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愚书论」之笔形笔势

书画艺术之窗 2020-09-18 14:56:05

今天的汉字是由象形文字一步步抽象演化而来的,包含有极为丰富的文化意义,而书法作品中,除文化意义之外又有着点画线条所展示出来的美学意义,二者之于书法可谓相辅相成,点画线条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形态便是笔形,“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笔形也可称之为书法殿堂的基础。

作为一种融入情感的表意艺术,书法形态因人、因书而异,每个人的书法都会有自己的风格特征,每种书体对于笔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但人们对于笔形的基本审美标准却是大致相同的,如内涵要丰富,要有力量感、立体感和节奏感等,其核心是不失笔法笔意,遵循基本的笔法而行,真实的表达书者内在的精神与情感。

在隶书、行书和楷书中,对笔形的规范性要求比较严格,点、画、撇、捺都要符合形态的基本要求。但在篆书和草书中,对笔形的外在要求就没有那么刻意了,而是更加注重书者内在的状态和情感意识,更加注重用笔效果的一种表达,如金石气、折钗股、屋漏痕、万年枯藤等便是书者所追求达到的艺术效果。

笔形中所体现出来的运动趋向和走势便是笔势,笔势主要作用于笔画之间、主笔和次笔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它既是上一笔的完结又是下一笔的开始和准备,既是收笔又是起笔,笔势既可表现为有形的牵丝连带,也可表现为无形的笔断意连,比如黄庭坚的草书,有时字与字并不相连,但两字之间一气呵成的连贯动作却并没有少,可以说笔势是将书法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关键。

另外,在书法的整体布局和行气贯联之中,同样存在一种体势的相连,它更多地体现为字与字之间的倚侧避让和顾盼呼应而不止局限于前后两笔或两字之间的笔画连接,它所形成的是书法的整体气势和布局效果,但其仍是以一个个具体的笔势作为基础的。

大愚书法作品

大愚书法作品

注:本文为根据大愚观点整理而成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