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旅行时认识土耳其小伙,独自去土耳其两次,一次订婚另一次结婚

社会瞭望之眼 2025-03-16 23:58:38

我叫李玲,于2001年出生在安徽六安,是家中独女。由于儿时父母陪伴甚少,我早早便养成了自主做决定的习惯。高中阶段,因学业成绩欠佳,我踏上了艺术生之路,未曾料到,学习钢琴竟为我开启了正确的人生旅程。凭借钢琴专长,大学期间我便依靠自身努力赚够了生活费。手头宽裕后,我开始追逐环球旅行的梦想,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一位土耳其小伙。连我自己都难以置信,我竟如此大胆,独自一人先后两次奔赴土耳其订婚、结婚。23岁那年,我选择裸婚,将自己嫁了出去,还把我的土耳其老公“领”到了中国。

(我们结婚时的情景)小时候,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我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成为了留守儿童中的一员。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对我的事情几乎从不过问,我生活与读书所需的全部费用,均由母亲承担。母亲为了生计,一年最多也就回来两次。父母陪伴的缺位,让我学会了凡事自己拿主意。小小年纪的我,就盼望着能快点长大挣钱养活自己。那时我还有个梦想,等日后有钱了,一定要环游世界。不过我性格较为孤僻,不爱和他人玩耍,总是独来独往。或许是天生对音乐存有兴趣,我自幼就十分喜爱唱歌。所以在高中选科时,考量自身成绩后,我觉得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不占优势,便毅然选择成为艺术生,学习钢琴。为了能考上大学,我几乎每天都要花费五六个小时练习钢琴。

(我和老公刚相识的时候)当时,爷爷奶奶陪我在市里租房上学。高二下学期,母亲见我学琴十分刻苦,花费两万多元给我购置了一台钢琴,方便我在家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我以文化课380分、专业课158分的成绩,被阜阳师范大学音乐专业录取。步入大学后,开销增大,为减轻母亲的负担,我开始四处寻觅兼职工作,赚取学费。我高中时的钢琴老师,对我的勤奋以及家庭状况印象深刻。大一那年,她将我推荐至六安的一家琴行,专门教授小孩子弹钢琴。一节课收费40元,两天大概能上10节课,能挣300至400元,足够我一星期的开销。所以每逢周末,我就得从阜阳乘坐一个多小时的火车赶回六安授课。2020年疫情期间,学校老师禁止我回六安。但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我还是偷偷跑了回去。有一次被老师发现,老师警告我,若再不回校就要开除我,我这才不得不返回学校。

(我们当时出去旅行的情形)直到疫情形势有所缓和,我才继续回六安上课。就这样,从大一到大四,我来回奔波了整整4年。上大学后,我依旧独来独往,极少与同学们一同出去玩,总觉得交友、游玩会浪费时间。久而久之,我愈发显得不合群。尤其是舍友们,她们喜欢周末白天外出游玩,晚上熬夜,第二天晚起。而我习惯每天早上6点起床,所以每次起床发出的动静,总会让她们心生不悦。或许因为从小没人教导我如何与人相处,我和舍友们的关系处理得不太融洽,无奈之下,我只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和教学之中。为了教学便利,我在琴行附近花400元租了一个小单间。平日里,没有教学任务时,我就一点点布置这个属于我的小天地。这个小小的空间,始终温暖着我。

(我和老公在一起的日常)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2022年大学毕业后,我继续在琴行任教。成为全职教师后,时间相对充裕,儿时环游世界的梦想依旧在我心底未曾磨灭。所以闲暇之余,我想着先把英语学好。于是,我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些软件,专门找外国人练习口语。渐渐地,我的英语口语水平有了显著提升。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我便想逐步实现这个梦想。那时,我特别想去看看埃及的金字塔究竟是什么模样。于是在2023年,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埃及的旅行,埃及的美丽风光令我陶醉不已。我心想,好不容易出国旅行一趟,怎么也得多去几个国家。我瞬间想到了土耳其,于是决定下一站奔赴土耳其。

(我和老公与他妹妹的合照)抵达土耳其后,我和一位网友聊天,机缘巧合之下,朋友说她认识一个土耳其男人,可以介绍给我,让他给我当向导。在她的介绍下,我和这个土耳其男人互加了联系方式。当时我还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有限,对方听不懂,特意下载了翻译软件。没想到,我们见面后,交谈甚欢。回国后,我们越聊越投机,渐渐对彼此产生了好感,一来二去,便成为了情侣。他比我大5岁,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人,在当地一家公司从事电工技术类工作。我是他的初恋,他不太懂得如何哄女孩子开心。起初和他聊天时,他回复信息特别慢,也不常主动找我。我们是跨国恋爱,相隔甚远,我着实不清楚他的想法。

(和老公一家人的合影)而且在我当时的认知里,他们国家存在一夫多妻制,有些地方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我甚至怀疑他半天不回消息,是不是在土耳其还有别的女朋友?这种聊天状态让我萌生了放弃的念头,再加上他信奉伊斯兰教,我开始考虑是否还要继续这段感情。当时我计划前往巴厘岛旅行,心想不如叫上他一起,这样能近距离了解他。倘若他在土耳其真有什么状况,几天的旅行下来,多少也能看出些端倪。况且,旅行也能检验一个人的品行。于是,我邀请他一同前往,他欣然应允。在旅行过程中,我们几乎形影不离。我发现他很少看手机,还懂得主动给我买东西,悉心照顾我。一个星期下来,我觉得他不像是在国内有女朋友的人。

(我们在土耳其订婚时的场景)并且他对我也算大方,没发现他有什么不良嗜好,感觉他人品还不错。那就继续交往看看吧,于是我们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旅行结束后,我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国家。由于见面机会甚少,为了排解相思之苦,只能通过网络保持联系。有时思念难耐,我也会飞往土耳其去看望他。中国距离土耳其着实遥远,偶尔见一次面,光机票就得花费四五千元,对我们来说,这笔费用着实不低。随着感情逐渐升温,今年2月份,他向我提出订婚,希望能早日与我共同生活,这样两人就不用再饱受相思之苦。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我对婚姻的期望并非特别高,觉得一个男人只要不撒谎、不出轨,就可以接受。至于他是否有钱,家庭条件怎样,对我而言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他人品如何。

(我们在一起旅行的美好时光)我感觉他对我并非虚情假意,是真心实意的。当初我和他交往时,就告知了母亲,母亲起初并不赞同,她不舍得唯一的女儿远嫁。但母亲也没有反对我们继续交往。所以,当我说要去土耳其订婚时,母亲让我慎重考虑。再加上当时机票价格不菲,我便独自一人前往了土耳其。当我历经辛苦抵达伊斯坦布尔时,男友早已在机场等候。见到他的那一刻,我所有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到他家后,我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的家人十分热情。说实话,当地见面就拥抱亲吻的打招呼方式,让我一时有些不太适应。订婚之后,他带我去逛街,我发现伊斯坦布尔的街上有很多猫咪,当地许多人都会去投喂这些流浪猫。

(这个装扮仿佛融入了当地人)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也是该国的首都,这里的消费水平颇高。1元人民币换算成土耳其货币里拉,大约值4.7里拉。这几年受疫情影响,他们国家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不断上涨。土耳其的水果蔬菜稀缺且昂贵,这或许与他们所处的沙漠地区有关。甜蜜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一个星期后,我独自一人回到了中国。订婚后,我们不想再继续过这种两地分居的生活,他向往来中国生活,经过商量,我们决定尽快领取结婚证。2024年4月25日,我在国内将所有资料准备齐全后,再次前往土耳其,直接办理结婚证。

(我们在土耳其订婚时,和老公一大家子人)很快我们在土耳其办理好了结婚证,他家便开始筹备我们的婚礼。经过多方商议,决定于6月23日在土耳其举办婚礼。直到婚礼当天,我才真切感受到,土耳其的婚礼极具仪式感,全场载歌载舞,氛围十分热烈。我还了解到,如今的土耳其男人,娶四个老婆的情况极为少见,除非经济条件十分优越。而且现在的土耳其女性也觉醒了,不愿意和他人共享丈夫。说实话,我刚到土耳其时,对当地的饮食极不适应,导致第一次去的时候瘦了一大圈。(我们在土耳其的家中)他们每天的早餐,几乎都是那种又硬又难吃的大列巴面包,里面还夹着甜甜的奶酪。偶尔当作零食吃还行,要是让我天天吃,实在难以下咽,这让我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十分难受。我再次去土耳其的时候,自己带了一些螺蛳粉。以前没觉得螺蛳粉味道有多大,到了这里,我一吃螺蛳粉,就把他们熏得远远的。我也尝试自己做菜,可我做的都是自己爱吃的辣菜,而他们一点辣都接受不了,导致我们双方对彼此的美食难以兼容。当初我们商量好,结婚后老公跟我来中国。对于这个决定,老公还有个妹妹,公公婆婆还是能够接受的。至于我们今后的生活,公公婆婆很少干涉,觉得我们过得好就行。婚礼结束后,我们两人一同回到了中国。

(我们和公婆小姑的合影)老公不会说中文,平时和我用英语交流。每次我们上街,别人说的话他都听不懂,这让他有些抓狂。此外,他对中国的饮食不太习惯,一方面我们这边甜品较少,当地很难买到他们国家的食物。比如酸奶,和我们这边的不一样。不过他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尤其是很多蔬菜水果,他都未曾见过。有一次,我带他去我们市里的公园观赏荷花,他们国家既没有公园,荷花更是见都没见过。我们中国人吃饭用筷子,他至今都没学会,每次吃饭都用叉子,说筷子夹不住菜。在我的影响下,他慢慢开始习惯中国菜,还说味道不错。在我们六安,外国人比较少见,所以每次我们上街,大家都感到十分好奇,很多人会围观他,盯着他看。大家觉得他不像中国人,有人猜测他是中东人,也有人猜他是新疆人。

(我们平时在一起,我这一头黄发显得有些夸张)也有年纪大些的老爷爷,或者比较大胆的人,会问他是哪里人。但大多数人只是看着,不好意思询问。母亲见他和我一起来中国生活,相处之后觉得他人不错,便把后来买的一套房子让我们居住,她自己又独自一人去外地打工了。有时候,我会在网上分享我们的日常生活,结果有人在网上私信骂我,言语十分难听,说我放着好好的中国人不嫁,偏要嫁给一个外国人。其实,我觉得缘分并不在于对方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两个人能够相处融洽,是哪国人都无所谓。如今,老公跟着我来到中国还不到一个月,对于中国的一切,他才刚刚开始了解。他说自己很幸运能遇到我,让他有机会来到中国这个美好的国家,四处走走看看,并在此生活。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