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身处美国的蔡孟坚迎来了一位非常特别的客人。
这个客人,就是张国焘的妻子杨子烈,对于蔡孟坚这个名字,如果是不太了解国共两党“隐蔽战线”的朋友,那么就会感到很陌生,因为蔡孟坚就是当年逮捕顾顺章的汉口警察局局长,我党著名的“龙潭三杰”当年挽救上海中央时所截获的国民党那封电报,就是蔡孟坚发给徐恩曾的。

也就是说,蔡孟坚就是那个当年差点把上海的党中央以及中央特科“一网打尽”的人,如果当年没有龙潭三杰果断以及迅速反应,周总理,刘伯承,陈赓等人当时可能都免不了被剧烈冲击,蔡孟坚后来的回忆都是这么说的:
“要不是顾顺章当年留了一手,那么历史就会被改写”。
说完了蔡孟坚,再说回张国焘,张国焘的名气要大许多,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后来担任过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也就是红四方面军的实质最高领导人,张国焘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在1935年的时候,张国焘一度要夺走中央大权,只是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的应对下,张国焘没能成功。
即便如此,红军在陕北刚刚会师的时候,张国焘依旧担任了中央军委副主席,成为了当时红军最高的领导人之一。
只不过张国焘这个人野心很大,能力中规中矩,更多的时候,下意识依赖于“苏联派”,譬如王明这些人,张国焘没有自己对中国革命的一套主见,与中央红军在反围剿时候指挥红军的博古,李德一样,都存在巨大的教条主义问题,没能够考虑到中国革命的独特性。

而张国焘这个人很骄傲,因为他犯了一系列的错误被批评之后,在党内的职位越来越低,张国焘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在1937年的时候当了叛徒,投靠到了国民党,给国民党的军统提供了我党大量重要情报。
张国焘成为了所有共产党人眼中的公敌。
在他晚年的时候,搬到了加拿大居住,而张国焘也被西方一些对中国别有用心的势力进行利用,撰写了大量抹黑中国共产党的不当事实。
1976年的时候,张国焘的身体非常不好,他刚刚发生了一次中风,加拿大的医疗费用很高,为了保证生命,他的妻子杨子烈只能想办法帮她筹钱,在机缘巧合之下,打听到了蔡孟坚就在美国。
同为江西萍乡的老乡,蔡孟坚对于帮助张国焘夫妇有着很高的热情,所以这才迎来了杨子烈。
在交谈之中,蔡孟坚了解到了张国焘的处境非常艰难,可是自己也没有什么办法帮张国焘,说起生活的环境,蔡孟坚也只能说是凑合着过,而张国焘需要一笔钱来帮助他解决医疗上的问题,在蔡孟坚的思来想去下,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人可能可以帮张国焘,这个人就是蒋经国。
因为蔡孟坚记得,张国焘对他说过,他曾经对蒋经国有救命之恩。

杨子烈把这个消息带回给了张国焘,张国焘觉得也非常可行,于是给蒋经国写信,希望蒋经国能够帮助自己,在台湾的蒋经国收到了信之后,就拿出了一万美金寄给了张国焘,这笔钱可以说是救了张国焘的燃眉之急。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默认了张国焘曾经救过蒋经国的事情。
那么张国焘当年是怎么救下蒋介石之子蒋经国的呢?
把目光放回到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那时候的中国正经历风云变幻,而在这片动荡的土地上,一群怀抱理想的青年,正在为改变国家的命运而努力。
张国焘是其中一员,蒋经国也同样是。
众所周知,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前,国共两党是合作状态,因为国共两党进行合作,苏联也对中国国的革命进行了援助,苏联莫斯科的中山大学也对国共两党的青年进行了开放。
也就是说,当年的国民党人也可以前往中山大学进行学习。
在这些留学生中,蒋经国便是其中最特别的,作为蒋介石的长子,他的地位特殊。

蒋介石当时是中国的领袖,所以蒋经国到了莫斯科之后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蒋经国本人对于共产主义其实是接纳态度的,但蒋经国毕竟不是共产党员,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念上,有着一定的出路。
这也就导致他在苏联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
蒋经国一边学习,一边被卷入激烈的党派斗争。在中山大学求学期间,他无意中触及了当时的政治高压线——被王明视为“托派”的嫌疑。
这样的罪名在那个年代意味着一条几乎不归的道路。
很快,蒋经国便被扣上了“托派”帽子,王明甚至计划将他流放至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这片极寒之地不仅以荒凉闻名,更因恶劣的生存环境而让无数流放者丧命。
对于蒋经国而言,这几乎是一场被判定死刑的宣告。他的理想和人生,似乎都要在寒冷的冰原上戛然而止。
但命运往往在最绝望的时候出现转机。就在流放决定即将执行之际,一位关键人物,也就是张国焘,他站了出来。
从政治上来说,张国焘虽然是蒋经国的“政治对立面”,但他此时却选择伸出援手。

他不仅抵制了王明的决定,还亲自与俄共交涉,力图改变蒋经国的命运。
在张国焘的努力下,蒋经国得以留在列宁格勒军事学院旁听,并随后被安排到莫斯科附近的工厂做工,最终免去了流放西伯利亚的厄运。
张国焘用行动为蒋经国点燃了生命的希望,而蒋经国也深深记住了这份恩情,所以说,张国焘救过蒋经国的命,这件事情并不是瞎编乱造的,而是真正发生过的事情,张国焘后来也许想着用这一层关系投靠到国民党,以此来获得国民党的回馈,只不过他的能力平平,蒋介石也不可能为了这份所谓的恩情买单。
多年以后,命运再次将两人的轨迹交织在一起。此时的张国焘,早已脱离了昔日的辉煌。
他从曾经的中共高层变成了一名背井离乡的漂泊者,旅居加拿大,与妻子相依为命,生活困窘。
疾病缠身的他,不得不面对身无分文的现实。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今在异国他乡,孤苦伶仃,举目无援。
而蒋经国,此时已是台湾的重要领导人。
他虽然身处权力之巅,但对于往昔的恩情始终铭记在心。
其实在一开始,张国焘夫妇碍于面子,不愿直接向蒋经国求助。
当时能够联系上蒋经国的人也不多,在美国的蔡孟坚是其中最有份量的一个,于是乎,张国焘夫妇托蔡孟坚作为中间人,转达了他们的困境。

蔡孟坚通过蒋经国身边的黄少谷,将张国焘的处境汇报给了蒋经国。
蒋经国得知消息后,感慨万分。
他没有犹豫,立即拨款1万美元作为张国焘的医药费。这笔巨款对于当时的张国焘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当蔡孟坚将这笔钱送到医院时,已经饱受疾病折磨的张国焘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只能在心中默默感念这位昔日被自己救助的年轻人。
但是这一笔钱,并不能够让张国焘安然生活多久,他的命运走到了这一步,心中有着大量的悔恨,他的妻子杨子烈曾经大哭的喊道:
“当了20年共产党,却反了四十年共产党,如今到了这个下场,真是悔不当初”。
其实张国焘当年大可不必走出那样的选择,只是因为心中的骄傲和怨恨,让他忘掉了他曾经参加革命的初衷,作为李大钊先生当年最看好的学生之一,张国焘变成这副模样,心中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李大钊先生了。
当时间来到了1979年的冬天,在加拿大多伦多寒风凛冽中,张国焘这位曾经的风云人物,他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半身瘫痪的他甚至连简单的动作都无法完成。
12月2日深夜,一场小小的意外却成为他生命的终章。当他翻身时,不慎将被子弄到地上。

他试图按铃呼叫护士,但寒夜的深沉和病房的安静,让他的求救声石沉大海。无法起身的他,只能在冷风中默默忍受。他的心中或许涌起无数回忆,那些年少的激昂岁月,那些曾经的信仰抉择,以及那些恩怨纠葛的交际线。
直到次日清晨五点,寒冷和无奈最终击垮了这位老人。他静静地闭上双眼,带着他的孤独和往事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这一生活了82年。
但是他人生最大意义,只存在于前面的那30多年,往后的岁月,都是一些无用的时光重复,最终也让他迷失掉了自己,在这种浑浑噩噩,只能依靠背叛自己信仰的方式求活的处境中,他闭上了自己的眼睛,也丢掉了自己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