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打卡贺新春#
2024年,中国科技领域创新捷报频传,取得了多项重大科技成果:
1、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确认首个超级宇宙线源科学家利用“拉索”在天鹅座恒星形成区发现了一个巨型超高能伽马射线泡状结构,并找到了能量高于1亿亿电子伏的宇宙线起源候选天体,这是人类确认的第一个超级宇宙线源。
2、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通过国家验收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新建了16条性能先进的光束线站,拓展了光源性能,建立了用户辅助实验室和用户数据中心,显著提升了上海光源的实验研究能力。
3、嫦娥六号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任务成功带回1935.3克月球背面样品,这些样品的研究揭示了月球背面约28亿年前仍存在年轻的岩浆活动,填补了月球玄武岩样品的记录空白。
4、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搭载72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本源悟空”是目前中国最先进的可编程、可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使用。
5、世界首款基于原语的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研制成功该芯片降低了90%的带宽,实现了高速、高精度、高动态范围的视觉感知,特别适用于自动驾驶等复杂开放道路环境。
6、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作为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梦想”号是全球钻探能力最强、功能最全、智能化水平最高的钻探船,将大幅提升我国深海探测和开发能力。
7、光子芯片材料取得突破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开发出钽酸锂异质集成晶圆,用于制作高性能光子芯片,具有优异的电光转换特性和规模化制造潜力。
8、中国天眼FAST发现最远中性氢星系FAST成功探测到一批极为遥远的中性氢星系样本,这一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通讯》上发表。
9、国产操作系统发布2024年8月8日,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发布了其首个人工智能版本,展示了国产操作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填补了我国操作系统端侧推理能力的空白。
10、航空动力装备研制取得进展AES100发动机获颁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航空动力装备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11、中国成功研发出了第六代战斗机2024年12月26日,中国成功首飞了全球首款第六代战斗机,这款战斗机采用了无尾大三角翼设计,具有出色的隐身性能和机动性,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脱颖而出。
12、两栖攻击舰下水2024年12月27日,我国自主研制建造的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下水命名仪式举行,标志着我国海军装备建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此外,六代机的航程、载弹量和速度等方面也优于现有的五代机,具备更大的航程和载弹量,超音速巡航速度可能达到2马赫。
不仅如此,刚刚进入2025年,中国又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项突破。最近,AI领域的拼多多——DeepSeek异军突起,在业界引发巨大震动,这也标志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DeepSeek是一家中国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其发布的DeepSeek-R1模型因其高性能和低成本的特性而震惊业界。DeepSeek-R1的性能可以比肩Open AI的GPT模型,且其极低的服务价格和完全开源的代码及模型架构,使得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多位知名科技人士对DeepSeek的成就表示赞叹,认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可能会改变全球竞争格局。
DeepSeek能够取得成功,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其在预训练阶段的高效利用算力,通过开源模型和详细的代码,使得其他行业可以基于这些大模型进行微调和应用,形成了一条分工协作的产业链。
2、DeepSeek的开源模式不仅促进了全球开发者的使用和修改,还推动了中国在全球AI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3、DeepSeek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仍能取得显著成果,显示了其在创新方面的能力。它的成功也说明,人工智能的门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笔者认为,近期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源自中国多年来在科研领域的默默追赶和自主创新,也是广大科研人员在欧美国家“卡脖子”的背景下,努力拼搏、厚积薄发的结果。
实际上,这一过程是一个量变质变过程。近期中国在科研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意味着一个中国工程师红利的时代已经到来!
工程师红利是指复杂劳动者或智力劳动者资源优势。即一个国家劳动年龄人口中,工程师人口数量庞大,所占比例高,从而为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创造了有利的人才条件。
目前,工程师等高技能人才的聚集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不要小看了工程师红利,它在当下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众所周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人才则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大量优秀的工程师通过其深厚的专业技能和不懈的创新实践,将为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以及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这一红利的产生,不仅带来了经济的显著增长,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整体发展。由此可见,工程师红利是现代经济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体现了知识与技能在经济活动中的核心价值。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拥有4200多万人的工程师科技人才队伍,他们是中国开创未来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希望之所在。
对此,苹果CEO库克深有感触,他在一次采访中说,“在美国,如果把模具工程师们叫到一起开会,可能连一个房间都填不满。但在中国,可能许多足球场才能容得下那么多人。”事实上,这就是中国的工程师红利。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的成长经历,就展示出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是如何形成的。
梁文1985年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父亲是小学老师。2002年,17岁的梁文锋考入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属于电子工程系人工智能方向。浙江大学毕业,拥有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本科和硕士学位。
从2008年起,梁文锋开始带领团队使用机器学习等技术探索全自动量化交易。2015年,幻方量化正式成立。
致力于通过数学和人工智能进行量化投资。当年的市场波动中,幻方依靠先进的高频量化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2016年是幻方的重要转折点。10月21日,幻方量化推出第一个AI模型,实现了所有量化策略的AI化转型。到2017年底,几乎所有的量化策略都采用AI模型计算。
2018年,幻方正式确立了以AI为核心的发展战略。随着业务的快速扩展,算力瓶颈逐渐显现。
2019年,梁文锋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萤火一号”训练平台,总投资近2亿元,搭载了1100块GPU,其资金管理规模突破百亿元。
这一年,梁文锋在当年的金牛奖颁奖仪式上发表主题演讲《一名程序员眼里中国量化投资的未来》。2020年开始,幻方的AI超级计算机“萤火一号”正式投入运作。2021年,幻方投入十亿建设“萤火二号”。
2023年7月,幻方量化宣布成立大模型公司DeepSeek,正式进军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并创办了深度求索、专注于做真正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
2024年5月,DeepSeek发布了DeepSeekV2;同年12月27日,DeepSeek-V3面世。2025年1月20日, DeepSeek正式发布了DeepSeek-R1模型。
不知不觉中,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转变为人才红利,我国每年约有700万理工科大学生毕业,已经超过全球的1/3了,这一人才储备量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进入工程师红利阶段,未来将会在更多领域取得突破,以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毋庸置疑,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得以充分展示之时,乃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