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蛇年春节即将来临,待问楼主分享一些老“年画”供大家欣赏

天骄谈文化 2025-01-27 04:16:33

现在人的生活太好了,要是拿现在和待问楼主小时候比,简直是天渊之别,楼主小时候的生活没有办法跟现在比!!!但是,现在生活这么好,大家经常却说,现在的年似乎越来越没有年味了!的确如此,楼主小时候在农村过年,要迎灶君,请门神,剪窗花,买年画,糊灯笼,耍社火,看大戏,……然而,喧嚣的都市生活与这些传统的年味民俗渐行渐远了……,所以,年味越来越淡了!

待问楼主是个感性的人,喜欢传统和恋旧。待问楼主收藏了一些老古董书,书上保留了部分年画,兹分享一下,以抚慰如楼主般失去故乡(异地搬迁)、父母驾鹤西游,人生只有归途,无法排遣乡愁的无数游子孤寂的心!

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在新春佳节,人们总要买些新年画张贴,它既美化环境,增添节日气氛,同时又起着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作用,因此,年画是我国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普及艺术,是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我国民间木版年画产地很多,其中著名的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河南朱仙镇、陕西凤翔、山西临汾、福建泉州、广东佛山、浙江临安、河北武强以及安徽、贵州、湖南,均有年画印制,特别是苏州桃花坞和天津杨柳青,成为南北生产年画的两大中心。

年画的繁荣,可上溯及清代的乾隆年间。当时随着社会经济走向繁荣,广大人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增高,同时,年画本身的内容与形式,经宋、元、明以来的长期发展,表现生活的范围扩大,艺术性的增强,已经成为人民所喜爱,遂使年画蓬勃发展,走向前所未有的繁荣高潮。

年画创作在内容与人物造型上,清代已经形成具有喜庆特征的构思特点,旧年画在创作中有三点:

一、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二、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三、人物要俊秀,能得人欢喜。

年画的题材方面,除了古代传统的辟邪赐福神像之类,如门神、财神、灶君等外,更多地直接反映新年欢乐、吉祥之类的内容,如故事戏文、风俗时事、男耕女织、美人娃娃、风景、瓜果、丰收等,其中以戏文故事类最多,还有直接描绘社会新事物的内容。

杨柳青年画创始于明代,它在制作上采取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民间艺术与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在处理题材的手法上,写实与装饰(寓意、夸张)相结合;在功用上,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山东潍县民间木版年画发源于潍县西杨家埠村。清代中叶,河北武强和天津杨柳青年画先后流传到潍县来。潍县年画主题突出、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鲜明、体裁多样。潍县年画夸张很厉害:例如,儿童可以骑在鱼身上,石榴和荷花画得和人一样大,儿童可以和飞翔的鸟逗乐,龙嘴里可以吐出一堆堆东西等等。

它用象征和寓意的表现手法,如莲花和鱼寓意连年有余,桃子和鹤比拟长寿,牡丹象征繁荣富贵,喜鹊是喜事的征兆等。

桃花坞是苏州城内西北角的一条街道,据说古代这里桃花很多,明朝书画家唐伯虎曾卜居于此,但最使这条街道驰名的原因,却是因为它那誉贯中外的桃花坞木版年画。

《连年有余》,施邦华作。

《青纱帐里学文化(局部)》,李百钓、金克全作。

《编外民兵》,刘德润作。

《吹笛》,杭樨英(约1935年)作。

《瑞草图(乾隆版)》,杨柳青年画。

《武判(乾隆版)》,杨柳青年画。武判是阴曹地府的武判官,可能是早期的门神。

《狮》,福建木版粉印画。

《戏曲人物》,福建木版粉印画。

《踏雪寻梅》,武强年画。画上写着:天上乱舞鹅毛飞,浩然踏雪去寻梅。浩然指的是唐朝诗人孟浩然。

《八仙图(近代版)》,桃花坞年画。八仙中持芭蕉扇的汉钟离与拄拐杖的铁拐李。

《庆功图(1946年)》沈柔坚作。

《丰衣足食图(1944年)》,力群作。

《门画(1944年)》,彦涵作。

《新年劳军(1947年)》,施展作。

《民主选举(1949年)》,凃克作。

《民间剪纸、窗花选》。

《庄家忙》,杨柳青年画。

《苏州玄妙观(近代版)》,桃花坞年画。

《西厢记(近代版)》,桃花坞年画。

《寿星》,潍县年画。

《麒麟》,潍县年画。

《鹤鹿同春(局部)》,潍县年画。

《钟馗(近代版)》,桃花坞年画。

《大闹天宫(近代版)》,桃花坞年画。

《叭蜡庙(近代版)》,桃花坞年画。《叭蜡庙》乃戏曲年画,讲的是《施公传》中施仕纶命手下褚彪、黄天霸、朱光祖等人捉拿费德恭及其党羽的故事。

《狮子》,武强年画。狮子滚绣球——好的在后头。

《虎》,潍县年画。

0 阅读:0

天骄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