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显示,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宣布签署考虑整并的基本协议,双方合资控股公司将于2026年8月上市。
自日产与本田合并消息爆发以来,行业争议不断,日产何去何从成为最大议题。
“日产目前只剩 12 到 14 个月的时间可以支撑下去,必须尽快找到新的投投资者来抢救公司”,在近期的一次会议上,不安与恐慌爬上了每一位日产高层的脸颊。
在今年上半年,日产汽车情况急转直下,营业收入下滑1.3%,净利润却下降了90%有余,价格战带来的震荡正在持续蔓延。为了平稳渡劫,日产宣布“将在全球减产20%,以减少库存压力并增加补贴,同时全球裁员预计达到9000人”。此外,日产于泰国现有的一条生产线也将被合并,将直接导致上千人失业。
眼见日产日薄西山,雷诺当即决定出售日产股权,而接盘侠则是正一步步走向台前的本田。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正积极推动合并谈判,旨在整合双方资源,以在快速变革的汽车行业中稳固地位,并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展开竞争。
但据专业人士分析,“日产已成烫手山芋,本田接手的意愿并不高。”事实上,自双方合并消息披露以来,日产股票一度迎来涨停,而本田反而创造了年初以来的新低,充分说明了投资方对此次合作的担忧。
这份担忧不止针对日产,还来自于本田面临的挑战。据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本田的归母净利润仅有6.56亿美元,同比下滑了61%。因此,本田在近期再次下调了业绩指引。
为打消顾虑,双方近期对传闻的合并事项作进一步解释,“两家公司计划通过成立一个单一控股公司来运营,并将很快签署一份关于新实体的谅解备忘录。另外,由日产控股的三菱汽车也有可能被纳入到新的控股公司旗下”,外媒报道称。
主流观点认为:在新能源上的失利,是双方合作的契机。但在汽车有文化看来,双方的合作目的,并不仅在于谋求新能源上的进一步发展,而是另有所图。
一方面,看似本田在混动动力方面的研究与日产在纯电及软件方面的探索能够形成互补,但双方在这两大领域均无明显优势,“弱弱联合”的结果,依然是市场份额继续被蚕食。
另一方面,本田拒绝了鸿海科技对日产抛出的橄榄枝,并表示“如果日产汽车寻求与鸿海联手,该公司将终止与日产的战略软件合作伙伴关系”。然而一眼可见的是,作为电脑、通讯与消费电子领域巨头的鸿海科技的入股,将进一步提升双方在新能源与智能化上的实力——如果真想梭哈智能与纯电两大路线,那么本田就应该接受并参与到日产与鸿海科技的谈判。
除却“新四化”这一选项,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双方合作的真正目标,在于抵御丰田-日产-雷诺联盟的冲击,企图进一步稳固燃油车市场的份额,并以更庞大的规模化效应提升产品利润,目标仍然在于战略收缩,旨在渡过当下的难关。
让本田看到希望的,并非是日产在电动化与软件上的布局——与真正的头部企业如特斯拉、华为相比,日产的软件技术如孩童与壮年之对比。从合作利益方面去分析,真正让本田感兴趣的,是日产依然庞大的燃油车帝国,如在国内,今年轩逸连续登上了燃油车销量冠军宝座,前十个月销量逼近30万——国内消费者与其期待日产与本田在“新四化”上的火花,不如等待本田魔术空间加日产大沙发带来的惊喜。
此外,在国外市场,本田、日产的燃油车份额,也进一步被丰田联盟所侵蚀,在日本本土市场,丰田有着垄断般的统治力,今年上半年前十榜单中,本田唯有一款Vezel入列,其它均属于丰田。在北美市场,丰田则留给了本田与日产更多的机会,双方合作有望进一步实现销量的提升。此外,在亚非拉等国家与地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以绝无仅有的优势成为冠军,本田与日产以合作的模式拖延时间、等待机会。
有文说
日产与鸿海科技接洽会激怒本田的原因也呼之欲出,本田若要实现收缩与防守目标,必须要保证获得日产完全的控制权,通过采购、渠道、产品布局等方面的统一,确保规模化效应的提升。
不是每一次的联盟,都是补强,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合作也干不掉苹果。日本37.8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能够诞生三大汽车巨头本来已是奇迹——当然,其中真正可称巨头的实际上仅有丰田与本田,日产的崛起,是在雷诺的帮扶下而完成,始终无法获得话语权与投票权,更类似于雷诺的赚钱机器。
只不过这一次,本田成为了牵绳人。(汽车有文化 欧阳/文)