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多态性、生物标志物与信号通路在感染性休克诊治中的作用

百姓健康频道 2024-08-02 14:11:42

【CMT&CHTV 文献精粹】

导语:本文深入探讨了脓毒症休克的遗传学基础,揭示了关键基因多态性如何塑造个体对这一致命疾病的反应,不仅为理解脓毒症休克的复杂病理机制提供了新视角,而且识别了一系列具有临床潜力的生物标志物和信号通路。

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是导致全球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脓毒症遗传易感性的深入了解,人们开始认识到基因多态性在脓毒症休克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24年5月,Burns & Trauma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Genetic polymorphisms, biomarkers and signaling pathways associated with septic shock: from diagnosis to therapeutic targets”的文章,深入探讨了与脓毒症休克相关的遗传多态性、生物标志物和信号通路,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潜在的靶点。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的文献回顾,旨在整合和分析当前关于脓毒症休克的遗传学、生物标志物和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研究者们通过系统地搜集和评估相关文献,对基因多态性如何影响脓毒症休克的易感性、死亡率和预后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信号通路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休克的关联性

本研究揭示了特定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休克的易感性、死亡率和预后的密切关系。例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的多态性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频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特别是TNF2等位基因的存在,与感染性休克的高死亡率相关(见表1和表2)。此外,某些基因多态性如白细胞介素10(IL-10)的-1082G等位基因,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高频率与较差的预后相关联。这些发现强调了特定遗传变异在疾病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并为开发针对特定遗传背景的个性化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表1已确认的中心基因

表2 致病基因和等位基因

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潜力

尽管已发现许多与脓毒症休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但它们的临床应用仍然受限。本研究强调了识别能够促进早期预防、诊断和风险分层的特定生物标志物的必要性。例如,持续高水平的降钙素原(procaicitonin, PCT)与重症监护病房的死亡率相关,表明PCT在48小时内的清除率可能是一个有价值的预后生物标志物。此外,儿茶酚胺敏感性休克评分(PERSEVERE-XP)基于多种血清蛋白和mRNA生物标志物进行评估,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信号通路在脓毒症休克中的作用

研究深入探讨了脓毒症休克与多种信号通路的关联,包括Toll样受体2/4 (TLR2/TLR4)、TNF-α、PI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NLR家族含PYD结构域蛋白3(NLRP3)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这些信号通路的调节不仅参与了炎症反应的调控,而且与器官功能障碍和细胞死亡紧密相关。特别是,NLRP3炎症体的激活被认为是通过识别组织损伤和病原体入侵来触发炎症反应的关键机制,其在脓毒症休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总结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脓毒症休克的遗传多态性、生物标志物和信号通路,不仅揭示了这些因素在疾病发生和进展中的核心作用,而且为临床提供了新视角,用于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群体、实施个性化治疗方案和精确评估疾病预后。研究结果的转化应用,有望显著提升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治疗响应率和生存率,同时为未来药物开发和治疗策略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Wu M, Mi B, Liu L, et al. Genetic polymorphisms, biomarkers and signaling pathways associated with septic shock: from diagnosis to therapeutic targets[J]. Burns Trauma. 2024, 12:tkae006. doi: 10.1093/burnst/tkae006.

“医学论坛网”发布医学领域研究成果和解读,供专业人员科研参考,不作为诊疗标准,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编辑:薄荷

二审:连翘

三审:清扬

排版:半夏

0 阅读:5

百姓健康频道

简介: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办的电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