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草书(含释文)《洛神赋》与赵孟頫彩版行书《洛神赋》品评

天骄谈文化 2025-02-11 03:14:35

《洛神赋》为曹植所作。洛神,相传为古帝宓羲氏之女宓妃,溺死于洛滨而为洛水之神。旧说:曹植曾求婚甄逸女不遂,为曹丕所得。后甄后被谗死;曹植此赋实有感于甄后而作,所以初名《感甄赋》。这是小说家附会之谈,不足信。

《文选》将《洛神赋》与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等同归入“情”赋一类,同为人神恋爱的主题。本篇扬弃了高唐神女(巫山云雨)故事中自荐枕席的亵慢内容,显示了醇厚的抒情韵味,洛神的形象也更为空灵曼妙,美丽动人。也有说法是:本篇或系假托洛神寄寓对君主的思慕(模仿屈原香草美人的笔法),反映衷情不能相通的苦闷。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一说第四子),曹丕同母弟。封陈王,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生于乱世,幼年随曹操四方征战,在时代和曹操的影响下,颇有雄心壮志。

曹植年轻时很有文学才华,颇受曹操宠爱,一度与太子之位近在咫尺,但他任性而行,饮酒无节,故在争立太子之位的斗争中败北。曹操死后,曹丕、曹叡相继为帝,他备受猜忌压迫,郁郁而终。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剧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他的后期诗歌,主要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他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待问楼主手头有一本《淳化阁帖选》和三册《三希堂法帖》。古代的帝王,讲究的是文治武功,文治方面,安邦治国,经天纬地,在书法方面都有一手。宋代的帝王中,书画才能更是突出。楼主看过《三希堂法帖》中宋太宗的《敕蔡行》,宋高宗的《千字文》、《洛神赋》、《付岳飞》、《养生论》、《书苏轼地黄诗》,宋孝宗的《赐曾觌》等法书,宋徽宗治国方面异常昏庸,但在书画方面却是天才。他的创造的“瘦金体”独一无二。宋徽宗还建立了翰林书画院,征召书画人才,开科取士,网罗书画与鉴赏名家,繁荣创作,为宫廷服务。所以,宋代皇室有很强的书画基因。

宋末元初的赵孟頫是宋代皇族后裔,据说是宋太祖儿子赵德芳这一支的后代。巧合的是,他的祖上宋高宗草书了《洛神赋》,而赵孟頫行书了《洛神赋》,冥冥之中,似有定数。

赵构(1107——1187),宋高宗。在位36年苟且偷安,对金称臣纳贡,造成南宋偏安之局,是一位昏庸无能之主。其书初学黄庭坚,继学米芾,后专意钟王,造诣颇深。其《洛神赋》书于其垂暮之年,多有二王笔意,草法出规入矩,显示出精彩润朗的艺术风格。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是赵孟頫于元大德四年(1300)所书,纸本,行书手卷。全篇气韵连贯,首尾呼应,字体结构严谨。

0 阅读:4

天骄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