘却了身体的不适。他连吃了好几只,桌上的气氛也因此显得轻松了些。

宴会结束后,张群向刘湘透露了一则重磅消息:蒋介石已经做出决定,计划让陈诚接替刘湘担任第七战区的总司令,而刘湘将被安排到另一个岗位。张群特意选在宴会这样一个相对缓和的场合来告诉刘湘,显然是为了尽量减少冲突和误解。

这则消息对于刘湘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击。他率领川军从四川出发,经历长途跋涉,抵达战区后始终在前线亲自指挥。他的努力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甚至共产党方面的代表也对他表现出极大的尊重。然而,现在蒋介石的这一决策,等于直接将他从现有的职位上调离。

刘湘的病逝与后事

刘湘回到住处后,因宴会上喝了半斤酒,加之吃了几只螃蟹,感到腹胀不适。他吩咐随从倒上一杯茶水,用以缓解酒意。茶水下肚后,身体稍稍舒缓,他便继续处理手头的事务。南京的局势愈发紧张,战报接连不断送来,他的心思无法从抗战的紧迫局势中抽离。

稍作休整后,刘湘开始召集助手,继续处理作战部署。他让人取来地图和记录工具,口述着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命令。助手们迅速将他的指令一一记下。从部队的具体调动到战区的后勤安排,刘湘将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生怕有任何纰漏。可当命令记录到第五条时,刘湘突然停止了讲话,身体剧烈晃动了一下,随即整个人向前倾倒,昏厥在地。

随行的助手和随从顿时慌乱起来,几人一边上前将刘湘扶起,一边迅速寻找能够进行急救的医生。然而此时南京已经陷入危局,大量的医生和医护人员都已随军撤离,留在城中的医疗资源极其稀缺。情急之下,随行人员连夜联系汉口的万国医院,并紧急安排转移事宜。

1938年1月初,刘湘的病情迅速恶化,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与此同时,南京失陷的消息传来,日军的暴行让前线的将领们愤怒不已。刘湘听闻南京大屠杀的惨状后,情绪显得更加低落。尽管身处病榻,他依然指挥川军加强对江苏和皖南的防御部署。

随着病情进一步加重,刘湘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支撑高强度的工作。他频繁出现胃穿孔的症状,伴随着糖尿病的加重,让他几乎无法进食。医生多次进行紧急救治,但他的情况仍旧没有改善。在这期间,他的家人和下属为他请来了最好的中西医,但治疗的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1月20日,刘湘在病房中病逝,结束了他为国效命的一生。

关于刘湘的死因,随即在坊间传出了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他因在病重期间被戴笠截获的电报震惊,导致病情加重,从而最终离世。另一种猜测则与几个月前张群在宴会中提供的螃蟹有关,有人怀疑螃蟹中被下了慢性毒药。然而,这两种说法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事实上,刘湘的死因更多与其多年积劳成疾以及糖尿病恶化直接相关。

参考资料:[1]温贤美.刘湘率军出川抗战经过及其作用和影响[J].社会科学研究,1994(2):107-110

0 阅读:5

热情的逗狐狸

简介: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