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被抄出百万两黄金白银,他跪求徐阶:我有《清明上河图》真迹

幽谷清风拂 2025-03-27 17:16:03

纵观历史长河,每个朝代都有忠心报国的志士,也少不了祸国殃民的奸臣。在本来就风气不正的明朝,那些作恶多端的小人一个接一个冒出来,你刚下台我就上台,把整个朝廷搞得一团糟,混乱不堪。

明世宗在位时,严嵩崭露头角,后来被公认为明朝头号大贪官。严嵩,字惟中,号介溪,江西袁州人。他从小勤奋好学,九岁进县学,十岁通过县试,十九岁考中举人,二十五岁就考上了乙丑科进士,在二甲中排名第二,成为众人眼中前途无量的年轻才俊。严嵩当时下定决心要当一个清官,怀着"做官就得为百姓办事,否则还不如去种地"的朴素想法,踏上了赴京上任的路。然而,官场就像个大染缸,严嵩在追求权力的路上逐渐迷失了方向,最终堕落成了臭名昭著的贪官。

严嵩被抄家的时候,从他家里搜出了三万两黄金和二百万两白银,这些钱加起来,差不多相当于当时整个国家一年的收入。严嵩贪财成性,看到朝廷要抄他的家,他一下子跪倒在徐阶面前,哭诉道:我手头收藏着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原作。严嵩考上进士后,很快就被朝廷选中成为庶吉士,接着又当上了编修。按照那时候读书人升官的规矩,严嵩的仕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前途无量。但命运弄人,他偏偏得了重病,不得不辞官回乡休养,这一走就是整整十年。

这十年间,严嵩虽然没干出什么大事,却也因此躲过了刘瑾的灾祸。等到刘瑾和他的同伙被铲除后,严嵩又重新回到了官场。那时候的嘉靖皇帝一心扑在炼丹上,对朝廷大事不太上心。吏部尚书夏言因为很会讨皇帝欢心,在朝中混得风生水起。碰巧的是,夏言和严嵩还是同乡,两人关系挺近。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后,严嵩逐渐意识到,真正的本事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会阿谀奉承。因此,他开始竭尽全力巴结夏言。

夏言听信了奉承,觉得这位同乡人挺好,便不断提拔他。但出乎意料的是,严嵩竟然借着夏言的支持,最终爬到了比夏言更高的位置。严嵩通过夏言的关系攀上了明世宗,此后更加卖力地讨好皇帝。他摸准了明世宗痴迷青词的喜好,便全身心投入其中,甚至到了忘记吃饭睡觉的地步。

靠着善于迎合的本事,严嵩迅速得到了明世宗的青睐,不仅成了皇帝眼前的红人,还坐上了明朝宰相的位置。因为擅长写青词,民间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青词宰相”。严嵩在朝廷里横行霸道时,对文学的喜好依然不减。他利用宰相的权势,四处搜罗古人的珍贵字画,其中他最钟爱的就是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最初并非严嵩所有,而是由员外郎王振斋保管。

严嵩听说这事后,马上派蓟门总督王忏去买。王振斋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卖给严嵩,可又不敢得罪这位权倾朝野的大人物。经过一番思考,王振斋心里有了主意,他觉得这个办法应该能行得通。他花大价钱请来一位模仿名画的高手,照着《清明上河图》原画复制了一幅,随后把这张仿品献给了严嵩。

严嵩万万没料到王振斋会用赝品糊弄他。就在他得意洋洋地向人展示时,一位曾经装裱过这幅假画的工匠正好在场,悄悄告诉严嵩这幅画其实是仿制品。严嵩怒火中烧,事情变得相当棘手。他马上派人抓了王振斋,经过一番逼问,得知画作原件在他舅舅陆治那儿,于是下令让人把画抢了回来。严嵩得到真迹后还不满足,把王振斋关进大牢活活折磨死。他强抢名画的恶行被王忏等人亲眼目睹,怕事情传出去,严嵩索性把所有知情者都杀了灭口。

从那以后,严嵩就把《清明上河图》的真品当作无价之宝,小心翼翼地收藏在自己家里。严嵩在朝廷里横行霸道,这种行为当然招来了不少官员的反对,徐阶就是这些反对者之一。徐阶心里清楚,明世宗之所以偏爱严嵩,主要是因为他擅长撰写青词。为了抓住机会,徐阶也花了不少精力钻研青词,希望借此找到合适的时机。明世宗一心想活得更久,对那些装神弄鬼的道士特别看重。徐阶就安排人在民间打造了一个号称无所不能的道士,然后把他推荐给了明世宗。

在陪伴明世宗炼制丹药的过程中,一位道士向皇帝举报了严嵩父子作恶多端的事实,导致严氏家族迅速倒台。明世宗考虑到严嵩多年来替他分担了不少政务压力,最终只是没收了他的家产,将他贬为平民。徐阶看着严嵩被查办,心里一阵畅快,这个祸国殃民的贪官总算垮台了,他感到浑身轻松。严嵩望着自己辛苦积攒多年的家产全被没收,心里难受极了。想到自己即将被贬为平民,连一文钱都剩不下,他就悄悄告诉徐阶,自己手里还有一幅真正的《清明上河图》。

打算用钱收买徐阶,让他网开一面,同意自己带走一些钱财脱身。徐根本不会收这种赃物,立马把画作原封不动呈给了皇上。结果严嵩被彻底革职,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了。1567年,曾经显赫一时的严嵩在墓旁的破屋里结束了他的一生。他死时身无分文,连一口棺材都买不起,更没有人来为他送行。只有几只乌鸦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啼叫,仿佛在为他哀悼……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